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质护理在心肌梗死病人中应用

2018-07-02 08:27段伟平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优质护理健康教育

段伟平

【摘 要】目的:总结分析优质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49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9例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指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治疗护理依从性以及并发症等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各类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心肌梗死;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5--02

心肌梗死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病,具有病情危急、并发症多等特点。对于急性发病患者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规范治疗以及有效护理,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有文献资料报道显示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期间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异常心理,同时因为缺乏全面的健康知识,治疗护理依从性较差,影响到患者预后[1]。基于此,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其护理效果,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98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明确诊断,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5.5±3.9)岁,在梗死部位方面,16例广泛前壁梗死、19例下后壁梗死、14例前间壁梗死;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5.2±4.1)岁,在梗死部位方面,15例广泛前壁梗死、18例下后壁梗死、16例前间壁梗死。在一般基线资料以及治疗前焦虑、抑郁评分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性不显著(P<0.05),符合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病房环境护理、病情监测等。

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具体措施有:(1)心理护理,了解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明确不良心理状态缘由,进而通过有效沟通、安慰、鼓励、劝说、激励等方式实施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放下思想负担,尤其是患者在入院后表现出的紧张、恐惧、悲观等心理应快速进行心理疏导,根据不同患者心理活动状态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确保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乐观积极心态,能够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及其护理;(2)健康教育,针对不同患者个体差异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动态性进行调整,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具体的涉及到疾病知识、饮食、休息和活动指导教育、用药指导等。结合患者自身疾病状态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确保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的头痛、面红、胃肠道反应、出血等不良反应能够快速发现;(3)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针对部分搬出重症监护室并进入普通病房患者,患者很容易存在自己已经脱离危险的误区,此时应客观评价并告知患者病情,避免患者自认为康复而出现抽烟、食用辛辣食物或者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确保患者在进入普通病房后能够继续重视疾病的治疗和配合护理;(4)早期康复指导,根据患者的个人喜好、体质、病情康复程度等相关因素,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如慢走、气功、散步、太极拳等;(5)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告知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高危因素、症状表现等,便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与治疗,制定出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方案,便于快速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采取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有:(1)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2)完全治疗护理依从性;(3)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评价指标

焦虑情况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进行评价,抑郁情况则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价,评分越高对应的焦虑、抑郁越严重。完全治疗护理依从性指的是患者临床治疗、护理等能够完全遵医嘱,听从医务人员安排。

1.5 统计学分析

统一整理观察指标数据,然后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整理数据进行分析,组间差异性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使用率(%)、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分别用、t检验。

2 结果

2.1 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

对比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如表1所示。

2.2 完全护理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49例患者中有45例具有良好的护理依从性,占比为91.8%;对照组49例患者中有38例具有良好的护理依从性,占比为77.5%,观察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并发症发生比较

治疗期间不同患者只出现一种并发症,主要包括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观察组共有2例(4.1%),对照组共有10例(20.4%),对照组并发症症发生低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心肌梗死作为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生存质量影响较大,在早期规范治疗同时还应配合有效的护理,依靠护理巩固治疗效果。

本文对比了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优质护理较常规护理,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更好,依靠优质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在并发症方面,优质护理4.1%明显低于对照组20.4%。综合上述指标,优质护理在心肌梗死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国内文献报道结论具有一致性[2]。

观察组总体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主要是因为采用的优质护理能够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兼顾患者的生理护理与心理护理。在应用优质护理期间能够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性以及患者护理需求实施护理干预,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放下思想负担,积极接受并配合治疗护理;系统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自身状态,了解疾病发展以及康复过程[3]。笔者在日常护理中发现部分患者从CCU转入普通病房后会出现麻痹大意,使得原有的部分不良生活习惯得以延续,比如:悄悄地抽烟、不规律服药、暴饮暴食等,而这些都属于袭击梗死的影响因素,不利于患者的預后恢复。基于此,在优质护理中,还需要在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及时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消除相关因素造成病情的加重;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根据患者相关功能障碍的恢复,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恢复;并发症预防护理便于不同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较常规护理方法,优质护理在护理过程中不再是单纯的执行医嘱,而是与患者的情感交融,在护理中能够切实考虑患者感受,强化对患者负面心理状态的干预,处处为患者着想,通过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应用保证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各类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李玉琼,李雪娟,邓方利.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保守治疗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4-6.

董书领,董灵芝,任志艳,等.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04):4-5.

汤化蕾.优质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母婴世界,2017,(16):142-143.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优质护理健康教育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