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林业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6-28 11:34侯美玲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11期
关键词:法律法规林业资源

侯美玲

我国湿地资源十分丰富,分布较为广泛,对湿地资源的研究兼具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本文阐述了湿地的分类及其主要功能,介绍了当前我国湿地资源的概况以及保护管理工作的现状,并提出了保护我国湿地资源的对策建议,希望提供相关经验与参考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1.林业湿地的分类及功能

湿地资源分为天然湿地资源和人工湿地资源两类,并依据其自身发展状态细分为不同的湿地等级。依据湿地资源的形态不同,将湿地资源分为沼泽、浅水湖、浅水河、湖滩、河滩、滩涂五大类。

湿地具有的第一大功能是生物生产功能,湿地资源能够吸收来自陆地和空气中的沉降物,并使初级生产力不断提高。能够促使土壤变得肥沃,有利于生产。湿地资源还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它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释放有益气体。除此之外,湿地为生物提供最为广袤的栖息、繁殖地。一些珍稀、濒危物种栖息、繁殖在我国湿地资源中,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能够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湿地资源还具有十分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能够成为十分适宜的旅游胜地,其新鲜的空气、适宜的气候、天然的生物资源,富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2.我国林业湿地资源概况

我国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湿地资源分布最为广泛的国家之一。在我国面积大于100hm2的湿地总面积已达到约为3849万hm2。除此之外,我国湿地面积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名,丰富的湿地资源对于我国的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湿地资源不仅面积大,而且分布广泛,跨越了热带、亚热带、温带以及亚寒带,从沿海到内陆均有湿地资源的分布,丰富、广阔的湿地资源能够为其功能的有效利用提供便利。

3.我国林业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现状

3.1法律体系建设不完善

当前,我国并未建立专门针对林业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多体现在《农业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中。这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于湿地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其针对性不强,并不能够解决林业湿地资源日益开发与保护管理的工作产生的矛盾。

3.2湿地资源分级管理

依据湿地资源保护程度,我国的湿地资源划分为国际保护、国家级保护、省级保护和省级以下保护。我国对于不同等级保护程度的资源具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国际重要湿地资源需要由我国政府和联合国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共同管理,经国际同意后,才能对这部分湿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对于国家级保护的湿地资源,需要由国务院负责湿地保护的主管部门进行管理,省级湿地资源需要由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管理。

3.3综合管理与分层管理相结合

我国湿地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工作实行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国务院對我国湿地资源进行统筹管理,我国国家和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对湿地资源的统筹管理指导,国土资源部、农业、水利、城建、环保等部门对湿地资源进行分层管理。

4.我国林业湿地保护管理的对策建议

4.1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管理和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我国湿地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国家和部门统筹管理的综合协调性,加强有效监督机制的建设。同时,建立较为科学的湿地资源咨询与技术指导机构,推进我国湿地保护工作的科学、高效、合理进行。建立健全湿地资源价值评估机构,使得湿地资源的认定具有科学指导。要完善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专门针对湿地资源保护开发的法律法规体系,严厉打击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4.2完善湿地保护管理资金保障制度

完善我国湿地保护管理的资金保障制度,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承担关于湿地资源管护工作中所需的资金投入。将湿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列入我国国家发展的规划之中,并予以充足的资金支持。要建立有效的资金监管制度,使湿地管护资金真正用于湿地的保护和管理之中。

4.3加强公众参与与教育力度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将湿地的功能及其重要价值进行大力宣传,引起广大群众的重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工作进行宣传,使公众参与度提高,形成全民保护湿地资源的良性态势。

(作者单位:012000乌兰察布市农村林业改革发展管理站)

猜你喜欢
法律法规林业资源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land produces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资源回收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