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亚红
【摘要】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已然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方面来说,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的理解课文,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为主要内容,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真正地融入课堂学习中,而不是只有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被动地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培养小学教育可以说是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而语文课程恰好又在学习课程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汉字学习和课文理解对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但是就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来看,大多数都是老师在讲台上绘声绘色的说,学生却在台下一脸茫然,这个问题对于语文的学习来说是非常严重的,学生之所以不懂老师在讲些什么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在课前對所学内容进行预习。预习的意义就在于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对基础知识的预习再加上老师课堂中的补充,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所以,说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
(一)布置高效且适量的预习任务
课前预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一开始大都是比较茫然的,学生们不知道预习应该做些什么,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合适的引导,如布置一些预习任务,也就是告诉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做些什么。比如,说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朗读全文,将课本标出段落,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还可以上网或者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章的作者,通过对作者背景的了解来更好的理解课文,最后将自己不懂的内容标记出来。这些简单任务的布置都是有用的,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预习了课文,并且形成了一种学习的习惯,在以后每次阅读课文时都会习惯性的标段,标记生词等。所以说任务的布置对一开始预习习惯的养成是很有意义的。
(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课文预习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勇敢的质疑,特别是在课前预习的时候,不管是对于课文中的词语也好内容也好,课后习题也好,总之只要是自己有不懂得地方都可以提出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对问题的提出,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对于预习的兴趣,更加深入的分析文章,等到正式的上课时再把问题拿出来和老师同学们进行探讨,达到一种更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三)发挥榜样作用,形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认为课前预习是没有意义的并且很不喜欢预习,觉得在上课的时候好好听讲就可以了,很明显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只有课前预习过了才能在课堂中更好的吸收老师所讲的知识。所以,说老师在应对这种现象的时候,可以让预习做的比较好的同学来谈谈自身的预习感受和从中所收获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在班级内定期评选预习之星,也就是评比出一些课前预习做的比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授予荣誉称号,发挥榜样的作用,让同学们都加入到课前预习的行列中,培养一个好习惯,渐渐地获得学习中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意义
(一)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可以充分的锻炼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原本就是处在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阶段,好习惯的培养更是要从小开始,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让她们形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不管是对于现在的学习还是对以后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课前预习就相当于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小学语文内容丰富、情感性强的特点,更方便学生全面的理解素材,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为今后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经历过课前预习的学生,相比较没有预习的学生来说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掌握,最起码能够在课堂学习中跟上老师的节奏,并且对于课文还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疑问,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当中。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的注意力会变得集中起来,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因为他们急切的想弄懂疑问,得到老师的解答,所以说完全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结论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是非常有意义的,不管是对学生当下的课文学习还是对今后的学习来说都会起到积极作用,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对课堂教学也起到了调动积极性,活跃氛围的作用,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来说,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做到的,任务非常的艰巨,需要循序渐进,通过教师对学生不断的引导加以实现,预习是一个动脑的过程,也是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所以说是非常值得努力培养的,对学生的发展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郭金.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做好语文课前预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