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虹桥二中(226006) 陈继清
人教版9年级化学第10单元探究碱的化学性质中,对于NaOH与CO2的反应,教材没有介绍相应的探究方法,书本中要求学生通过回忆检验CO2的反应来推导NaOH与CO2的反应,并直接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检验CO2时,将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会出现浑浊现象,而将CO2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却无明显现象,这让学生在判断NaOH与CO2是否能够发生反应时产生了困惑。针对这种情况,一般初中化学教师常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进行NaOH与CO2反应的探究。
图1 常见的NaOH与CO2反应实验装置
还有的教师用趣味实验——“鸡蛋穿瓶”,来探究NaOH与CO2的反应,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图2 “鸡蛋穿瓶”实验装
用以上实验装置探究NaOH与CO2的反应,还需做对比实验来排除水的干扰,或用稀盐酸验证反应后的产物,来确证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以上实验演示起来比较繁琐,有的实验甚至很难做成功。笔者通过自制实验装置,利用现今较流行、实用的DIS实验来探究NaOH与CO2的反应,效果较好。
数字化信息系统(含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笔记本电脑等)、细口瓶(集满 CO2气体)1个、注射器2个、三角阀1个、医用细塑料管若干、单孔橡皮塞1个、氢氧化钠溶液50 mL、水50 mL。
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图3 实验装置图
(1)如图3所示,关闭阀门K1和K2,在注射器1和注射器2中分别注入50 mL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连接好仪器装置。
(2)打开数字化信息系统操作界面,先点击“示波”,再点击“开始”, 此时压强传感器测量到的是瓶内CO2气体的压强。
(3)打开K1,向瓶内注入50 mL水后,关闭K1。充分振荡细口瓶,观察波形图。
(4)打开K2,向瓶内注入50 mL氢氢化钠溶液后,关闭K2。充分振荡细口瓶,观察波形图。
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实验结果图
图4中,曲线起点至a点反映的是瓶内原始气压。a点至b点曲线上升,是由于注入了50 mL水对瓶内气体形成挤压,从而使压强增大。b点至c点,曲线下滑,是由于水吸收了少部分CO2气体,导致瓶内压强减小。 c点至d点曲线又上升,是由于注入了氢氧化钠溶液对瓶内气体形成挤压,从而使压强增大。d点至e点,曲线下滑幅度很大,是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快速与瓶内大量CO2气体发生反应,导致瓶内压强迅速减小。曲线de段与曲线bc段形成鲜明对比,说明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
通过DIS实验能定量、直观地探究NaOH与CO2的反应,使学生有深刻的感性认识。数字化实验将一些传统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出来,使实验结果更加精确。同时通过对实验结果波形图的分析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具体情况设计开展DIS实验,能够在传统化学实验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