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侧柏林饵木诱杀双条杉天牛诱集量的动态变化

2018-06-29 02:33张永福
中国森林病虫 2018年1期
关键词:柏木侧柏天牛

张永福

(北京十三陵林场,北京 102200)

双条杉天牛SenmanotusbifasciatusMotschulsky是危害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桧柏Sabinachinensis等柏属类树木毁灭性蛀干害虫,是北京地区重要的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1-4]。北京地区普遍发生,且在十三陵地区危害严重,常造成大量侧柏死亡,严重影响森林景观和树木健康。该虫以幼虫蛀食危害,生活隐蔽,发现和防治难度较大,防治适期主要是成虫羽化至产卵前。双条杉天牛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成虫在产卵过程中借助自身飞翔向周围林分扩散[5,6],因此,控制成虫扩散传播是保护侧柏林不受其危害的关键环节[7-9]。目前,生产中使用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营林措施[10]、饵木诱杀[11]、药剂防治[12-15]、生物防治[16-17]等,应用较多的是饵木诱杀法[18]。饵木诱杀法可以直接诱杀成虫,降低扩散传播源,减少下一代产卵量和幼虫危害,但具体的诱杀监测技术还不规范,诱杀起始期、高峰期、结束期诱杀量的数量变化动态[19-20]及其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的定量分析还比较少[21]。

通过2015—2016连续2 a定点、定量放置柏木段进行诱杀监测试验,观察不同时期双条杉天牛诱集量的变化,并分析诱集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为监测和防治双条杉天牛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十三陵林场有林地面积6 926.46 hm2,其中侧柏林面积4 340.88 hm2,占有林地面积的62.7%。选择双条杉天牛危害较严重的汗包山分区34(1)小班(影壁山)阳坡作为诱集样地,样地属山地褐土壤,平均海拔137.2 m,东南坡向,平均坡度23.3度,样地林分为1958—1960年栽培侧柏纯林,侧柏平均高7.5 m,平均胸径13.8 cm,平均密度1650株/ hm2,郁闭度0.7,林下灌木主要为荆条Vitexnegundo、酸枣Ziziphusjujuba及白草Pennisetumcentrasiaticum,2014年10月抽样调查侧柏被害株率23.6%。

1.2 诱集方法

1.2.1 诱集材料 饵木选用林场当年新间伐的柏树主干(树干2/3以下部位,平均胸径8~10 cm),锯成1 m长的柏木段。集虫瓶、镊子等若干。

1.2.2 饵木设置与诱集调查 2015—2016年连续2a的3月1日当天完成在同一分区小班相同地点设置饵木。放置方法:沿小班中下部距林缘100 m范围内,每隔10~20 m放一堆饵木,每堆10根,双层摆放,每层5根,上下层之间纵横交织排列,中间留空隙,以利于天牛成虫产卵,共计摆放30堆;并依次沿等高线方向呈S形编号1~6,7~12,13~18,19~24,25~30。此后,每天14:00-16:00,安排专人按编号仔细检查、记录每堆柏木段所诱双条杉天牛数量,并及时放入集虫瓶内杀死,将饵木段重新摆好。详实记录当天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风力、降雨、阴晴等天气情况。

1.3 数据处理 从国家气象数据共享网http://cdc.cma.gov.cn下载2015年、2016年的北京气象站点(54406)的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部分数据校正研究地自测数据。将2年间3月、4月、5月的实测温度数据与国家气象网监测温度数据比较分析,趋势一致,用研究地实测温度数据与2015年和2016年诱集数据。从气象数据中提取出平均风速(x1)、日照时数(x2)、平均气温(x3)、日最高气温(x4)、日最低气温(x5)、平均相对湿度(x6)、最小相对湿度(x7)等气象因子,运用R软件的方差分析、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双条杉天牛日诱集数量(y1)、日诱集数量百分率(y2)、日累积百分率(y3)等诱集数量动态变化以及对各气象因子变化的响应。

2 结果与分析

2.1 饵木诱集情况 2015—2016年连续2 a在十三陵林场样地诱杀双条杉天牛数量见表1。年平均诱集量2016年较2015年下降17.8头/堆,下降率达24.4%。随机调查352头成虫,其中雌成虫187头,雄成虫165头,雌雄比为1∶0.88。

