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辛亥革命时期女子社团的发展

2018-06-29 07:58陈晓睿
卷宗 2018年14期

摘 要:辛亥革命时期,由于女性就业机会的增多、群学理论的传播以及全社会妇女观的进一步改变,女子社团的发展呈现勃发状态,这些女子社团涵盖了多个阶层、多种类型、分布广泛,社团活动促进社会风俗、思想观念的变化,为妇女解放运动奠定基础。

关键词:辛亥革命时期、女子社团、妇女解放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侵入中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救亡图存成为当务之急,在西方思想的袭卷之下,中国社会中的女性角色也逐渐发生变化,具有先进思想的妇女们自发组成众多的女子社团,争取妇女解放。有关于社团的研究已经很广泛,关于社团的定义也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概念,有关于女子社团的概念,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是由有着相同价值观,并为共同利益而奋斗的独立妇女个体,在规范的组织中联合起来为整个成员谋利益的稳定的女性组织团体。”[1]

鸦片战争后,中国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作为后发外生性国家开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西方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转向制度层面,在此背景下,出现了近代中国女子社团。关于女子社团何时出现这个问题,女子结成社团,并非始于近代,有学者认为这个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前,在公元959年,就出现了以女子组成的自助、自护、自娱的女性社团。而在康熙乾隆年间,也出现了女性社团,如“蕉园诗社”和“清溪诗社”,“蕉院诗社”与“清晰诗社”都产生于苏州,属于纯粹的文学社团,與本文要探讨的近代女子社团有所不同。戊戌变法时期,女性设立女学会,通过女学会组织创办中国女学会私塾,并且还独立出版《女学报》,女学会极力倡导女性的独立性,并且不拘泥于封建社会,号召女性参政,关心国家大事。虽然女学会存在的时间和戊戌变法一样的短暂,但是它标志着妇女觉醒,在中国妇女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1 辛亥革命时期女子社团兴起的背景

维新变法期间女学会的设立为之后的女子社团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辛亥革命期间,女子社团的发展呈现蓬勃发展的状况。20世纪的中国,虽然仍然处于清王朝的统治之下,但是社会上主张变革的声音愈响愈烈,清王朝自上而下主动进行变革,即清末新政,清末新政颁布一系列提高女性权利的措施,废缠足、兴女学成为“全社会性质的运动”,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一定的提高,对于女性的关心和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迫使小农经济破产,因此,越来越多的家庭妇女走出家庭,开始走进工厂当女工,“光绪中叶以后,开拓市场,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2],女性在工厂从事繁杂的事情如做花边、结发网等。虽然女性在工厂依然被剥削,但是她们从传统社会分工中脱离而出,开始具有独立的经济权。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的大门洞开,西方著作的大量传播以及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西方思想开始冲击着传统的封建纲常伦理,社会风气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走入学堂,走向社会,一些先进的知识女性开始从事更高级的职业如教师、律师、医生等,更加广泛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她们对于解放女性,提高女性地位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她们积极创办报纸或者参与文章撰写,宣扬男女平等。辛亥革命时期的女子社团已经蓄势待发,再加上革命形势的高涨,女子社团的发展必将有所作为。

2 辛亥革命时期女子社团的发展

辛亥革命时期,女子社团蓬勃发展,1903-1912年期间,据统计一共成立了45个女子社团,学者林吉玲根据这些社团的建团宗旨将其分成五类,比如政治色彩浓厚、革命目的性强的社团、以振兴女子教育为宗旨的社团、以改良社会风俗为主旨的社团、与军事活动有关的社团以及与谋求女性职业有关的社团,也有的学者将这些社团划分为激进派、温和改良派、无政府主义派等,本文将辛亥革命时期女性社团划分为政治革新类、改良社会风俗类、慈善类。

以政治革新为宗旨的女子社团,她们不仅是通过西方思想来鼓吹男女平等,而且还致力于社会革命,以激进的手段去争取女性地位,如1907年创办的女子复权会,这是一个政治性的学术团体,以《天义报》为机关报,她们主要基于无政府主义,以“实现男女绝对之平等”,“确尽女子对于世界之天职,力挽数千载重男轻女之风”为宗旨。还有1912年在南京创办的女子参政同盟会,社团以男女平等、普及教育、提倡一夫一妻制为宗旨,将妇女参政作为社团的中心任务,以激进的方式争取女性权利。

以改良社会风俗为宗旨的女子社团,它们主张革除社会对女性的陋习、提高女性的教育水平来增强女性的自我认知,争取妇女解放。如1910年在北京成立的“中国国民妇女禁烟会”,主张联络北京禁烟会,禁止吸食鸦片;1910年在天津也成立了相关宗旨的中国女子禁烟会,通过演说、宣传动员全国女子禁烟;1912年在武昌成立的湖北女子教育会,以扩张女学辅助共和以期达到完全美满道德。还有社团的设立为了传授妇女技能,增强生活技能,以解决妇女就业为宗旨,如1904年在上海设立的女子手工传习所,主张传授手工技艺解决妇女谋职问题;1912年在桂林设立的女界合群求进会,主张改良风俗振兴女子工业讲求学术技艺增进国民道德;1912年成立的中华女子实业进行会,“以振兴女子工艺,提倡女子经商,结合女工团体,,稗我国实业大昌,以立富强之基础”为宗旨。

慈善类的女子社团,她们不主张用基金的革命手段来实现女权,她们更倾向温和的方式,主张成立慈善团体来实现国民革命。1906年,在北京成立中国妇人会,救灾恤难、扶助进化、敬爱同体,1907年又成立中国妇女会,为长江以北的难民募捐;1911年在上海成立女子后援会,募捐军饷支援北伐。这些慈善会和劝捐会的成员不仅仅有一些先进的知识女性也有一些贵族夫人和下层妇女,她们经常筹募军饷为革命军提供后援,也会帮助安置战士家属的生活如提供基本的生活用品、解决家人就业问题等,为国民革命尽一份力。

3.辛亥革命时期女子社团的评价

在辛亥革命时期,女子社团的发展呈现良好的趋势,从其分布来看,女子社团分布比较广泛,除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这些地区外,也分布在四川、武昌、杭州等地;从其类型来看,有专注慈善募捐的社团、有改良社会风俗谋求职业发展的社团、也有实现政治革新为目标的社团;从参与者的阶层来看,既有先进的知识女性,也有生活优越的贵族太太,还有下层的家庭妇女。这个时期的女子社团的发展远远优于维新时期。

这一时期的女子社团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直接作用,当时的社会风气、社会风俗、思想观念有了明显的改观,女子社团的活动深化了妇女理论,提出女性参政、家庭革命等要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女性的觉醒,但由于社团组件需要一定的背景、经费以及固定的工作人员等条件,同时也因为时局变动不定,这些条件决定女子社团无法坚持长久,轰轰烈烈的女子社团活动匆匆落下帷幕,但是女子社团活动为以后的妇女解放运动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清末民初女子社团的发展》[D],王静,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5.5。

[2]《租界与晚清上海农村》[J],戴鞍钢,《学术月刊》2002年第5期。

[3]《世纪中国女性发展史论》[M],林吉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4]《晚清文人妇女观》[M],夏晓虹,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陈晓睿(1995-),女,硕士,扬州大学17级中国史专业近现代史方向,专业:中国史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