直肠类癌一例诊治体会

2018-07-02 08:27王冬初周荣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肌层粘膜直肠

王冬初 周荣

【中图分类号】R73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5--01

直肠类癌临床上比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病例报道如下:

1 病例简介

1.1 一般情况:患者,男,53岁,以“下腹不适半年”为主诉入院。患者2017年0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不适,以下腹隐痛为主,大便每日2-3次,多为黄色成形软便,大便后腹痛可改善,无便血,无进行性体重下降,未在意,2018年01月06日来我院门诊行结肠镜检查:直肠距肛门5cm可见一直径约1.0cm宽基粘膜隆起,表面光滑,诊断:直肠粘膜隆起性病变,建议住院行内镜下切除术,门诊遂以“直肠息肉”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正规诊治;有脂肪肝、萎缩性胃炎病史;否认肿瘤家族史;吸烟20年,每日约20支,3年前已戒烟;偶有少量饮酒史。入院查体:体温:36.0℃;脉搏:75次/分,脉搏规则;呼吸:20次/分,呼吸规则;血压:120/100mmHg。神清,发育正常,表情自如,查体合作,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闻及明显异常,腹部平坦,全腹柔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1.2 辅助检查和诊疗过程: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功能、心肌酶:未见异常。肝功能:白球比1.4,谷丙转氨酶 99U/L,谷草转氨酶68U/L,γ-谷氨酰转移酶 76U/L,余正常。肾功能:尿酸489μmol/L,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 88.95ml/min/1.73m2,余正常。血糖:6.6mmol/L。血脂:甘油三酯2.3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01mmol/L,载脂蛋白B 1.27g/L,脂蛋白A1 696.0mg/L。癌胚抗原、甲胎蛋白:无异常。胸片:两肺心膈未见明显异常。肝胆胰脾彩超:脂肪肝。微探头超声内镜(MPS):探头置入病灶处,可见一大小约0.5cm×0.6cm混合回声包块,起源于粘膜下层,基底部分与固有肌层相连。内镜下在病灶处行粘膜下注射,病变不能完全抬起。超声诊断:粘膜下隆起性病变,部分侵及固有肌层。建议外科手术。患者遂于01月08日转入外科经肛门行直肠肿物切除术,患者取截石位硬膜外麻醉成功后,扩肛后可见肿物下缘距肛缘约5cm,位于5点方向,约0.6cm×0.6cm,质韧,基底部较宽,活动度稍差。在肿物表面缝合吊线一针,沿肿块边缘在直肠固有肌层下电刀完整切除。术后病检提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类癌,肿瘤侵及脂肪组织。术后全腹部增强CT提示:(1)脂肪肝;(2)直肠下段管壁改变,需高度警惕直肠恶性肿瘤;(3)环周筋膜内见两个强化结节,最大直径约10mm左右。

综上,考虑诊断:1.直肠类癌伴局部淋巴结转移 2.慢性胃炎 3.脂肪肝 4.高脂血症 5.高血压病。建议追加手术,患者拒绝,要求出院到上级医院治疗,遂予办理出院手续。

2 讨论

类癌是一种少见的、生长缓慢的上皮细胞肿瘤,具有恶变倾向,但较少发生转移[1]。其起源于肠粘膜隐窝深部Kuluchisty细胞(或嗜铬细胞),这些细胞属于弥散的神经内分泌细胞(APUD),故也称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类癌为低度恶性,多呈局限性浸润生长,因多从粘膜层的下部生长,早期即延伸至粘膜下,易归属于粘膜下肿瘤(SMTs)。类癌临床上少见,它可发生于全身多个系统,以胃肠道最为常见[2]。直肠类癌占消化道类癌的27.4%,仅次于小肠类癌(41.8%),且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3]。

