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茹
摘 要:如今,城市生态环境逐渐遭到污染和破坏,人们愈来愈渴望有一个生态、自然、开放的生活空间。“海绵城市”理念的出台并应用于城市景观设计中,是新型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通过结合案例研究分析,总结界首市道路景观设计方法和要点,并具体探讨在界首市道路景观中如何贯彻“海绵城市”理念的设计要求。通过文章能够为“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景观中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文化;道路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16-0085-03
Abstract: Nowadays,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gradually polluted and destroyed, and so people are more eager to have an ecological, natural, open living space. The int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ponge City" in urban landscape design is the demand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 new green ecological city. Through case study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ethods and main points of road landscape design in Jieshou City. And how to carry out the concept of "Sponge City" design requirements in the road landscape of Jiesou City is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paper can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ponge City" in urban road landscape.
Keywords: "Sponge City"; ecology; culture; road landscape
1 研究意义
通过挖掘界首市独特的资源优势,创造区域特色,实现水、城市、生活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界首市S308省道出入口、火车站站前广场、东外环路北延项目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它的建设将直接影响着当地生存环境和居住质量。因此建设一项比较成功的作品,不但可以讓城市充满活力、容光焕发,还能获得较好的社会形象;最重要的是能从最根本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游玩的户外场所;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促进城市其他部分的发展。
2 改造理念
根据界首市S308省道出入口、火车站站前广场、东外环路北延项目的特点,结合了当地富有盛名的彩陶文化与海绵城市的生态水治理理念,将项目打造成为界首市的标志,城市开发的典范,生态品牌的窗口,都市文化的名片。其中S308省道出入口的主题为“丽水迎宾”,将海绵城市中水处理核心理念贯彻到本段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中,集中展现生态水处理特色,形成个性鲜明的区域标识性城市生态景观大道。将火车站站前广场主题定位“千古陶乡、驰骋万里”,集中展现界首彩陶发展三个不同阶段,形成一个区别于其他城市广场、体现小城大美特色和界首历史文化底蕴的现代火车站广场生态公园。将东外环路北延主题定位“绿野晴岚”,集中展示当地生态景观美。打造一条满足人居需求的同时尊重当地生态、风俗以及传统习惯的郊野风情景观道路。 生态是根本,通过改造,打造“生态文化”城市形象。按照不同区段特点,建设特色鲜明的景观,赋予人们休闲空间,重塑地方文化。海绵城市理念是手段,重视城市经营,以生态整治提升土地价值。
3 改造目标
将界首市S308省道出入口、火车站站前广场、东外环路北延项目打造成为集生态、文化、休憩、旅游等功能于一体,体现界首“山、水、城”生态城区特色风貌的重要景观带。实现绿化环境、防护功能、景观观赏、形象塑造、综合效益的和谐统一。将项目建设成多功能、多层次、多观赏效果的生态绿化体系和多物种防护绿化体系。
4 改造措施
通过生态、景观、文化、经济四大策略得出项目规划的最优解。其中生态策略包括水系保护与重现;植物生态设计;透水材料的运用;地形地貌的整合。景观策略包括完善道路整体的附加功能性;完善公共设施;提升整体视感。文化策略则是融入当地特色文化。经济策略包括园林植物的合理选用及种植;地形景观的营造和土方利用;本地材料和节约型材料运用;水景观的创造及合理利用。
4.1 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打造生态示范绿道
(1)结合海绵城市的生态设计理念,综合利用现状水塘、植被以及河流进行设计,做好水文章,保持沿岸主要山体、湿地和河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平衡,发挥环境自身的吸水、蓄水、渗水、净水与存水功能。(2)植物生态设计,在植物的选择和植物带的组合上,主要由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组成,搭配其他草本与木本植物,达到降低雨水径流速度,吸收处理雨水中污染物。(3)透水材料的运用,部分铺地材料使用透水性材料,环保生态。(4)地形地貌的整合策略,保护原有的地貌生态景观,最大限度的尊重原始地形,地貌,避免大填大挖,以利于水土保持。
4.2 优化景观设计,塑造宜居空间