表1 十三陵林场样地饵木诱集双条杉天牛情况

2.2 诱集量消长情况 2015年3月7日开始诱到天牛成虫,随后诱虫量不断增加。3月19—30日出现第1个高峰期,12 d共诱天牛710头,占总诱集量32.38%。4月13—23日,出现第2个高峰期,11 d共诱天牛698头,占总诱集量的33.18%。4月14日,当温度达到25 ℃时,日诱集量达到最高峰值,为 135头,占总诱集量的6.2%。4月24日始诱集量逐渐下降,5月6日不再出现天牛成虫(图1)。60 d平均诱集量36.6头/d。2015年,从始诱日到4月18日,总计43 d,达到总诱集量60.4%,平均诱集量40.77头/d。

图1 2015年诱集双条杉天牛数量及其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2016年3月4日开始诱到天牛成虫,随着温度增加,诱虫量增加。3月18—21日,出现第1个诱集高峰期,4 d诱集天牛成虫336头。3月27日—4月1日,出现第2个高峰期,6 d诱到天牛成虫443头,两个高峰期占总诱集量的46.93%。3月18日,日诱虫量达到峰值为99头,3月21和27日当日诱虫量均达到次高峰值为95头。4月5—9日,出现中等平稳期,诱虫量持续平均41.4头/d,5月9日不再出现成虫(图2)。2016年,从始诱日到4月2日,总计30 d,达到总诱集量61.08%,平均诱集量33.8头/ d。

图2 2016年诱集双条杉天牛数量及其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2.3 诱集双条杉天牛成虫数量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2.3.1 诱集成虫种群数量与温度的关系 2015和2016 两年第1个成虫羽化高峰期均出现在3月中旬至下旬,日平均温度分别为19.4 ℃,18.5 ℃。第2个高峰期,2015年出现在4月中下旬,日平均温度为23.9 ℃,2016年出现在3月底4月上旬,日平均温度为22.1 ℃,较2015年提早近18 d,主要是由于2016年3月底至4月上旬气温上升幅度较大所致(图1、图2)。

2.3.2 诱集成虫种群数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 双条杉天牛日诱集数量(y1)、日累积百分率(y3)与平均气温(x3)、日最高气温(x4)、日最低气温(x5)3个气象因子相关性最高,分别为0.879 99、0.781 95、0.838 19,与其它气象因子相关性不明显(表2)。

表2 诱集双条杉天牛种群数量与相关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

注:x1,平均风速;x2,日照时数;x3,平均气温;x4,日最高气温;x5,日最低气温;x6,平均相对湿度;x7,最小相对湿度;y1,日诱集数量;y2,日诱集数量百分率;y3,日累积百分率

2.3.3 诱集成虫种群数量和温度的回归方程 将平均气温(x3)、日最高气温(x4)、日最低气温(x5)作为自变量,诱集双条杉天牛日累积百分率(y3)作为因变量,回归结果如表2,回归方程的自变量日最低气温(x5)系数显著性不高,没有通过检验。用逐步回归法,通过Akaike信息统计量为准则(AIC),筛选变量。回归方程为:y3=0.10697+0.0768x3-0.0214x4,且y3≥0,回归检验显著,P值小于2.2e-16,R2相关系数为0.790 4。

3 结论与讨论

2015年和2016年共诱杀双条杉天牛成虫3 853头,雌雄比为1∶0.88,按每头雌成虫平均产卵54粒[22]计算,平均每堆饵木降低下代产卵量1 844粒。雌雄成虫具备多次交尾产卵习性,实际降低的下代卵量要高于调查所得数据。2016年比2015年减少诱集533头,减少率为24.3%,主要由于两年放置柏木段均在同一分区小班,且放置堆数、位置一致,经过2015年诱杀导致当年天牛成虫越冬基数降低从而使2016年诱虫量减少。另外,由于天牛种群数量下降,使得侧柏被害株率下降。2016年6月调查该小班被害株率为10.5%,较2014年10月被害株率下降13.1%。证明饵木诱杀法既可监测天牛成虫羽化期种群数量变化,又可作为一种防治方法。

