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恋,李东方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湖北 随州441300)
宫颈癌作为妇科临床中的常见肿瘤疾病,宫颈细胞涂片法为其首选诊断方案。本次研究主要是选择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检测方法对本院行子宫颈癌筛查的86例患者进行检测,并将上述检测方法与传统的宫颈涂片检测效果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采用抽签模式将2015年1月- 2016年1月于本院行子宫颈癌筛查进行诊断患者中随机抽出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年龄24- 53岁,平均年龄(38.02±5.43)岁;婚姻状况:12例未婚,31例已婚;孕次:1- 4次,平均孕次(1.82±0.21)次。观察组年龄23- 55岁,平均年龄(38.13±6.01)岁;婚姻状况:15例未婚,28例已婚;孕次:1- 4次,平均孕次(1.68±0.37)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所选患者均排除患有肝、肾等脏器疾病、有宫颈手术史以及处于月经期或妊娠期阶段的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保有知情权情况下签署同意书[5]。
对照组患者选择宫颈涂片法来进行子宫颈癌筛查,指导患者取卧躺体位以充分暴露其子宫颈外口,其次取无菌棉球擦拭其宫颈表面黏液来进行宫颈细胞检测样本采集,并将擦拭后的无菌棉球涂抹在载玻片上面,并取浓度95%的酒精进行15 min的固定,最后送至检验科均进行检验筛查,患者子宫颈癌筛查标准是以巴氏分类法为参照依据,正常者显示为I级,患者子宫有炎症反映者为Ⅱ级,可疑癌者为Ⅲ级,高度可疑癌者显示Ⅳ级,癌症确诊者为V级,患者细胞学检查≥Ⅲ级则确诊结果为阳性。
观察组选择液基细胞薄层涂片作为患者子宫颈癌筛查诊断方案,在充分暴露患者子宫颈外口后,其次取无菌棉球擦拭其宫颈表面黏液,并对其宫颈口位置以顺时针方向取专用毛刷进行旋转擦拭,来收集其鳞状细胞与柱状细胞连接口的脱落细胞作以样本,后取专用的细胞营养液来放置样本收集后的专用毛刷并进行搅拌,同时实施过滤膜分离法来收集患者上皮细胞作以最终检测样本,后由检验科取液基细胞超薄制片机对患者检测样本进行薄层细胞制作,并取浓度95%的酒精进行15 min的固定,后采用光学显微镜来观察患者样本中滴虫、炎症细胞、红细胞、念珠菌等是否存在病变症状,并结合HE染色处理法的诊断标准来判断其结果的阴、阳性。
观察组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需给予常规子宫颈处理方法后实施阴道镜活检法来判断其病情类型,检测结果病症类型囊括了浸润癌、早期浸润癌、炎症及宫颈上皮内瘤等。具体阴道镜活检法方法为:在患者宫颈口取3%醋酸溶解后进行1 min的涂抹来收集标本,其次以碘溶液试验法的诊断依据和患者阴道镜显示异常视野来进行活检位置选择,最后取10%甲醛溶液进行标本固定。
观察记录患者CINⅠ、CINⅠ- Ⅲ、宫颈癌、CINⅠ- Ⅲ+ 宫颈癌的阳性检出例数,并结合阴道镜活检诊断结果来判断其阳性检测符合率,阳性检测符合率=(符合例数/检出例数)×100%。
两组患者CINⅠ、Ⅱ、Ⅲ的阳性检出数分别为36例与28例,两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观察组CINⅠ-Ⅲ阳性检出例数为36例,后经阴道镜活检结果显示有35例符合诊断标准,患者阳性检测符合率为97.22%(35/36);对照组CINⅠ-Ⅲ阳性检出例数28例,经阴道镜活检结果显示有20例符合诊断标准,患者阳性检测符合率为71.43%。两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观察组阳性检测符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且χ2=8.67,P<0.05。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情况(n,%)
临床上针对宫颈癌患者通常是主张早期确诊病情,对提高其后期治疗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宫颈涂片的影响因素较多,制片方法、取材方式以及染色水平等方面操作的误差均是导致患者诊断结果出现误差的相关因素之一,不利于患者病症后续治疗的有序展开[6]。
本次研究针对宫颈癌早期诊断患者采用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法作为诊断方案,其作为新型检测方式中的一种,通过深入受检者宫颈处来采取样本后进直接保存,较传统的巴氏涂片法而言其细胞保存和取材结果的理想性效果更为显著,同时利用液基细胞超薄制片机的工作原理来确保受检者样本检测细胞能充分携带电荷性质,对提升其细胞收集效率和读片速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7]。除此之外,液基细胞超薄制片机还能利用避免受检者样本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脓液及黏液等参与其宫颈细胞检测中的优势,以间接性提升受检者阳性检出率,用于宫颈癌早期患者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阳性符合率及检出率均较对照组对应值高,针对疑似子宫颈癌患者早期筛查中采用液基细胞薄层涂片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较传统宫颈涂片检测而言更为显著,患者阳性符合率和检出率均属于较高水平,是判断其病症确诊的有效指标。
参考文献:
[1]曾 琳.液基细胞薄层涂片与宫颈涂片在早期子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5):61.
[2]张福凯,庞凌峰,高玉辉.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和巴氏涂片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4):142.
[3]李 红.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及宫颈细胞涂片用于宫颈癌筛查的比较[J].现代临床医学,2016,42(4):269.
[4]陈红球,施 晓,钱立勇.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及传统宫颈细胞涂片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6,25(10):39.
[5]李 景.液基细胞学联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8):1716.
[6]魏丽丽,李春霞.筛查宫颈癌中三种筛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J].甘肃科技,2017,33(13):126.
[7]尚秀梅.4种不同检查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6):1062.
[8]王素芹.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