(1)在S308省道出入的设计上,加强场地与现状水系、地形的联系,因地制宜,依势造景,营造舒朗大气的门户景观。(2)东外环路北延的设计上,尊重现状乡村、水系的农田肌理,结合周边居民使用需求进行整体设计,打造富有郊野风情的景观道路风光。设计拟在保留部分原有大树及长势好的苗木基础上,选用常绿树女贞和对人身体有益的芳香植物桂花、白玉兰等特色树,给村民营造一个林荫环境。(3)火车站站前广场的设计上,着重解决场地人流疏散需求以及城区市民的休闲活动需求。结合界首特色文化,设计兼具功能性、景观性以及生态性的城市生态公园。设计拟根据周边的用地情况、结合方案理念,选用雪松、朴树、无患子、重阳木、日本晚樱等植物,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的配置手法,将站前广场打造成为自然、大气的疏林草地景观,为周边居民及火车站的过客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活动环境。
4.3 融入文化元素,彰显历史文化风貌
通过对主要四大文化资源进行综合比对,选择独特性,历史底蕴,获得成就以及知名度均占优势的文化融入设计中。根据分析可见界首彩陶文化从知名度、独特性与历史性均有着较强的优势,因此界首彩陶可称为界首文化的形象代表。(1)为呼应广场整体文化氛围,休闲驿站采用木材与青瓦相结合,功能性完善,景观效果突出,典雅中彰显大气,美观与实用并重。(2)特色文化融入界首彩陶文化和徽派建筑漏窗,丰富建筑的表现力。比如在火车站站前广场的设计上,设计一条彩陶发展历史文化主线,由界首主城区指向界首火车站,象征着界首文化通过火车站走向世界,轴线分为三段,分别体现界首彩陶的三个时期:素烧陶-刻花陶-彩陶。第一阶段提取素烧陶装饰纹理,通过铺装加以体现;第二阶段提取刻花陶的花鸟鱼虫图案,通过地雕加以体现;第三阶段提取彩陶题柱中的戏剧场景,通过景观柱体现;提取彩陶的黄白绿色彩,融于界首之光雕塑之中。(3)在景观小品设计中,凸显文化。比如雕塑立面采用彩陶陶罐立面的造型;在颜色上,运用界首三色彩陶传说中所描述的黄、白、绿三种颜色,以渐变的设计手法来模拟光的退晕效果。黄白绿三种颜色同时也代表场地的三种精神即:黄代表运动、激情,对应康体区;绿代表自然、生态,对应生态休闲区;白代表唯一,寓意界首独一无二的彩陶文化。
4.4 实现节能环保的经济策略
(1)尽量保留了原有植物,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尽量选择乡土植物和粗养植物,便于养护。(2)地形景观的营造和土方利用上,尽量避免大挖大填,在“翠波逐香”的标准段进行微地形设计,从而营造丰富的植物空间,且便于排水。(3)在材料的选择上,运用本地材料和节约型材料,选择当地石材进行道路铺装设计;结合当地文化材料进行小品设计。(4)排水设计,将排水与景观需求一并考虑,道路往横向两侧排水,在道路两侧绿化带内根据现状地形尽可能地设计景观水体,路面和绿化地内雨水可通过自然找坡排入水体。
5 海绵城市理念对于景观营造的指导意义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冷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本项目结合现状鱼塘洼地,打造生态湿地、沟通现状小水塘,形成自然水系。
5.1 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有利于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海绵城市提倡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协调发展,本项目通过引入生态策略,注重原资源的保护,通过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营造适合人类聚居的空间,防止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
5.2 有利于塑造地方特色形象
界首市S308省道出入口、火车站站前广场、东外环路北延是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构成当地特色的重要景观区域。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还可以解决城镇特色的危机,可使城镇发展进入到立足于中国自身优秀文化传统,创造体现民族特色、地域特色,进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5.3 为海绵城市发展探索一个模式
海绵城市的发展是必然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才能解决发展中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与危机。海绵城市是以居民的生产生活为出发点,以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为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成为现代城市发展最好的借鉴模式。
6 结束语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是受到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启示而出现的,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本文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指导通过对界首市S308省道出入口、火車站站前广场、东外环路北延项目的景观设计,并向外界展示着界首独特的形象。希望能为日后其他城市的城区的景观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辛颖.基于建筑类型学的城镇滨水景观空间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2]刘晓洁.生态视域下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D].天津大学,2012.
[3]傅礼铭.山水城市研究研究[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7-8.
[4]王萌.城镇滨水区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分析[J].山西建筑,2005,31(5):11.
[5]杨剑.遵从自然过程——城市滨水驳岸的景观设计探析[J].工程与建设,2012(4):461-463,472.
[6]王筱宛.城市滨水空间带状绿地规划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
[7]李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D].湖南农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