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乡村需要怎样的美丽?

2018-06-29 08:32文丨杨胜云
江西农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美丽农村

文丨杨胜云

中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起源,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建设美丽乡村,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目标。美丽是传统的,也是发展的。在新的历史时代,建设美丽乡村,首先要回答“美丽”的内涵和标准是什么。

乡村与城市的定位、承载的功能不一样,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自然与城市不同。相对城市而言,乡村具有特定的自然资源和景观,农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担负着为整个社会提供基本农产品和自然生态屏障的功能。与此同时,乡村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和依托,建设美丽乡村应该与发挥它的基本功能相契合。反之,则可能存在偏差。

中华民族眼里的美丽乡村是什么?没有固定的范本。但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的农村景象获得了古今中外各界人士普遍的肯定、羡慕和向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从短文中可以得出几个关键信息:这个村很有规划、有人气、福利好,民风也很纯朴。

从现代的角度看,桃花源也是一个典型的美丽乡村,不仅布局合理,风景优美,而且村民的幸福感爆强。

近代以来,我们追求工业化现代化,但仅有城市兴盛的国家和民族是无法走向现代化的。所以,建设美丽乡村,要读懂昨天的乡村,了解今天的乡村,预置明天的乡村,整体标准就是充分发挥乡村的功能、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一是保存乡野本质。首先要抛弃“水泥思维”、“城市思维”。乡村有自身的生命肌理,有其自身的审美趣味,有城市不可代替的基本功能,城乡有别,各美其美。一个农村越不像农村,越没有本地风格,就越失败。农村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来提供农产品和生态资源,要有足够的留白来储存和传承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中国农民往往能朴素地认识到天、地、人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 “天人合一”生态观。所以,你到农村去,可以发现,最肥沃、最平整的地块是耕地,房子反而建在了偏于一隅、肥力较差的地势。现在有的城市扩张,把几百年上千年精耕出来的良田盖成了商务中心、市政机关和开发区,这是非常大的浪费,为什么不能找贫瘠地来作为城市用地呢?有的地方本来土地就很稀缺,怎么能还在乡村搞什么大广场、大公园、大牌坊、大社区。如果农村没有鸡犬相闻、没有耕地池塘、没有原生态的地貌植被,农民们不种地也不养殖,这样的农村还是农村吗? 还能发挥农村的功能吗?

二是重视因地制宜。中国大陆现在有3万多个乡镇,60万个村民委员会,317万个自然村,横跨五个时区,纵贯五个气温带,包括56个民族,有着不同的气候、资源和风情,发展程度也相差很大。现在中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这是个很好的宏观指导,在具体落实上,则要因地制宜,顺势而为,扬长避短,保留特色,量体裁衣。比如说,在产业兴旺上,不能好高骛远,更不能为了几个钱而杀鸡取卵,否则,最后会因小失大,遗患无穷。

前些年,一些地方打着“特色小镇”的幌子,占良田,拆古村,填池塘,盖小区,还取了一些什么“莱蒙湖”“香榭丽舍“山姆小镇”等洋名字,实在是滑稽,让人痛心。其实,中国人传统的风水观很有道理,有科学依据,其实质是追寻“天人合一”的人居理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在中国的一些古村落当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比如,安徽黟县的西递村、湖南岳阳县张谷英村、江西乐安的流坑村、浙江嘉善的西塘村、台东的池上乡等等。你在这个村庄不光看得舒心,生活得也很舒服,它的核心就是要顺其自然,依乎天理,村庄的风水就是村民的风水,一般有些岁数的农民都懂得这个道理。比如说,在我们江西有个村有棵大樟树,高三四十多米,有数百年的年龄,出过不少人物,风景优美,人丁兴旺。20多年前,广东的一个家俱商到这里玩,看中了这棵树,但大部分村民不同意卖。于是他买通了村干部,游说每家每户都能分几千块钱,最后这棵古树连夜被挖走。从此之后,这个村庄感觉像失了魂,没有了和睦气氛,村民相互提防,而且有一种很不好的价值观,最后这个村衰落下去了,不仅不出人才,连人也越来越少了。我们中国很大,村落遍布海峡两岸,大江南北。有鱼水之乡,茫茫草原,也有海岛渔村,山里人家,还有高原窑洞,有边陲寨子,在建设美丽乡村时,一定要注重与当地的风土人情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注入现代元素。现代农村可以是田园牧歌式,但不应是男耕女织式的,没有现代的理念、现代的技术、现代的产品,农民的生活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包括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解决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等问题,努力补齐影响农民生活品质的短板。这些都需要运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技术和建筑材料等。当然,注入现代元素,不能把城市里的生活方式强行嫁接进去。现在一些“文青”在乡村里弄个酒吧、开个迪厅,对乡土文化造成的冲击不可小看。

四是汇聚人力人气。城镇化是大势所趋。现在乡村最缺的是人,有人力有人气有人才,乡村才能返青复活。我到过很多空心村,包括一些沿海省份的农村,除了春节等重要节日外,村里基本上是老的老、小的小,50多岁算是年轻的。所以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更多的就业机会,把人留住,包括吸引一些有城镇户口的新型农村居民。乡村振兴其实不需要大家再去起早贪黑地扶犁耕田,而是把智力、技术、管理带到乡下去,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里解放出来,把农民的生活水平带动起来。这其中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以农业为依托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现在城市里有2.7亿农民,未来五年,将有5000万农民工带着他们在城市的积蓄和工作经验,回到乡村去二次创业。随着政策的倾斜引导和人们的理念更新,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等技能人才,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这将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更强更多的人才支撑。

五是淳朴民俗民风。乡村“是一个天然共同体”,既是人们的生产空间,也是人们的生活空间。在这个共同体内,基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长期互动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文化,仍然发挥着维系农村生产和生活秩序的作用。

乡村文化是乡村共同体的一个“精神家园”,它的外在形式是民俗民风,底色是自然的、淳朴的、积极的、善良的。比如说,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价值取向,乡村明显比城里保存得更完整更好。记得小时候,邻居家有什么难事,不管亲疏都会搭把手,来了乞丐,尽管家里不富裕,多少也会给半升米、给几块麻糍。淳朴的民风,是美丽乡村的应有之义,是美丽乡村的精神内核。民风不好,就谈不上美丽乡村。这需要建立完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把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起来,结合时代要求创新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

猜你喜欢
美丽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美丽的夜晚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美丽的花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