从2015年和2016年诱集统计结果看,始诱日在3月初,气温为11~14 ℃。此时,双条杉天牛开始羽化,15~20 ℃双条杉天牛大量出孔,出孔高峰多在12∶00-16∶00。由此可初步推断,在饵木诱杀期间,3月上旬当温度达到11 ℃时,开始诱到成虫。当日平均温度接近19 ℃时,出现第1个高峰,一般在3月中下旬;当日平均温度达到22 ℃左右,出现第2个高峰,一般出现在4月上中旬。期间诱集量随着温度增高而逐渐增大,温度决定着天牛出蛰羽化的快慢及诱集数量的高低。4月中旬第2个高峰以后,尽管温度在增加,平均达到25℃以上,但诱虫量下降,直到诱虫结束,诱集数量受温度影响减弱。在诱虫高峰期,剧烈的温度变化会影响引诱效果。当温度下降幅度较大时,诱虫量减少,反之诱虫量增高。结果表明,温度与双条杉天牛诱集量变化相关性最高,其它因子影响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本文所建诱集双条杉天牛成虫种群数量和温度的回归方程,未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更大范围内的使用还需要验证。

研究区内3月上旬至5月上旬期间为双条杉天牛成虫产卵季节,此时,在双条杉天牛危害的侧柏林或桧柏林缘(避风向阳处),放置柏木段可适时监测双条杉天牛数量动态,并根据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其控制在有虫不成灾。在生产防治实际中,柏木段一般选用当年(1—2月)抚育下来的柏树,也可用前一年秋冬季抚育下来的柏树,这样柏木引诱活性成份较多,诱集效果较好。另外,选用的柏木段,平均直径要在8 cm以上,若直径过细,未能充分木质化,作为诱木段引诱效果不理想。饵木诱杀结束后,对林间的带虫柏木堆集中统一清理,运出林地销毁或熏蒸、浸泡处理。

参考文献:

[1] 陶万强,关玲.北京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研究[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4:51-54,338-342.

[2] 谢孝熹,杨忠义.柏树的毁灭性害虫-双条杉天牛的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1991(1):38-46.

[3] 王博.侧柏常见病虫害及防治[J].中国农业信息,2015(7):46.

[4] 孟雪琴,祝亚利.双条杉天牛的生活习性与防治方法[J].绿化与生活,2004(3):10.

[5] 徐公天.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331.

[6] 张春波.双条杉天牛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J].科技情报开放与经济,2003(12):303.

[7] 牛广瀑,张长普,孔德琦,等.双条杉天牛持续控制技术研究[J].植物保护,2008,34(2):137-141.

[8] 顾玲.侧柏双条杉天牛发生规律调查及防控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13(3):32-34.

[9] 许凌霞.侧柏的主要虫害防治措施[J].北京农业,2011(3):72-73.

[10]张瑞涛.双条杉天牛的测报基础与饵木诱杀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11]蔡世民,黄一平,黄竞芳.侧柏提取物对双条杉天牛引诱作用的初步研究(Ⅰ):提取物引诱活性测定[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9(3):71-78.

[12]张瑞涛,朱银飞,温俊宝,等.药剂喷施饵木防治双条杉天牛成虫的试验[J].生态科学,2008,27(6):463-467.

[13]王新花,庞献伟,刘志荣,等.侧柏蛀干类害虫植物源引诱剂林间应用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08(2):27-29.

[14]王婷.双条杉天牛生物学特性及侧柏提取物对其引诱活性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5.

[15]夏明辉,丁世民,董世恒,等.双条杉天牛生物学特性观察与无公害防治[J].山东林业科技,2005(4):10-12.

[16]马立芹.双条杉天牛有效积温测定及生物防治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17]仇兰芬,郭蕾.侧柏蛀干害虫引诱剂诱集的主要昆虫种群动态[J].中国农学通报,2011(13):14-19.

[18]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装订本)[M].2版.增订本.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500-501,1262-1264.

[19]徐光余,方先安,琛修山,等.双条杉天牛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7(4):368-373.

[20]李波,尹淑艳,孙绪良.双条杉天牛研究概述[J].中国森林病虫,2003,22(1):38-40.

[21]王小军.双条杉天牛预测预报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8,27(1):15-17.

[22]高苏岚,徐志春,弓献词.双条杉天牛研究进展[J] .中国森林病虫,2007,26(3):19-23.

猜你喜欢
柏木侧柏天牛
侧柏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西北地区的侧柏良种培育探讨
天牛到底有多牛
伏羲庙,侧柏
画中话:人鹭百年情
“牵手”的力量
『牵手』的力量
黑黄花天牛
巨型昆虫——天牛
冬日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