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泽
登上24级石阶,就进入了真武庙,就望见庞大的船队巍巍然驶向“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坦途……
石阶多有破裂,而登临的脚步还在叠加,急迫的向往还在撞击。
迎面的“吞海”石碑挂满雷的轰响,头顶上不时落下鸟鸣的珠串,风中有宋泉州知府真德秀《真武殿祝文》的吟哦。
正中真武帝镇妖驱邪的神力抵达前方的大海,柔波中翔舞着见证当年祭海的赤帆银鸥……
真武庙在法石街头的石头山上。岩石垒起的山,雄伟的基座不朽。
岩石承载的“牵星过洋”人的智慧,惊涛骇浪煅打的海船远航的坚定;刺桐人枕山漱海,勇于开拓的情怀,祭海郡守虔诚的祝福……来到这里你能一一触摸……
海茫茫。可我知道只是海隐没了矗立着的宋元古渡头——“海上丝绸之路”最小的起点。当年那祭奠海神的风水塔也还在某个角落里凝眸远眺。海港风和日丽,千年的航线未曾迷蒙。那一位市舶司官员蒲寿庚建造的“望云楼”遗址前方的浩渺里,依舊闪烁着登高望远的眼睛。
就在那片滩涂下,一艘宋代远洋货船重见天日,让世界的惊呼激起茫茫海港浪花飞溅。
游人的思绪逐浪飞: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记叙的港内停有“大艟克约百艘,小船多得无数”,纷纷从历史的深渊里跃出了;“涨海声中万国商”把“东方第一大港”挤满,密集的万国旗在天空中挥洒着彩霞……
海蓝蓝。出港的壮丽图景更非海市蜃楼。
郑和第五次下西洋的脚步声,声声在耳;马可·波罗受命护送蒙古公主阔阔真远嫁波斯的船队浩浩荡荡,喜庆的锣鼓伴着碧波起舞……
七星伴月与泉州海船浑然一体在大海里洗濯、跳跃、行进。
不灭的光明,让梯航万国的寂寞有了亲密的依恋,让惊涛骇浪化作驯服的柔波,让渺茫的前方也近在咫尺般清晰……
一面洒播光明的铜镜,这是一轮永远的明月,船工心中的梦想。
七枚铜钱,七颗闪耀的星,这是航海人指引航向的北斗,危岩暗礁中的航船也能平安穿行。
虔诚的工匠,把星星月亮安置在船底“龙骨”衔接处的“保寿孔”——这里是船的根底和寄托,七星伴月的驻守,能不灵光四射?
七星伴月,七星伴月,
小小“保寿孔”成为辽阔无垠的天空,被照耀的海,任凭“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程四通八达,源源不断运送和平与友谊的姹紫嫣红……
唐时阿拉伯的三贤、四贤——友谊与和平的传播者长眠于此。
一块巨石在它的前方肃立。巨石的目光集聚在那里的一双石棺上,心跳声的问候,像雨点落下。
不远不近的距离,拉开一片开阔地,阳光的金子铺满。
“海上丝绸之路”的记叙凝固在心中。大海的波光闪烁,船工号子起伏,在它的周遭萦绕。
一想到两位贤人的善行,风就赶来,把巨石的躬身行礼和虔诚祈祷频频送到石头的坟茔、石头的回廊、石头的梭柱,送到它们怀抱中的圣者。
巨石微微颤动。巨石脚下的土地微微颤动。
托起这伊斯兰教圣墓的山头发出灵光。
得名灵山的山头俯下身来,将三贤、四贤的福荫连绵不竭献给梦中的刺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