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摘 要:2017年8月4日,《华尔街日报》报道了华为公司和腾讯公司的用户数据争夺事件,引发业界广泛讨论。华为通过旗下荣耀 Magic 手机收集用户数据,来源包括微信、支付宝等热门应用。腾讯认为,华为此举是从腾讯手上夺取数据,并侵犯了微信用户的隐私。华为认为,其数据收集行为已获得用户授权,并未侵犯用户隐私。华为和腾讯的数据之争。凸显出用户数据管理的重要性及我国在此方面的严重不足,有必要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用户数据;数据争夺;用户隐私;用户授权;用户数据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09.2 文献标识码:A
The importance of regulating user data management from the data contention between HUAWEI and Tencent
Abstract: In August 4, 2017,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reported on HUAWEI and Tencent's user data contention, which led to widespread discussion in the industry. HUAWEIcollect user data through its glory Magic mobile phone, the data sources includes WeChat, Alipay and other popular applications.Tencent believes that HUAWEI's move is to grab data from Tencent,and violate the privacy of WeChat users. HUAWEI believes that its data collection behavior has been authorized by the user,does not violate user privacy. The data contention between HUAWEI and Tencen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user data management, and the serious shortageof user data managementin our country.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contentionand put forward some specific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user data; data contention; user privacy; user authorization; user data management
1 引言
信息技術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1]。作为大数据的重要构成,海量用户数据已被视作企业的核心资产,拥有的用户数量及处理数据的能力,已逐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近几个月,以华为腾讯数据争端为代表,以争夺数据使用权、控制权为核心的用户数据争夺事件频发,大数据时代的用户数据之争愈演愈烈。频繁发生的数据争夺事件,凸显出用户数据管理的重要性及我国在此方面的严重不足,有必要对此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2 华为和腾讯数据之争的原因和影响分析
2.1用户数据归属及使用权引发华为和腾讯的数据纠纷
此次华为和腾讯的数据争夺事件,起因是华为的荣耀Magic智能手机,通过收集用户微信内容等相关活动信息,来提供餐厅推荐等人工智能服务。事件根本的矛盾冲突点在于用户数据的归属及使用权限问题。腾讯认为,华为不仅获取了腾讯的用户数据,还侵犯了微信用户的隐私。华为则认为,所有数据均属于用户而非微信或者荣耀Magic,其获取、处理数据前已经过用户授权,且荣耀Magic智能手机也通过检测,不存在争议。由于两家企业在事关用户数据归属及使用权方面未能达成一致,腾讯主动向监管部门申请出面协调,华为和腾讯的数据之争在国内进一步发酵。
2.2 抢占人工智能发展主动权是事件背后真因
计算力、数据和算法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驱动因素,好的算法和模型均以大数据为基础迭代训练而产生,拥有更多的数据意味着企业具备更大的发展优势。当前,腾讯以微信、QQ等应用汇集的海量数据为基础,依托人工智能的创新技术,逐步建立起在电商、媒体、游戏等领域的技术和应用优势。华为则力图通过打造融合人工智能和智能手机的智慧型手机方式,完善其人工智能战略发展布局,荣耀Magic智能手机因具备强大用户数据收集、处理能力,理所当然成为华为战略推进的重要抓手。正是华为和腾讯对用户数据的极度渴求及对产业发展主动权的极力追求,才最终导致了此次用户数据争夺事件。
2.3 华为和腾讯数据之争恐将引发用户数据抢夺热潮
大数据时代,用户数据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创新的新引擎、发展的源动力,其背后蕴含着巨大商业价值,充分挖掘用户数据对于企业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至关重要。当前,用户数据的争夺正逐步成为企业竞争的新高地:一方面,相对缺乏用户数据的硬件企业、手机厂商等不会“坐以待毙”,为抢占产业发展主动权,会不断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获得甚至抢夺用户数据;另一方面,掌握了大量用户数据的互联网企业、物流企业等,为了夯实产业领先地位,也会采取多种形式对用户数据“巧取豪夺”。顺丰和菜鸟、华为和腾讯的用户数据之争已经为用户数据争夺战拉开了序幕,未来企业间的数据抢夺恐将愈演愈烈。
