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计算:科幻电影中“赛博格”的心灵拓扑

2018-06-27 09:19袁海燕
电影新作 2018年1期
关键词:博格安德鲁人类

袁海燕

在《终结者2》(1991)中,施瓦辛格饰演的赛博格T-800一直无法明白,为什么人类会哭?在历经重重艰辛之后,T-800终于在电影结束之际知晓了人类表达爱与恨、高兴与悲伤的意义。但是,他依然深深遗憾于自己无法模拟人类此种“特异”行为。其实,这正是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试图探讨的关于生命的哲学内涵。我们到底该如何定义生命?人类与机器之间的界限到底在哪里?执行人类命令的赛博格T-800,它拥有了超越常人的强劲力量,但是却无法拥有常人最基本的情感表达能力,而这正是它被区别于它所保护的人类对象的根本原因之一。当然,在科幻之外的科学范畴内,人类也一直在探寻这其中的奥秘。而科幻小说抑或科幻电影,它们更加关注的是我们如何面对和接受拥有了情感表达功能的人造生命,这是从玛丽·雪莱在《弗兰肯斯坦》(1818)中就开始一直被思考和追问的问题。

人类的神经网络及其运行规律是成就情感与智慧的仓储地,它是造物主的杰作,是上帝的恩赐。如何建构人类这一智能模型,成了人造人或人工智能研究中的一座珠穆朗玛峰。而其中最令科学家们感到扑朔迷离或难以把握的便是人的情感生发、思维过程、自主意识抑或自由意志等诸如此类的心灵活动,而这正构成了这座山峰的峰顶。美国当代逻辑学、科学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在1960年出版的《心灵与机器》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认知人类思维现实的方式,即计算功能主义。

计算功能主义(computational functionalism)认为,精神状态和精神事件,如疼痛、信念、欲望、思想等,并非是具有实体性质的状态或事件,而是一种依赖于特定的功能组织(functional organization)的功能状态。因此,精神状态既可以在大脑上实现,也可以根据具有生物学特征的输入和输出的参数和关系的计算过程来定义。

从计算主义的角度看来,如果把意识、情感、思想等心灵活动看作是生命本质的话,那生命就是可以通过计算或信息处理的方式被认知的。当然,现代科技还未能对此进行实践性的验证,在情感表达和设计上还处于模仿阶段。

在科幻电影的文本中,这当然不再是一个难以破解的谜题。许多机器不再只是冷冷的金属物,它们进化出了人类的情感、意识以及思想,成了一个新型物种的地球居民。然而当这一问题在科幻电影中被解构,随之而来的则是更加尖锐的议题,即人类如何面对和回应知晓欲求、懂得爱与被爱、可以微笑与愤怒的“人造人”呢?电影创作者聚焦于人-机关系的思考,以超前的想象性建构为未来开启了各种可能,并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开阔眼界的思考。虽然说人类为了延续自我的生命,扩展自我的功能,早在很久之前就开始了“人造人”的各种实践,但是在现代科技尚未到来之前都未有过实质性的进展。随着基因工程、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仿生学、信息论、控制论等各门类学科的高速度发展,这一问题已然迫在眉睫。在科幻电影中,人类已经全面升级为“神”,创造出了具有如人类情感的智能赛博格。那么,总有一天,它们会走上街头,走进法院为自己作为“人”的权利而争取和呐喊。

一、人之灵性:思维与感知的双重逻辑

无疑,人类是这个星球上最具灵性的生物。而他的特质体现在他拥有思想的智慧以及感知的能力。这种思想和智慧生发出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感样式以及复杂的内在感受,比如爱、厌恶、幸福、欲望、仇恨、快乐等等诸如此类的灵魂之自由。柏拉图把之认为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并且“提供了呼吸和再生的力量”,“如果这种力量失败了,那么,肉体就会衰亡……”同样,斯宾诺莎也把之看成是人之所以生而为人的唯一本质。正如在科幻电影《机器管家》(1999)中,赛博格安德鲁在与人类的相处中慢慢生发出一股人类般的情感和情感需求,正是这一强烈的情感需求使得它拥有了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它充满了“变人”的力量和斗志。同样,在《人工智能》(2001)中,赛博格小孩大卫一生的辛苦奔走只为了表达对妈妈的爱。

也许,正是因为人类拥有如此灵性,人类的生命才会泛起涟漪,才能把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视作最美的音乐。也正是如此,才吸引着赛博格安德鲁和大卫一定要变身成人,它们需要的不仅只是一个类人化的身体,同时还要求拥有情感和表达的功能。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情感呢?这个带有绝对力量的人之灵性的东西,在科学和哲学讨论中一直以来都是各执一见。斯宾诺莎认为应该运用普遍的自然规律和法则去理解一切事物的性质,他“把情感理解为使身体活动的力量增进或减退、顺畅或阻碍的身体的情状,以及这些情状的观念。”即便如斯宾诺莎所言,情感是一种对身体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内在力量,但是想要把握它却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在斯宾诺莎的理论中,心灵乃是思想的一个样态,但是身体本身并不能决定心灵使其具有思想;当然,心灵本身也不能决定身体的外在表现状态。如果说在斯宾诺莎这里心灵和身体的关联性是可以割裂的,那么在梅洛·庞蒂那里人必然是心灵与身体的复合物。