直肠类癌患者多无任何临床症状,瘤体较大时,可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便血、肛门下坠感、腹痛、腹泻及肿块脱出肛外等临床表现[3]。直肠来源于后肠,其类癌细胞颗粒不含或较少含5羟色胺,不出现类癌综合征表现[4]。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和息肉、平滑肌瘤甚至直肠癌相混淆,非经病理检验难以鉴别[4]。相似的,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及大便次数增多等非特异性症状。

直肠类癌好发于距肛缘 8 cm 以内,且多为单发,大多可通过肛门指检发现[3]。指检时,如触及单发粘膜结节或隆起样肿物以及息肉样突起,直径0.5cm-2.0cm,质硬活动,粘膜光滑,边界清楚,应高度警惕本疾病[4]。但其诊断主要依靠结肠镜检查及活检[3]。内镜下的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或漏诊[5]。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是其相对特征性的形态。内镜下,直肠类癌肿瘤直径多﹤1 cm,局部黏膜隆起,表面光滑,色微黄,用活检钳触及局部较硬,可活動,活检质地偏韧;若黏膜下肿物较大时(直径﹥1 cm),少数顶端黏膜发生凹陷及溃烂而被误诊为息肉[6];若病变侵及深肌层,则推之不移动[3]。本例患者,病灶距肛门5cm,宽基隆起,表面光滑,大致符合直肠类癌上述特征。内镜下需要与平滑肌瘤、脂肪瘤等黏膜下肿物相鉴别。平滑肌瘤色泽白或正常,质地硬,按压不变形,而脂肪瘤中央无凹陷,色泽黄或淡黄,半透明状,质地软,按压变形,活检可见黄色脂肪显露(裸脂征)[7]。

术前病理诊断是类癌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直肠类癌多位于黏膜深层或黏膜下层,常规咬检对于部分病变很难获得病变标本,需要深挖活检。并且普通肠镜不能明确肿瘤有无肌层和淋巴血管的浸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因此无法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做出正确的评估[2]。普通内镜下发现可疑病灶,须提高警惕,若条件许可,推荐EUS检查以了解瘤体的大小、范围、层次来源以及组织学特征,帮助选择治疗方式,确定瘤体性质[5]。EUS对类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早期类癌在EUS下表现为位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低回声团块,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晰,部分病变可向肌层甚至浆膜外浸润,并伴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2]。间质瘤多起源于固有肌层,呈低回声表现;脂肪瘤多起源于黏膜下层,呈高回声表现;息肉多起源于黏膜层[8]。MPS频率较高,能更清楚地显示出消化管壁的情况,在探查较小消化管壁内病灶方面优于普通EUS[9]。本直肠类癌患者术前行MPS检查,提示病灶为混合回声包块,起源于粘膜下层,基底部部分与固有肌层相连,且行粘膜下注射,病变不能完全抬起,提示肌层浸润。

超声、CT 检查均无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但可探知腹腔及淋巴结有无转移[10]。

直肠类癌对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均不敏感,手术仍是治疗直肠类癌惟一有效的方法。对于肿瘤直径 <1.0 cm 的肿瘤,在无肌层浸润情况下,可直接采取内镜下切除方法,而在肌层浸润情况下需采用手术切除方法;而肿瘤直径为1.0-2.0 cm的肿瘤,无肌层浸润情况内镜下切除方法适宜,但在肌层浸润或分化不良时需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对于肿瘤直径>2.0 cm的肿瘤,主要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方法[10]。目前类癌内镜下治疗无明确规范,主要手术方式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3]。有研究认为,对于肿瘤直径较小(﹤0.7 cm)的直肠类癌,EMR 完全可以达到内镜下整块切除并保证组织病理学治愈性切除的要求,同时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而对于肿瘤直径较大(﹥0.7 cm)的肿瘤,ESD 更能确保黏膜下切除的深度,避免基底切缘阳性[11]。