3 华为和腾讯数据之争凸显我国用户数据管理亟待规范
3.1 用户数据管理的法律法规缺位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数据安全管理工作,《网络安全法》、《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均对个人信息保护和用户数据管理作出了规定。但是,上述法律法规相对宏观,尚未明确用户数据的归属权、使用权等核心问题,对于企业关注的用户数据存储、传输、处理、发布、交易、废止等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以及数据滥用、盗用等违法行为的处罚机制亦缺乏规范。
3.2 用户数据监管常态化机制有待建立
当前,我国的用户数据监管还处于“零敲碎打”阶段,仅针对问题突出、负影响大的用户数据管理问题开展专项行动。如针对网络平台普遍存在的个人隐私保护不重视、用户数据管理不规范问题,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标准委四部门于2017年7月启动的隐私条款专项工作等,尚未形成用户数据监管的常态化机制,难以对企业的用户数据管理形成全面、持久的规范效果。此外,我国还缺乏必要的用户数据监管方法,用户数据管理多以企业自律为主,尚难以满足大数据背景下针对企业用户数据管理的监管要求。
3.3 用户数据管理标准规范缺失
一方面,我国《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个人信息保护管理要求》、《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等数据保护和管理方面的标准尚未出台,企业用户数据管理面临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的困境。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对用户数据的规范管理和安全保护意识不强,针对用户数据管理的企业规范缺失或难以贯彻执行,在商业运营、产业协作等方面多以自身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存储、传输、处理等过程缺乏透明度,“数据属于用户”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
4 规范用户数据管理的几点建议
4.1 尽快出台用户数据管理的法律法规
依据《网络安全法》,研究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个人信息保护规范等相关配套规范,理清大数据时代个人、企业、政府部门复杂的数据权责关系。强化个人对其数据的所有权、“删除权”等基本权利;界定企业的用户数据使用权,保障其合法收集、存儲、传输、加工数据的权利,规范其数据挖掘、关联分析等活动;明确相关政府部门对企业数据管理过程依法进行监督管理的权利,加强对数据滥用、盗用等行为的惩处力度,保护数据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利益。
4.2 打造常态化的数据监管机制
围绕落实《网络安全法》,以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开展的隐私条款专项工作为契机,在各行业深入开展数据安全管理相关的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对企业收集、存储、传输、使用个人信息等用户数据的监管力度,推动建立政府督查与企业自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配套、人工核查与工具检测相辅助的监管模式。创新数据监管方法,研发数据监管工具,满足大数据背景下针对企业用户数据管理的监管需要。
4.3 制定落实行业用户数据管理规范
一方面,推动出台《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个人信息保护管理要求》、《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等数据保护和管理方面的国家标准,加强标准的宣贯落实,为企业规范数据管理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出台法律法规、强化监管等方式,倒逼企业增强安全意识和加强对用户数据的规范管理,强化相关标准落实,自觉规范用户数据收集、存储、传输、处理等活动。此外,鼓励国内相关企业借鉴苹果等国外企业做法,在涉及用户数据时,加强与软硬件厂商、服务提供商、用户等相关方面的沟通,协力构建用户数据至上的产业生态环境。
5 结束语
本文重点介绍了华为和腾讯的用户数据争夺事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和潜在影响,深入研究了用户数据争夺事件凸显的我国在用户数据管理方面的存在不足,最后提出了规范用户数据管理的几点建议,即尽快出台用户数据管理的法律法规,打造常态化数据监管机制,制定落实行业用户数据管理规范。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Z]. 2015-08-31.
[2] 张衠.大数据安全风险与对策研究近年——来大数据安全典型事件分析[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7(6):102-107.
[3] 张俊攀.个人数据安全法律保护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17.
[4] 肖洁,袁嵩,谭天.大数据时代数据隐私安全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6, 26(5):91-94.
[5] 张茂月.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数据安全的新威胁及其保护[J].中国科技论坛, 2015(7):1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