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鑫刚
摘 要:青铜器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关于其研究集中在器形、铭文和纹饰三个方面,其中器形是一个最基本、最主观的形态,无论艺术体验及使用范围均较为明显,而铭文并非所有青铜器都有,所占比例较小。纹饰是青铜器研究中的重点,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彰显了商周时期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方向。文章对商周青铜器上的直棱纹展开探究,以使用和特征作为主要探究切入点,提出了一些观点及认识。
关键词:商周时期;青铜器;直棱纹;特征
商周时代的时间跨度为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11年,在历史学上一般划分为商朝、西周和东周三个时期。商周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阶段,尤其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民族融合、制度完善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商周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令人瞩目的青铜文化。在全面进入铁器时代之前,青铜器不仅仅是一种宗庙礼器,也是商周时代重要的文化符号和象征,青铜器可拥有的数量也彰显出社会地位,《春秋公羊传》记载的“列鼎制度”即是如此,其中的“鼎”就是一种青铜器。考古发现全球范围内均有青铜器实物出现,因此,它并非中国独有的文明现象。但就艺术角度而言,中国青铜器造型精美、富有想象力,尤其纹路艺术别具一格、值得探究。
1 直棱纹概述
商周青铜器纹样研究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纹饰类别、使用与特征的研究,如容庚所著的《商周彝器通考》就是一部关于此类研究的最早著作。纹饰、纹样研究,长期以来并不是青铜器这一文化、艺术产物的重点,究其原因,一則史料记载较少,二则纹饰更多属于艺术范畴,与考古为主导推动力的研究工作存在隔阂。直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等综合实力的不断上升,商周青铜器研究层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器形、铭文和纹饰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才逐渐统一起来。纹饰的普遍性,恰恰从艺术角度提供了准确的时代特征,成为鉴定和研究其他方面的重要手段。
本文所提到的直棱纹并非一个系统的考古和艺术概念,而是一种直观的定义与描述,泛指商周青铜器上具有线段集合特征的纹饰。狭义上的直棱纹可概括为直条纹,也称之为“沟纹”,顾名思义就是该种纹饰在器物上的形状如同沟渠,线条形式为垂直成列状态,整体上变化相对单一,只有线条凸起、凹进两种变化。结合已经出土的商周青铜文物来看,多数为器物的腹部、座部所用,发展到东周后期已经很难见到。广义上的直棱纹包括两个特点:其一纹路呈规律线条状;其二在方向及点缀方面存在多样性变化,在商周青铜器纹饰中可归纳为几何类范畴,其规格不一,但主要作为配饰。其中,最常见的点缀方式为点、圆等组合,构成规律性纹饰,通过形式变化、结构规律来突出美感,在直的基础上突出棱的特点。综合以上特征描述,本文将结合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来探讨直棱纹形态的特征。
2 基于商周青铜器样本的直棱纹研究
2.1 商代青铜器
目前已经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具有直棱纹特征的器具包括食器(鼎、鬲、甗、簋、盨、敦等)、酒器(敦、爵、角、斝、觚、觯、方彝等)、水器(罍、壶、盘、匜、盂等)、乐器(铙、钟、镈等)、兵器(钺)等。相关青铜器形中,具有直棱纹装饰形态的器物主要出现在商代晚期,又以食器、酒器两大类型为主,尤其在食器簋上的大量使用,表明商代时期在器物功能与纹饰选择上已经具有一定的意识。商代青铜器上直棱纹变化较少、直径较大,这很可能与当时青铜冶炼工艺仍处于低级水平有关,且从已经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文物样品来看,商代青铜器上的直棱纹的数量较多,而周代(尤其是后周时期)呈现递减趋势,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复杂、精美的纹路。以此为基础,笔者对商代青铜器直棱纹特征分析如下。
