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雨 张利平
摘要: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一个特有的空间地段,它是由城市到水域而形成的过渡空间。它的景观设计所反映的是城市和和水的关系,是树立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素可分为绿化、交通、护岸、休闲广场和建筑小品几方面,还要考虑到附近的建筑物以及城市特色。
关键词:滨水空间;开放;亲水;连续;文化
1.塑造水域空间的开放性
城市滨水广场为城市居民与游客提供了亲水环境,是城市的公共游览场所,对于滨水空间的设计应本着开放性原则。
(1)滨水绿化的总体构思应尽可能多地扩大沿河绿地,形成连续性绿化带,以良好的绿色空间,优化环境景观质量,体现滨水空间的新形象,在绿化种类上,应发展丰富的、多层次的绿化体系,植物配置中多以草本、灌木、乔木为主体,形成高低错落,层次有致,以增强滨水绿化空间的层次感,使完整连续的滨水绿带既有统一的整体面貌,又有层次分明,富有变化的节奏感,增強滨水空间的视觉效果。
(2)在进行绿化设计时,应重视当地乡土植物,利用场地条件种植多样的植物,注重展现层次变化、质感变化、色彩变化、季节变化、图案变化等,以适应城市气候环境和城市特点。
(3)城市滨水区的绿化应尽量采用自然化布局。对绿化植物的选择应以耐水湿植物和地方性的观赏植物为主,对植物的搭配要求如地被、花草、低矮灌丛与高大树木的层次和组合,应尽量符合滨水区自然植被群落的结构,避免采用几何式的造园绿化方式。
2增强水域景观的可达性与亲水性
滨水广场设计的重要目的在于服务于城市公众的日常游憩休闲活动,可达性差及尺度的失衡造成了某些公共空间公众的参与性低。在滨水广场的设计中应当重视和增强水域景观的可达性与亲水性,促进市民与自然之间的良好交流。
在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中,休闲广场和建筑小品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适当的位置建设合适的休闲广场或建筑小品,有时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
(1)提供观景平台。观景首先要有适当的观景点,滨水设置的亭、榭、廊、雕塑等建筑小品,水边的亲水步道、平台、桥头、滨水建筑物等,都可以供游人欣赏水面景色"其中既有静态观景点(如平台、亲水步道等),又有动态观景点(如人、车、船等)"同时还可分为高层次、中层次、低层次观景点,相互穿插,给市民和游人提供充足的、多方位的观景场所,产生人景交融的滨水景观"如每隔一段河岸就设有半圆的亲水平台。
(2)营造适宜的空间环境和健身环境。在滨水公共绿地空间,设计按照人体行为工程学原理,安排多种健身设施与器具,创造休闲健身空间环境,游步道宽度可定为1.2~1.5m,以便两个人相向步行,能轻松地在林荫下漫步,路面铺装应平坦,尽量在临水面安排铺装广场,设置较舒适的座椅,让人近水观赏,游赏水景。
3打造交通活动的连续性
良好的交通连续性是市民和游客在广场进行游憩休闲活动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保证了游赏者可以欣赏到变化丰富的滨水景观,另一方面也使得居民们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相对隔离的状态,增进了市民之间的交往活动。滨水交通设计的目标要结合滨水空间的实际状况,把道路交通、公交交通及站点、步行交通、水上交通及码头有机地结合组织起来,尽量减少和控制“路夹河”的局面,加强水体与周边的绿地、服务性设施之间的联系,使市民最大限度地接近水面。在进行滨水交通设计时,应注意步行系统和车型系统方案设计。
4彰显水域景观的文化性
城市滨水区域对于城市的特色具有重要的展示和传承作用。对城市滨水广场景观的规划设计,应该重视传统区域文化的独特作用,将当代文化与传统本土文化相结合,能够勾起人们对于本地文化的怀念与自豪,使得人们在游赏过程中视觉体验与精神追求的双重追求。
5城市滨水景观还要有自己特色和主题
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到生态效应、美学效应、社会效应和艺术品位等方面的综合,做到人与大自然,城市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存"在景观的设计和序列组织中,应突出自然风光带、历史风光带、生态风光带、人文风光带的主题,突出不同主题特征和功能特色,形成具体的景观环境,使人得到不断变化的空间感受。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要素,在生态层面上,城市滨水区的自然因素使得人与环境间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在经济层面上,城市滨水区具有高品质的游憩、旅游的资源潜质;在社会层面上,城市滨水区提高了城市的可居性,为各种社会活动提供了舞台;在都市形态层面上,城市滨水区对于一个城市整体感知意义重大"每一个建筑设计师都应该充分发挥创意和灵感,设计出和谐优美而又独具特色的滨水景观。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中国工业建筑出版社,1999.
[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工业建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