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校园生活方式及培养教育浅析

2018-06-27 10:13谭婷婷
报刊荟萃·上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健康生活校园大学生

摘 要:人民对健康生活的美好追求首先是健康,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突出问题导向,分析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浅析如何从学习方式、交往方式、闲暇方式等方面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健康生活;大学生;校园

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由于社会因素、自身习惯、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当代大学生的健康生活观年和生活方式存在不同程度和方面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积极探索,引导大学生健康生活全面成长,肩负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使命,在青春实践中奏响人生华章。

一、健康校园生活状况调查

本文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学校随机抽取100名学生进行了健康校园生活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围绕运动习惯、生活方式、人际交往三个方面。

(1)运动习惯调查。运动是塑造健康生活最直观的方式。本次调查问卷将一周运动时间分为10小时以上、5-10小时、5小时以下三个层次,对一百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表:

根据表格统计显示,100名学生中,每周运动5小时以下的占45%,这部分学生大部分表示选择在寝室上网而不运动。而平时保持运动习惯的学生选择的运动项目以篮球、跑步、羽毛球居多,也有部分学生有去健身房进行专业健身的习惯。

(2)生活方式调查。健康的校园生活方式并不意味着只是运动,本次调查围绕饮食作息,休闲娱乐,人际交往三个方面,首先在学生组成的10人调查小组分析讨论出8项存在于大学生中的普遍不良生活习惯,再针进行问卷调查。

100名调查對象,针对问卷中罗列的不良生活习惯,与自身行为习惯进行对照,对自身有的行为了画勾选择,可多选。根据表二显示,存在于大学生中最普遍的问题分别是玩手机、晚睡、点外卖。

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也妨碍他人休息。长此以往,甚至甚至会影响他们人格的锻造和品行的养成。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抓住问题导向,引导大学生要用体育强健体魄,文化升华灵魂,健康生活,全面成长。

(3)心理健康分析。健康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除了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如表二,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人际交往方面的不关心集体、不关注他人、与人交往不融洽都是需要调整的心理状态。心理的健康让生活充满着朝气与活力,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需求。

二、健康校园生活营造

“青春与健康往往是形影不离的,美好的青春是由健康来保证的。”身体的强健,精神的富足,心灵的阳光,兴趣的熏陶都是当代大学生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

(1)培养健康的学习方式。时代的性格是青年的性格,时代的精神是青年的精神。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需要一个健康的校园生活环境。而健康的校园生活方式首先应该聚焦在健康的学习方式上。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去增长才干,在阅读经典的学习中去品味人生,潜移默化地锤炼品格,明确新时代赋予的使命。

(2)培养健康的闲暇方式。引导学生从网络走向操场,不做“低族”、不做“点外卖”专业户。在休闲之余,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在感兴趣的集体活动中结认志同道合的朋友,让爱好增添生活的乐趣。

(3)培养健康的交往方式。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去关爱集体、学会与他人相处,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向上生活方式的培养。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当代大学生要强健体魄,锤炼品格,明确使命,增长才干,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塑造健康的生活方式,用敏锐感知时代、用热情融入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校园生活方式。在多运动一小时的目标里去强健体魄,在多读一小时书的规划里去锻造人格,在多关心他人的领悟里去充盈内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健康生活,全面发展,在浩浩荡荡的历史进程中镌刻上青春的闪亮烙印。肩负起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使命。

参考文献:

[1]张成等.在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现状调查分析.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6月.

[2]王飞加.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4月.

作者简介:谭婷婷(1987—),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助教,文学硕士。

猜你喜欢
健康生活校园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基于儿童健康生活需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教学探析
“舌尖上的教育”是如何成为国策的
“舌尖上的教育”是如何成为国策的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与探索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