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鑫
[摘 要]教育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教学是慢的艺术,课堂中教师不能把教学之弦始终紧绷,教学节奏要张弛有度,快慢有致。放慢教学的步伐是对学生的尊重,是对学生的信任与宽容。教学中的慢是一种技巧,要慢得有理,慢得合时,慢得有度。
[关键词]科学教学;慢;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2006701
“欲速则不达”,凡事都不可急躁,过于求速反而不能成功,教学亦是如此。课堂中教师不能把教学之弦始终紧绷,教学节奏要张弛有度,快慢有致。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基于学生立场,根据教学实情,控制好教学节奏。放慢教学的步伐是对学生的尊重,是对学生的信任与宽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功利主义,适时减缓教学速度,让教学节奏慢一点,耐心等待学生的脚步,静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细心品味学生的思想。教师进行教学,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但要慢得有理,慢得合时,慢得有度。同时,教学中的慢有一定的技巧,教师在科学课堂中要践行慢的教学原则,探索出慢的教学技巧。
一、慢在学生心猿意马时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注意力集中不够持久,尤其是操作活动较多的科学学习,学生好动的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有时会出现我行我素、不听指挥的情况,有时会暴露出心猿意马的苗头,暂时对科学活动失去兴趣,导致注意力分散。此时,教师就要改变原来教学节奏,放慢教学速度,想方设法重新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躁动的心安静下来。
同时,科学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关爱每一位学生,做到不放弃、不抛弃,不要让一个学生掉队。另外,教师要慢下来思考自身的问题,改变自己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励他们专心致志地学习。例如,在教学《照镜子》一课时,教师在上课前将实验材料都摆在桌上,几个好动的学生忍不住拿材料玩弄,少数学生在教师讲解操作要求时压根不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动手操作。教师看到该情况,立刻慢下来,没有急于让学生动手,而是把其他暂时不用的器材放进抽屉内,减少干扰因素,将学生的心拉回到课堂上。
二、慢在学生实验遇阻处
新课程倡导“教为学服务”,教师是服务者,是学生的后援团。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遭遇阻碍,教师要及时伸出援手,拉学生一把,帮助他们清除障碍,攻克难点。
科学教学中的慢,要慢在学生实验遇阻处。实验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手段,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小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较浓,但是实验能力不强,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遇到一些阻碍而中断。实验教学环节要慢一些,特别是在学生实验遇阻处,教师要停下脚步,认真审视分析原因,寬容学生的过失,给学生以适当点拨,允许他们重新操作,反复实验,获得真实的数据,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教学《电磁铁》一课时,在学生学会制作电磁铁后,教师让学生自主实验,研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一个学生小组在做“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的关系”实验时出现状况:用一节电池能够吸起6枚大头针,而用两节电池却只能吸起1枚大头针。这显然有问题,教师让其他学生停下手中的实验,和他们一起寻找症结所在,原来他们将两节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反了。
三、慢在学生思维交锋点
“探究式科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思维是科学研究的灵魂,科学发现离不开思维。许多科学教师不注重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只关注在做中学,而忽视在做中思,在需要沟通时却匆匆而过,不愿放慢教学速度让学生思维发生碰撞,深入思考与领悟。
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科学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丰富的实践、体验、品悟等活动中形成。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宜慢不宜快,否则功亏一篑。科学教学中有许多思维关键点,如猜想预测、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这些环节的思维性较强,需要学生的思维充分参与。在这些思维交锋点,教师要留足思考碰撞的时间,引导学生细细思考和感悟,慢慢体验内化。例如,在教学《探测暗盒里的电路》一课时,在学生记录完检测的结果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检测情况,重点引导学生根据每两个触点之间的小灯泡亮灭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判断两个触点之间连接着什么物体,从而推测绘制出整个暗盒里的电路图。有一个学生小组汇报:“A—B不亮,因此A、B之间是断开的。”“不对,A—B不亮,A、B之间也可能连接着绝缘体。”一个学生小组提出不同的看法。“我们不能仅凭A—B不亮的现象就断定A、B之间的电路情况,还要看B—A之间的检测结果。”另一个学生小组予以辩驳。在辩论讨论中,学生终于准确推断出暗盒里的电路情况。
意大利教育家罗里斯·马拉古兹曾经说:“我们真的需要放慢脚步,给予儿童所需要的时间,耐心等待孩子。”让我们在科学课堂中慢下脚步,把握好慢的节点,多一点爱心与耐心,静待花开。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