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少华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518034, 深圳//工程师)
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预测精度,本文以深圳地铁1号线(以下简为“深1号线”)为例,分析了车站周边建筑分布对车站客流分布的影响。
根据车站周边建筑的功能分布,可将车站分为居住主导型、商办主导型、混合功能型及交通主导型。其中,周边居住建筑比例超过80%的车站为居住主导型,周边商业、办公及工业建筑合计比例超过45%的车站为商办主导型,周边有机场或火车站等交通枢纽的车站为交通主导型;其它车站为混合功能型。
深1号线于2004年开通运营,其车站周边建筑功能多样。为更好、更全面地分析各类车站客流量的时间分布特征。对深1号线车站周边服务建筑的规模及功能进行了统计(见图1)。由图1可见,深1号线的商办主导型与混合功能型车站主要集中在线路中间部分,多为中心城区;居住主导型车站主要分布在线路两端,多为城市外围。这一分布特征引发外围居住主导型车站客流的向心性,导致双向客流的不均衡性。
通过对深1号线工作日各类车站的高峰时刻、高峰系数及进出站客流量等进行统计,可分析车站周边建筑功能对出入站客流量时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由于进出站客流与换乘客流无直接联系,故本研究并未将换乘客流作为研究对象。
深1号线的坪洲站为典型的居住主导型车站。该站的工作日客流分布如图2所示。经计算,进站客流高峰小时系数均值高达25.9%,极值达到40.0%。这一数值同城中村与私宅等建筑比例呈正比。出站客流高峰小时系数均值为19.6%,其极值及均值均较小。进出站客流双峰特征明显,高峰小时系数均值为17.1%,且其极值及均值最小。
图1 深1号线车站服务建筑功能结构图
图2 坪洲站工作日客流分布图
车公庙站为典型的商办主导型车站,其工作日的客流分布如图3所示。经计算,该站进站客流高峰小时系数均值达22.7%,极值达31.6%;出站客流高峰小时系数均值达29.8%,极值甚至高达49.8%。上述数值与车站周边的办公类建筑比例呈正比。此类车站的进出站客流双峰特征明显,早、晚高峰均存在日峰值,早晚高峰小时系数均值分别为21.0%、14.2%。
图3 车公庙站工作日客流分布图
岗厦站为混合功能型车站,其工作日客流分布如图4所示。由图4所见,此类车站的进站、出站及进出站客流均双峰特征明显。一般来讲,进站客流日峰值位于早高峰的车站周边居住建筑比例较高,日峰值位于晚高峰的车站周边商业及办公建筑的比例较高。该站高峰小时系数均值分别为18.0%、17.9%,比一般的居住主导型车站及商办主导型车站小。
图4 岗厦站工作日客流分布图
火车站及机场会为轨道交通提供稳定的基础客流。受此影响,罗湖站与机场东站的全天客流分布较为均匀。此外,由于机场站周边的城中村及私宅等建筑比例较高,故其客流分布具有部分居住主导型车站的特征。
图5 交通主导型车站工作日客流时间分布图
深1号线各类车站工作日客流特征统计见表1。由表1可见,进出站高峰系数远低于进站、出站的高峰系数。这主要是因为双向客流合并统计削弱了峰值比例,从而低估了高峰时段客流的影响。在出行方向较为均衡的中心城区,上述低估影响较小;但在城市外围的居住集中区域,客流出行具有明显的向心性,上述低估将导致车站设施供给不足。这也是目前居住主导型车站高峰时段客流拥挤问题较为突出的主要原因。
表1 深1号线各类车站工作日客流特征统计表
居住主导型车站与商办主导型车站周边建筑的功能较为单一,其进、出站客流高峰系数远高于混合功能型车站,客流更为集中。如坪洲站(居住主导型车站)日客流量为8.86万人次,高峰小时客流量为1.8万人次;岗厦站(混合功能型)日客流量为6.03万人次,高峰小时客流量为0.59万人次。同等服务水平下,集中的大客流需要更大的车站规模及相关设施的规模。为降低车站运营风险,建议提高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建筑功能的复合性,提升设施利用率。同时,规划设计阶段应重视对进、出站客流特征的分析研究,强化单一型车站的客流敏感性分析,合理选择车站及设施规模。
[1] 沈云樟.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客流特征研究[J].交通与运输,2010(12):91.
[2] 吴海燕,高丽燃.结合用地性质的北京市轨道客流特征分析[J].北京建筑大学学报,2015(12):28.
[3] 周志华.轨道客流影响因素及预测要点[J].城市公共交通,2009(6):35.
[4] 谢明隆.轨道客流特征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研究[C]//公交优先于缓堵对策——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2年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2:1539.
[5] 王淑伟.站点周边用地特性对轨道客流影响机理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