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的骨运输治疗效果观察

2018-06-29 07:47王恒朱红弋石泉殷勇蒲超杨帆谢成尹乾兵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情形感染性踝关节

王恒,朱红,弋石泉,殷勇,蒲超,杨帆,谢成,尹乾兵

绵阳市骨科医院,四川绵阳 621000

感染性骨缺损是指患者由于感染及骨缺损情形,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肢体关节相关功能造成损害作用,临床诊治处理过程中存在较高难度系数。由于机体骨骼解剖结构具有一定特殊性,对患者应用抗生素实施诊治处理并不能达到预期疗效,因此,患者骨感染情形极易逐渐演变成为感染性骨缺损情形[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自体骨移植、骨运输及假体植入等治疗措施实现感染性骨缺损病症的临床诊治处理。本次研究将该院2009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接收诊治的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28例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对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应用骨运输诊治处理方式的临床诊治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收诊治的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28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该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选取患者下肢位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创伤情形,且伴随骨缺损。对患者伤口位置的分泌物实施细菌检测处理,发现检测结果均呈阳性。选取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9:21,年龄最小为 39岁,最高为 68岁,平均为(46.28±3.82)岁。 其中胫骨骨折情形与股骨骨折情形对应的病例数分别为18例、10例。

1.2 治疗方法

首先需要对患者开展抗感染处理,对患者伤口实施消毒操作,取伤口内深部组织及分泌物进行培养,依据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对患者应用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治疗。手术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感染位置实施扩创及彻底清创处理,并安置骨运输外固定架。扩创处理操作时,彻底清除感染及可疑感染组织后,重新消毒铺巾,随后实施骨运输外固定架的安置处理过程,将钉夹模板安置于对应轨道上,运用螺钉对远端及近端作固定处理,借助于软组织分离器实现定位操作,并在骨干中心位置安置螺钉,将钉夹模板拆卸,安置钉夹及支架轨道[2]。手术处理完成后,相关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开展术后护理工作,对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的波动情况实施严密监测处理,指导患者开展下肢相关功能性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实施骨运输治疗处理前后,患者软组织缺损情况、骨缺损长度变化情况、膝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试验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就该次实验结果来看,实施骨运输处理后,患者软组织缺损情况、骨缺损长度变化情况均呈现显著好转迹象(P<0.05);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均呈现显著提升趋势(P<0.05)。见表1。

表1 实施骨运输治疗前后患者相关指标对比情况(±s)

表1 实施骨运输治疗前后患者相关指标对比情况(±s)

相关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软组织缺损情况(cm2)骨缺损长度变化情况(cm)膝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12.43±4.62 7.72±.27 58.73±14.28 69.72±2.26 69.82±12.45 4.24±1.72 2.17±1.24 81.27±8.69 87.63±10.82 87.62±10.63

3 讨论

感染性骨缺损是指在对骨折患者实施相关处理操作过程中,不慎致使患者创口发生二次裂开情形或创口清理力度不够,致使感染情形产生进而演变成肢体感染性骨缺损。感染性骨缺损病症的临床诊治处理具有较高困难程度,且治疗时间相对漫长,治疗过程中极易产生并发症情形或感染情形复发状况,患者极易因骨连接过程操作不当而产生畸形愈合状况,或致使患者神经血管受损[3]。由于治疗过程存在漫长性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及家庭负担,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均造成严重影响[4]。目前,临床上通常将骨移植、骨运输、自体骨移植、生物膜技术、骨延长技术等作为感染性骨缺损情形的主要诊治方式,不过部分处理方式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之处,感染情形发生的可能性相对较高[5]。骨运输处理方式是目前在感染后大段骨缺损情形方面诊治效果最佳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骨缺损长度状况,对患者骨细胞具有显著的刺激性作用,对骨细胞增生、软组织生长均有积极作用,不仅能够实现对患者感染情形的有效改善,同时有助于患者机体相关功能重建过程的顺利开展[6]。该次研究选取该院接收诊治的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28例作为研究样本,对全部患者运用骨运输治疗措施,研究发现,实施骨运输处理后,患者软组织缺损情况、骨缺损长度变化情况均呈现显著好转迹象;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均呈现显著提升趋势。

综上所述,对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应用骨运输诊治处理方式,临床诊治结果显著,对患者感染情形及骨缺损情形的快速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1]孙业东,王仁鹏.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的骨运输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2):43-44.

[2]颜琴.骨搬运技术对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7):66-68.

[3]乔永军,张晓瑞,杨文学,等.骨搬运技术在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6,22(1):128-131.

[4]南宠.骨运输治疗下肢创伤后大段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D].银川:宁夏医科大学,2014.

[5]焦李.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应用骨搬运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J].心理医生,2016,22(19):71-72.

[6]陈宇杰,周耀东,刘德荣,等.Masquelet技术治疗创伤后骨缺损[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6):540-542.

猜你喜欢
情形感染性踝关节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思考心电图之177》
避免房地产继承纠纷的十二种情形
四种情形拖欠劳动报酬构成“拒不支付”犯罪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出借车辆,五种情形下须担责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