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同学
周五下午的宪法课上,闺蜜给我发了条微信,大意是她在某购物APP上因为商家提供了引人误解的信息而被坑了,问我该怎么办。我顺手查了《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给了她三个法条,理好事实逻辑关系,让她去找客服。半个小时后,她回我:学法学的宝宝真酷炫!我一边抄着宪法笔记一边给她回了个号啕大哭的表情。
法学,又称单身狗学科,常年稳坐期末考最累、挂科率最高、就业率最低专业前三名。近年因何以琛的影响力,报考的妹子数量直线上升,然而最终发现,法学院的男生,其实还是比较像《爱情公寓》里的张伟。在法学系,常年流传着“只要专业选得好,年年期末像高考。”以及“为什么要谈恋爱?是过了司考还是写完了案例分析看完了法条?”等“振奋人心”的俗语,以至于某次复习周,朋友圈里出现了一张某位男生在女生宿舍楼下告白的照片,法学班的同学们纷纷回复:“不用点开图片就知道不是我们班的。”“背着十门没有范围、教材页数达6000页考试的法学狗们有什么资格去告白?”
我是怎么走上法学这条不归路的呢?大一读的是历史学,某次去蹭了一节刑事诉讼法,刚好谈及那时刚被媒体曝光的呼格吉勒图案,一个十八岁少年因为“严打”社会政策的影响而没有经过合法的审判程序被定为强奸罪判决死刑立即执行。二十年后,他的父母面容虽已沧桑但仍没有放弃上诉要求重审。或许因为同情,因为委屈,就那一刻,我决定要读法学。在转专业面试上,导师问我为何要读法学时,我的回答是,为了正义。
十岁时,我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与同龄人对机器人和恐龙灭绝原因感兴趣不同,我更想要探求这个人文社会的规律。你看,这个世界多么神奇,看似没有锁链,没有既定的程序要求我们如何一步步行动,但却有抽象的力量在规范着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在冲突中也能保持著一种动态平衡。稍稍成熟一点后,我才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有法律啊。
在学习刑法时,能看到这个社会暴力的一面,讨论起杀人、投毒、强奸的构成要件时仿佛在脑海里上演了一部好莱坞的大片;在学习合同法物权法后,看到地铁站里的售房广告也会格外留心它的“买房即送iphone 7”是否有效;在学习涉外经济法国际私法时,王宝强离婚能被我们当成案例讨论一节课;在学习婚姻法继承法时,看到其他学院蹭课的同学站满了整间教室,内心也有作为法律人小小的自豪感呢~
对于任何一个法学生来说,最绕不过的话题就是司法考试。10%的通过率,15门学科,358万字教材,220万字法律法规司法解释,150万字的真题,早已超越了大多数人记忆的极限。但正是因为有司法考试,让法学系的学生在浮躁的大学中有了一份沉静的气质——在图书馆坐下,一杯茶,一本书,一套法条,可以度过一天的时光。
校庆时,校友们回校给我们做分享,有赫赫有名的律师,有最高人民法院的副院长,也有著名公司的法务,他们问我们,学法学到现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我想,我的答案,一定不是期末考前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也不是看完几十页判决书之后的精疲力尽,而是某次在律所实习时,我负责接待的一个家暴离婚案的当事人因为我们的法律援助,打赢了官司后,最开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