本例直肠类癌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诊及漏诊情况。本例患者行结肠镜检查考虑直肠粘膜隆起性病变,门诊医生误诊为直肠息肉并收入院,预行内镜下直肠息肉切除术,术前行MPS及粘膜下注射提示为粘膜下病变,并浸润至固有肌层,及时放弃了原有治疗方案,建议外科手术治疗。但外科医师仅做局部肿瘤切除,术后病理提示直肠类癌并浸润至浆膜层,才想到补充腹部CT检查,CT提示局部淋巴结转移,至此才发现漏诊,此时建议追加手术,患者拒绝并出院。究其原因,(1)类癌临床症状及内镜表现不典型,疾病本身极易被漏诊和误诊。(2)临床医生缺少对本病的认识,内镜及门诊医生仅凭普通肠镜检查就将此病变误诊为直肠粘膜病变,没有想到诸如直肠类癌等粘膜下病变的可能。(3)未严格遵照医疗程序完善检查。目前推荐对可疑直肠肿瘤患者行直肠指检[12],但对此患者,始终未实施此常规检查。内镜检查时未常规取活检行病理诊断。术前虽行MPS检查提示病灶为直肠粘膜下病变且浸润肌层,但未及时完善腹部超声、CT或核磁等术前检查,没有判断肿瘤是否存在转移而漏诊,进而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出现偏差。且术中未及时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未及时判断肿瘤浸润范围,未及时扩大手术范围。

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在临床诊疗中应注意:(1)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模式,尽可能地做到全面考虑,提高对肿瘤病变的诊治能力。(2)重视超声内镜在鉴别消化道肿瘤特别是SMTs方面的重要意义。SMTs为临床上对位于胃肠道粘膜层以下的各种肿瘤的统称,一般多起源于管壁非上皮性间叶组织,以良性居多。内镜下表现都极为相似,内镜下常规活检难以取得肿瘤组织,且难以与管腔外正常组织和病变对管壁的压迫鉴别。EUS能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的层次结构,准确地区分消化道壁内占位病变与壁外压迫,准确地判断肿瘤的实际大小、位置、管壁的起源层次及性质(实性或液性)。根据起源层次及超声影像学特点,EUS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明确诊断SMTs,是目前诊断消化道SMTs的最佳方法[1]。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指南指出,EUS在术前对类癌的大小、深度、淋巴结转移可进行详尽准确地评估,可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3)严格遵照医疗程序,完善相关检查。重视肛门指检及活检等常规检查,必要时反复多次活检[4]。术前CT对直肠类癌淋巴结和肝转移有诊断价值,应常规使用。术中应行快速病理检查,以判断癌细胞是否侵犯肠壁肌层和转移,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扩大手术范围。

参考文献

金震东,李兆申. 消化超声内镜学.第3版[M]. 科学出版社,2017.

姚国华,王孟春. 超声内镜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直肠类癌的诊疗价值[J]. 中国内镜杂志,2017,23(8):99-104.

高方美,孙朋,吴建林,等. 61例直肠类癌患者内镜下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 癌症进展,2017,15(9):1087-1089.

冯海龙,毛宽荣. 直肠类癌1例误诊分析[C]. 2012.

胡炳德,徐林生,梁丁保,等. 內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28例临床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17):3276-3278.

金捷,潘杰,翁冬兰,等. 超声内镜诊断和指导治疗直肠类癌的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4):604-605.

吴国举,赵刚,周新平,等. 直肠类癌的内镜超声诊断价值和经肛门内镜微创切除的疗效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2013,30(4):689-691.

郭花,盛剑秋,金鹏,等. 直肠类癌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6):525-527.

张卫国,童强,王强,等. 微探头超声内镜诊断直肠类癌的临床价值[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3):1044-1045.

张金梅,程春生,林木贤. 直肠类癌内镜诊断及治疗38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0):52-53.

窦利州,张月明,贺舜,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的对照研究[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30(4):209-213.

李鹏,王拥军,陈光勇,等.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1(3):14.

猜你喜欢
肌层粘膜直肠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浅谈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配合体会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直肠指检是必须的吗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效果
直肠滴入疗法 不可滥用 王树平
五花八门话憩室
经腹超声引导绝经妇女取环31例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诊断的价值
趣味常识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