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邹孝听
前不久,记者接到一个艺术家朋友的电话,说有个古巴艺术家阿里来苏州一心想做拉美与中国文化交流。来苏州四个月,他在月光码头帮朋友打理餐厅的同时,一直在寻找文化与艺术碰撞的机会。
说实话,初次见面,阿里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商人,大肚腩,金链子,中文、西班牙语、英文夹杂着说,一派善于交际的腔调。一个多小时的聊天,发现他真是一个可爱的艺术家,“古巴真的不只有雪茄,古巴人也不都是黝黑肤色,莫吉托和恰恰都是古巴的……”他还自称“老中国人”,表示未来的小孩儿会是苏州人。他说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种,通往艺术的大门也有很多扇,而他只想当一个开门者,为大家提供尽情探索艺术的机会。
阿里是古巴国家音乐学院贝斯专业出身,以前是玩乐队的,还在当地录了很多唱片。2003年,他随乐队一起来到中国,当时落地的城市是北京。初来乍到,他发现中国与他概念中的形象很不一样。中国人特别热情,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有人会友好地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早前,他在中国的事业还相对单一,基本上都是和乐队一起演出。2006年,他创办了自己的文化传播公司,这也算是他在中国传播古巴文化艺术的历史性的开端。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愈趋开放,阿里开始为北京的一些酒店引进外国乐队演出。
直到2012年,他的事业又出现了新的契机。彼时恰逢中国和古巴建交52周年,又距古巴革命领导人切·格瓦拉第一次访华整整50周年。在阿里心目中,切·格瓦拉不仅是他们的民族革命领袖,也是象征着古巴与中国打开国际交流的第一人。所以,他在北京特别策划了一场切·格瓦拉的展览,吸引了很多当地的文化艺术爱好者。也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和古巴人有了文化交流。
趁热打铁,次年,他在三里屯的SOHO创办了拉丁美洲文化艺术中心(LACC),开始和拉美的各个大使馆合作,每个月从不同的拉美国家引进艺术展,文化事业范围逐步拓宽。
遗憾的是,家庭的变故使得阿里不得不终止原先的项目。后来,几经调整,他开始转战独立艺术传播,带领古巴的芭蕾舞演员和乐队展开巡演。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他的足迹遍布宁波、广州、贵阳、天津、沈阳、昆明、杭州、哈尔滨、山西、苏州等19个城市。
初次踏访苏州,待了一个星期,他便爱上了这座城市,他甚至用魂牵梦绕形容自己对苏州的感情。为此,平均每半年阿里就会过来旅游。其实后来他也受邀去哈尔滨工作过一段时间,也许是对苏州的念念不忘,又或是不适应东北的生活,他选择来苏州发展。在他眼里,去过中国那么多城市,最美的当属苏州。他说,“我很喜欢金鸡湖,这里除了灯光更为丰富,其他感觉和我的家乡——美丽的哈瓦那很相似。”
现在的他,又有了新妻子,是带队巡演时认识的芭蕾舞演员。他们一起,在金鸡湖畔,开启了新生活。与此同时,他也希望将艺术工作延伸到苏州。阿里就像国际经纪人一样,申请官方许可后,同中国的艺术机构合作,共同引进芭蕾舞、乐队等拉美优秀艺术家。
他告诉记者,艺术家的报酬都不高,做这件事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更好地传播文化。古巴在他眼中是一个在艺术领域有着重要地位的国家,下个月,他打算回古巴,和国家文化部做一次交流,试图为两国文化的交融做点事情,也想在苏州做一个为期一个月的古巴文化节。
阿里喜欢摄影,他曾环游拉丁美洲,拍摄了很多有意思的照片,也想通过展览共享艺术。他说真心热爱艺术的艺术家其实并没有那么在乎金钱,相反,他们有的是耐心,和对艺术的感知与理解。而如果想大量地推广艺术,绝对不能用强制的方式。“欣赏艺术,并不是把你关在教室里被动灌输,而是想办法让你可以发自内心地爱上艺术。”从一个开门者的角度而言,阿里更希望通过各种展览和艺术项目的日常浸染,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自觉地感知到艺术的存在。
问及如何看待苏州工业园区的文化艺术氛围,他坦言这里有很多本土的优秀艺术家,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对文化艺术有一定的认知,同时也有各自自然的理解和追求。但是一些美术馆和展览馆尚未达到很高的水平,艺术家们无法充分利用到这座城市所拥有的资源,所以其实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
阿里自诩善于社交和处理不同的人际关系,有能力把各类资源整合起来,无论是单纯的艺术,还是将艺术附加到商业、公益等场景中。不久前,他收到中国政府的邀请,被认可带领中国艺术家去古巴,这让他感受到中国政府开始大范围地重视艺术。阿里希望能够尽快把中国的艺术家推广到古巴,打破“零星”的交流历史。
整场聊天,记者能够明显得感受到阿里对自己国家文化的热爱和忠诚,他会说,“古巴是加勒比海区域最大的岛屿;毕加索、海明威等文化艺术大佬都曾在古巴居住过,然后还有我;你看,我们乐队这两位帅哥、美女那么白,所以古巴人的皮肤并不都是黝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