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地区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获取途径的调查分析※

2018-06-28 11:57金岳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保健知识慢性病保健

汪 洋 冯 梅* 邓 沂 张 宏 金岳龙

(1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疗系,安徽 芜湖 241000;2 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随着行为生活方式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如糖尿病、癌症等)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是人类健康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来,随着中医药 “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从国家到地方都加快了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服务体系的构建,对普通城乡居民而言,获取的养生保健服务虽然有了较为突出的进步,但由于中医养生保健相关知识的相对匮乏[2],导致老百姓不相信、不敢消费或者乱消费的现象产生,专家提出要把提高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作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核心指标[3]。以此为契机,本课题组针对具有深厚中医药文化底蕴的皖南地区,开展了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获取途径的调查分析,通过直观的数据分析,为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养生保健科普政策、中医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分层抽样方法,根据地域和人口的因素随机抽取芜湖市弋江区、铜陵市铜官区、池州市贵池区、宁国市、黄山市黟县、宣城市广德县等6个区(县),每个区(县)随机抽取1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 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村) 或1个片区(约750个家庭户),每个片区随机抽取至少80个家庭户,每户抽取1名15~69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10份,其中有效问卷483份。

1.2 调查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面对面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

1.2.2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借鉴全国统一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问卷》 (安徽中医药管理局提供)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调查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获取途径调查;第二部分: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期望获取途径调查。

1.2.3 统计与分析 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录入,采用SPSSfor windows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10份,收回有效问卷483份。

2.2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获取途径现况比较 现有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获取途径调查发现,图书或杂志方式、手持终端(例如手机、掌上电脑等)这两种方式具有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城镇、有无慢性病史差异(P<0.05),报纸方式具有职业、文化差异(P<0.05),广播(例如收音机、电视等)方式具有年龄、职业差异(P<0.05),互联网方式具有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有无慢性病史差异(P<0.05)。45岁以下选择图书或杂志、互联网、手持终端途径比率较高,35岁以上选择广播获取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人占多数,文化程度越高选择图书或杂志、报纸、互联网、手持终端比例越高。城市居民在图书或杂志、手持终端中医养生保健获取途径上高于乡镇。无慢性病者在选择图书或杂志、互联网、手持终端中医养生保健获取途径上高于有慢性病者。见表1。

表1 皖南地区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获得途径 [人数(%)]

2.3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期望获得途径比较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期望获得途径调查发现,图书具有年龄差异和文化差异(P<0.05),报纸途径具有文化差异(P<0.05),手持终端、广播和互联网这三种途径具有年龄差异、职业差异、文化差异、有无慢性病史差异(P<0.05),医院宣传栏或小册子途径具有年龄差异、文化差异(P<0.05),义诊讲座途径有年龄差异(P≤0.05)。45岁以下居民期望获取途径以图书、手持终端、互联网和医院宣传栏或小册子途径比例较高,45岁以上人群选择广播途径比例较高,55岁~64岁人群选择义诊讲座、医生护士指导途径比例较高。学生人群选择手持终端和互联网途径比例高,工人/农民和其他人群选择广播途径比例高。文化程度越高选择图书、报纸、手持终端、互联网、医院宣传栏或小册子途径比例越高。无慢性病史者选择手持终端、互联网途径比例高,有慢性病史者选择选择广播途径比例高。见表1。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皖南地区居民现有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获取途径和期望获取途径多样,不同人群选择不同。现阶段获取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途径,年龄低者和文化层次高者选择图书或杂志、互联网、手持终端途径比例较高,而年纪长者选择报纸和广播途径的比例较高,年纪轻者期望获取途径以图书、手持终端、互联网和医院宣传栏或小册子途径比例较高,高年龄者人群选择广播、义诊讲座、医生护士指导途径比例较高。这可能与社会的科技发展、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年长者由于传统的生活方式,习惯以看报为标准的信息来源,广播为最常见随身携带娱乐性质的工具,智能化的互联网、手持终端对中老年人来说是一种挑战,现在政府及各社会阶层进行进社区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如义诊、讲座等),也给中老年居民提供了便利条件,而年轻人的文化水平比年纪大者要高,其生活方式以快餐文化、高科技的生活方式为主,而看报和听广播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文化层次越高者越容易运用社会新产品(如互联网和手机)为自己服务。城市居民在图书或杂志、手持终端中医养生保健获取途径上要高于乡镇,可能与我国现有的经济现况有关,城市的条件远高于乡镇,乡镇在图书和杂志属于缺乏地带,网络等现阶段的条件也远远不如城市,而在期望获取途径上,发现城乡没有差别,说明现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在中医养生需求上已经拉近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无慢性病者在选择图书或杂志、互联网、手持终端途径上高于有慢性病者,这可能与年龄有关,相对来说慢性病或者以中老年为主,而且,患有慢性病者本身可能对中医养生知识缺乏了解或者说信任度不够,导致在运用现在的流行的方式(如手机、互联网等)去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相对不多,其期望选择的途径也是以广播途径为高。综上所述,居民在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需求途径上多样化,这就要求政府和社会能提供多渠道、多途径的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健康是衡量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指标,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本文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指导下,对皖南地区的6个区县的居民进行了初步的调查。本次调查显示,皖南地区的居民渴望拥有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但受文化程度、城乡、职业、年龄等影响,其获取及期望获取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途径多样,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多方合作,做到多元化的宣传,随着时代发展,使用互联网、手机终端等途径,利用“微信”等新手段[4],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宣传栏、义诊讲座等,满足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需求,最终提升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

[1]陈碧波.社区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现状和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4):4619-4620.

[2]荆伟龙,王朝君.国人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偏低[J].中国卫生,2016(5):97-98.

[3]杨柳.2016年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结果发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8):104.

[4]孙艳玲,章涤凡.新媒体视阈下昆明市社区居民中医健康素养评价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7):104-107.

猜你喜欢
保健知识慢性病保健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饮食干预对胃溃疡患者饮食保健知识及疗效的影响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