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伟华
玉米是我国农业产品中产量较大的农作物。玉米在种植和生长上易于操作、便于打理因此受到广泛的种植。田间杂草是所有农作物的克星,它不仅对作物的生长产生影响,也会使农作物的产量降低。玉米在种植过程中也经常深受杂草的影响。杂草在生长过程中会汲取玉米的营养,使玉米在生长初期容易发生苗弱和苗瘦等状态,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对农田进行除草是所有作物种植时必须进行的程序。因此,本文着重分析玉米苗期的化学除草技术。
1 播前土壤封闭
玉米田主要有狗尾草、黎、苋等单、双子叶杂草。其中以狗尾草、灰黎为多,占玉米田杂草总量的80%以上。玉米田杂草生长迅速,生长量大,与玉米争水、争肥、争空间,对玉米苗期生长危害较大,造成苗瘦、苗弱,影响产量达10%~30%。目前推广的土壤封闭除草剂效果好,杂草出土前一次施药即可有效控制玉米整个生育期间的杂草危害。
在喷洒除草剂时,应掌握好土壤湿度和土地温度,土地湿度高的情况下喷洒效果好,土地温度低时喷洒效果降低。在玉米田进行化学除草时,应保证每一亩地的喷洒量不低于一百升水,这样才能使喷洒均匀,效果更加明显。
2 苗后喷药杀草
因天气、农时等原因未采取土壤封闭措施的,或因大风、干旱、土壤墒情差等原因造成封闭效果不好的,可在玉米苗后3~5叶期,杂草2~4叶时,采用喷药措施进行杀草,以控制早期的田间杂草。莠去津、烟嘧磺隆、硝磺草酮等药剂对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均有效果,但施药期要在玉米3~5叶期,杂草2~5叶期。杂草过大,效果差。每季只能使用一次,避免午时高温施药,大风天气禁用,施药后6小时内无雨,以保证药效。不能用于甜玉米、粘玉米、制种田玉米等,不能与有机磷类农药混用,用药前后7天内不能使用有机磷类农药等。玉米在5~8叶期喷药,要压低喷头定向喷雾,避免将药液喷到玉米心叶内,玉米8叶期后不推荐使用。如果在喷药过程中采用顺垄喷雾,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除草剂对较为幼嫩玉米叶片的伤害,节约药液,提升除草效果。
3 中期行内定向处理
在玉米封行前,株高60~80cm时,如果因前期用药不理想或雨水过多造成新生杂草危害,可使用“百草枯”等药剂采用行间定向喷雾,即可保护作物,又能除掉所有杂草。用20%百草枯水剂100~200ml/667m2,对水20~30kg,对杂草进行茎叶均匀喷雾。百草枯是一种灭生性除草剂,在喷洒中不能将除草剂喷洒到作物上,必须在喷头处加上保护罩进行除草,避免出现因喷洒到作物上使作物枯死的情况。
4 注意事项
4.1 用药时间
根据不同除草方式选择适当施药时间,以保证除草效果和避免药害发生。在土壤墒情较好的情況下,首选玉米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封闭,不但除草效果好,对玉米的安全性也高。玉米播后苗前至三叶期以前、杂草二叶期前,充分利用玉米三叶期前对除草剂耐性强、杂草幼芽对除草剂最敏感时期,此时施用除草剂除草效果好。采用土壤封闭除草,应选择阴雨天或浇水后,土壤潮湿时喷施,有利于药膜形成,提高防效。为避免玉米田以外其他作物药害,宜选择无风天施药,并将喷头压低,以防雾滴远距离飘移。玉米四至五叶期后应选用茎叶处理剂,杂草出齐时,实行保护性喷雾。将除草剂直接喷于杂草茎叶,并注意行间定向喷雾,在喷雾器喷头处放置保护罩,喷头压低,顺垄喷于杂草,尽量不使药液飞溅在玉米植株上。喷雾要周到,不重喷,不漏喷,不随意增加药量。
4.2 土壤湿度及地温要求
符合标准的土壤湿度会使杀草效果有效的提高。而干旱天气时,应加大用药量,避免除草效果不明显。而在雨水天气后,土壤较为湿润就可以减少药量或采用正常药量即可。土壤温度低也会使除草药剂的效果得到抑制,因此,这种情况也要加大施药量。而土壤温度高时,则需保持正常药量或酌情减少。
4.3 施药技术
在玉米田进行农用车喷洒化学除草剂时,应保持车辆匀速慢行,避免在大风天气下喷洒,使除草效果得以保障。另外,农药喷施需雾化良好。使用土壤处理剂进行播后苗前土壤封闭,要求雾滴细、水量足、喷布均匀,才能在土壤表面形成药膜,从而抑制杂草幼芽出土。喷布不匀,杂草幼芽出土时遇不到药膜就没有效果。
4.4 注意药害
选好品种,严格用药量,适时施用,避免漂移药害。如用20% 百草枯水剂等灭生性除草剂除草时,对玉米保护不好,通常将草、苗一并杀死。若将土壤处理剂用作茎叶处理,对玉米的药害严重,对杂草的防效却很差。反之,将茎叶处理剂用于土壤封闭处理,除草效果较差。另外,制种田和特种玉米田,对除草剂相对敏感,要减少用药量。
化学除草技术是保证玉米苗期正常生长的有效方式。化学除草技术可以有效的避免杂草的产生,不仅从根本上遏制了杂草的生长环境,也能够使已经长成的杂草枯死。化学除草技术是玉米生长和提高产量的重要手段。化学除草技术必须针对不同的玉米种类进行不同的化学药剂使用。为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必须严格按照施药程序进行除草,避免因用药时间错误而使玉米苗受到伤害。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必须重视其苗期的除草技术,并且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我国玉米产量增长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150700黑龙江省延寿县延寿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