第一,组合性。无论宽条纹或细条纹,在视觉表达上都难以形成丰富的画面感,仅仅通过组合的方式能够形成一定的层次性和规律性,以此增加青铜器的美感。
第二,段落性。商代青铜器受限于冶炼工艺的落后,而直棱纹是一种较容易实现的纹饰。它通常被用作青铜器物不同部位的“界限”,段落性特点突出,一般都存在较明显的“中断”,如在直棱纹上部或下部搭配环形纹路。
第三,垂直性。与器物垂直是直棱纹的基本特征。它既是一种艺术风格,同时也具有实用价值,垂直纹路有利于增强水平握举的摩擦力。直棱纹在食器簋中广泛应用,食器簋作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器物而非饰品,也从侧面佐证了这一点。
2.2 周代青铜器
进入西周以后,青铜器纹饰品种不断增多,概括来说包括兽面纹(饕餮纹)、龙纹、凤鸟纹、动物纹、蝉纹、蛇纹等,这进一步削弱了直棱纹为代表的几何纹的存在,包括雷纹、连珠纹等在内的原本属于陪衬的纹饰,也逐渐增多。随着古代社会的发展进步,设计水平、制作工艺等能力提升,几何纹在表现力上显得明显不足,但又是不可或缺的,为了突出变化于是逐渐在样式中下足功夫,出现了三角结构、方形结构、流云结构等。笔者将西周早期、中期、后期的青铜器直棱纹特征概括如下:①西周早期青铜器直棱纹。周取代商之后,直棱纹装饰在簋这一青铜器形上得到了广泛发挥,如较为流行的双耳簋及四耳簋,其上都有大量的直棱纹存在,具体的青铜器文物包括洛阳北窑出土的白懋父簋、氏父己簋、牛簋等。造型较为奇特的宝鸡纸坊头出土的四耳簋,在颈部、腹部分别出现了三排和四排乳钉纹,腹部配以直棱纹,标志着多种纹路配合的结构出现。此外,鼎也是西周早期重要的青铜器,如著名的司母戊鼎,但整体上鼎作为重要的礼器,直棱纹的使用并不突出,史迹方鼎作为较著名的一个样本,仅仅在腹部有直棱纹。②西周中期青铜器直棱纹。延续西周早期对直棱纹的装饰理解,中期主要出现直棱纹的器形包括簋、爵、尊等。倗生簋就属于典型的直棱纹装饰样本,在盖、座、腹等部位均有大量的直棱纹。爵作为饮酒器,体积较小,不宜展开大量复杂的纹路装饰,除突出部位如头部、脚步、柄部之外,往往通体使用直棱纹。较为具有特色的父辛爵,仅腹部装饰有直棱纹。整体上,西周中期青铜器在直棱纹的应用上进入分水岭,使用直棱纹的器物种类逐渐减少,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直棱纹已逐渐发展为簋的独有纹饰。③西周后期青铜器直棱纹。直棱纹在其他器形上基本消失,主要出现在簋上。
3 商周青铜器直棱纹使用及特征分析
结合以上分析,针对商周青铜器标本的直棱纹研究可作如下归纳:首先,在使用价值方面,直棱纹并无太多或过深的象征意义,仅仅是商周青铜器的一种陪衬性装饰,其目的也主要用于填补器物空白(如腹部)。但有一种特殊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在周代后期直棱纹逐渐发展成为以簋为代表的器形的专用纹饰。其次,在出现时间方面,直棱纹最早可追溯到商代后期(根据现有出土青铜器文物为参考),但据此推算,商代中早期已经形成了广泛的认知,认为直棱纹有其存在的必然价值。在西周时期,直棱纹进入兴盛时期,广泛存在于多种青铜器之上,中后期开始衰退,尤其是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时,几乎完全消失。再次,在特征表现方面,直棱纹形态较稳定,又能够根据具体的青铜器的需求展开变化,如与龙纹、凤鸟纹、兽面纹等结合使用,形成更具有艺术价值的纹饰。
参考文献
[1]岳占伟,李永迪,申明清.试论殷墟晚期青铜礼器的两个发展方向[J].江汉考古,2017(03).
[2]陈小三.长江中下游周代前期青铜器对中原地区的影响[J].考古学报,2017(02).
[3]宋双双.商周青铜器幻想动物纹研究——饕餮纹研究文献综述[J].大众文艺,2016(04).
[4]张懋镕,沙忠平.青铜簠兴起于宝鸡说[J].文博,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