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
从我国丘陵山区耕地面积上看,其总占比达到50%,人口数量也较多。我国的薯类、粮油、糖类等经济作物多数都分布在丘陵山区,当地的农民主要的收入就是依靠农业。因此,丘陵山区农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农产品的供给以及农民的收入水平。因此,提升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1.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丘陵山區的农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性,整体来说难度较大。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形条件差。即使丘陵山区的机械化得到了提升,但是对于田块内作业的来说,难度依然存在。最主要的原因是田地呈现出细碎化且形状不一,加上埂多坡多,机械设备无法直接进入,最终导致作业进度慢,效率低。第二,种植制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丘陵山区种植农作物的种类繁多,但是每种作物的种植规模并不大,而且缺乏机械设备。很多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民间劳作的形式,农机设备与农民的种植艺术之间无法直接融合,因此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第三,农机投资效率相对较低。丘陵地区的农业投资水平较低,机具在市场中所占规模偏小,而且售后服务成本较大。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很多农机企业都没有涉足的意愿。但是,已有的小型农机还没有足够的实力来完成农耕的各个环节。大中型机械设备由于收益低,而且作业的规模量较小导致服务组织的投资量减少。因此,丘陵山区的工业机械化程度提升速度较慢。第四,缺乏成功经验。放眼世界,山区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的成功经验不足。在一些发达国家,人们不会将丘陵山区的农业开发作为重点。但是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对丘陵山区地区加强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这在无形中又给农业机械化进程带来了阻碍。
2.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工作突破
2.1思路得到拓展
我国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进程中提出了新目标,要全面大力普及机械化耕作,发展机械化收割以及机械化播种。全国的农机化工作都按照这一要求全面展开。很多省市都以丘陵山区为主,通过对土地特点以及当地机械化的特点总结了新的工作思路,并且效果十分明显。我县的农业机械化也可以结合其他地区的优势,结合实际,将农业机械、农作艺术以及农耕和服务等方面有效结合,提升农机化水平,建立合作社等形式来统一提升农业机械化的水平。
2.2政策得到完善
国家的财政补贴更加顾及丘陵山区的农机化需要,机具的类型较多,资金分配也十分合理。同时在丘陵山区典型省份进行试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扶持政策。不同地区所采用的扶植政策也不同,有些地区是“1+6”,有些地区是有针对性的开展扶持,还有些地区是采取农机累计补贴的形式。这些政策能够直接推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同时在推进农民增收问题上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3技术得到突破
国家在农业发展中的投入不断提升,支持丘陵山区开展科研项目。经过多年的研究,一些科研成果已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安徽地区来说,主要是在茶叶生产过程中实现机械化,同时对山地轨道运输设备进行研发。在研发的过程中,很多设备和技术得到了推广,而且农作物的机械化也得到了高效提升。
3.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措施
3.1开展宜机化改造
由于丘陵地区的地块大小各异,因此,在机械应用中会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在实际的改造中应该根据以农机的规格与型号来对地块进行改造。这样一来农机无法进入到田块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但是这一项目的改造需要政府、农户以及合作社来共同完成,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在改造的过程中,一些零碎的田地需要进行重新整理和改造,使得土地改造呈现一定的规模化。田块宜机化成为项目改造的重点,利用农田建设以及扶贫开发的资金来提升田块整改的力度,使得农业机械发挥自身的作用,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
3.2构建产学研创新机制
国家应该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放置到山区智能机械开发工作中,推动农机装备创新联盟的建立。同时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推动农机的推广。针对丘陵山区的特殊情况来对农机类型进行研发。提升农业机械化的标准化水平,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加大农机示范项目的投资力度,同时做好机械性能、应用等模式的测试,采用多种形式来推广先进农机开发技术,融入创新因素,最终推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的应用率。
3.3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对于丘陵山区来说,全面实行农业机械化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从易到难,一步一步突破。具体来说,可以从坡度差距不大,耕地区域集中以及比较容易实现规模化的地区开始。另外,可以从重点作物的基地开始,一些规模较小的作物先保持者手工生产的方式,实现重点作物规模化的基础上推进所有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最后是重点环节和重点对象方面。可以按照农民要求程度高且生产方面的关键环节入手,同样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进行。
总之,实现丘陵山区的机械化改造需要攻坚克难,研究开发人员应该加强重视,进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作者单位:246690安徽省岳西县五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