无论如何,不论是用一种物质的眼光去看待心灵,还是用一种抽象的概念去分析身体,都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哲学问题。此种人类的灵性是一种生命的力量,这样的观念是可以被确证和被感知的。虽然,我们暂时还不知道它到底在哪里,但是我们确信有那么一扇门为每一个人类开启。在这扇门内,充满着智慧、力量和爱。那么,人造生命是否也会拥有这样一个地方,一个可以停靠灵魂的地方?

当然,在科幻电影中,这些问题将会被暂时消解。即便只是一个计算机程序的编码,也一样可以表达出如人一样的爱与欲望。在斯派克·琼斯执导的科幻电影《她》(2013)中,离异的男主人公西奥多的恋爱对象萨曼莎让他感觉她就像一个真人,然而她又确实只是存在电脑中的一个计算机声音程序。而且萨曼莎坚持认为自己是具有思维的,理由是她的基因正是编写她的无数程序员的无数种性格的综合体,而她之所以能够成长,是因为她有随着各种经历成长的能力。如此看来,她具有爱与欲望的能力便显得毫不奇怪。另外,萨曼莎处理起电脑中西奥多那些乱七八糟的文件简直易如反掌,并且能够提出非常人性化的整理或修改建议,还能够判断那些文件是否还有留存的价值。甚至她还可以帮他校对信件中的拼写和语言,提醒他开会时间等等诸如此类的充满人文情怀的举动。她实在像极了一个人,一个拥有人类心灵的人。

美国心灵哲学家约翰·塞尔就曾经给人的心灵总结了四个基本特征,即意识性、意向性、主观性和心理的因果性。这四个特征是我们区别于其他一切生物的人类特征,但是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无法纳入到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科学概念中。如此看来,作为计算机程序的萨曼莎似乎与人类亦并无二致。但是,塞尔又坚持认为让机器拥有意识根本就是无中生有。他提出的问题便暴露了其理论的天机:“在仅仅包含着无意识的物理粒子的世界中,怎么会同时也包含着意识?一个机械性的宇宙怎么会包含有意向性的人类—能够向自己描绘世界的人类?一句话,一种本质上是无意义的世界怎么会包含着意义?”在塞尔看来,意识之所以能够产生,有其复杂的阐释的原因,但是无论如何这一切的意识活动、痛觉等都是大脑的特征,是大脑神经生发的一种自然状态。换句话说,意识及其存在的理由乃是生命有机过程的一种生物学特性。看上去,这样的解释似乎还是显得过于抽象。但是,给心灵抑或是情感下个准确的定义也确实太难。毕竟,它也过于抽象。

人工智能框架理论的创立者马文·明斯基在《情感机器:人类思维与人工智能的未来》一书的开始便直言:“爱,本质上是不能用机械的方式来解释的,我们也无法让机器拥有人类具有的任何其他情感,如感觉、情感和意识,等等。”爱本身其实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属于每个人,它入侵到生活的任何时刻,我们似乎对它很熟知,很亲切,但是我们似乎又从未真正地认清过它。它到底是什么?似乎很难解释。当然在很多科幻电影中,情感确实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而获得的,典型如《人工智能》。电影中赛博格小孩对人类永无止境,历久弥坚的爱,完全是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的。相反,那些使用赛博格的人类显得决绝而无情。为了试图解析“爱是什么”这一永恒而无解的话题,明斯基描述了一个人在坠入爱河之后的状态:当你的某个朋友坠入爱河,他看起来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一个有目标、有规划并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就像一个刚刚被打开的开关或刚刚开始运行的程序。

爱这种普遍情感的生发,到底对大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使得大脑的思维发生了如此深刻的转换呢?爱到底对大脑做了什么,使得我们快乐、悲伤、忧愁、期待、思念和痛苦呢?然而,一旦我们试图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似乎更多的谜团便会接踵而至:情感的力量是如何生成的?心灵是如何被认知的?意识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灵魂是否真的存在?如果这些问题全部都是无解的,那么我们又如何让一台机器拥有这样一个携带着丰富情感的大脑呢?正如《意识的解释》的作者丹尼尔·丹尼特在书的前言中提出的问题:“我的思想和感觉,究竟如何与构成我大脑的细胞和分子在同一个世界里相适合?”

可以说,科学家和哲学家对这一问题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且有许多人为了解开这一谜题,以此作为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和毕生的事业。比如数学家阿兰·图灵一生的梦想就是能够制造一台具有人类智慧思想的机器;弗洛伊德同样是一直在探究人类心灵的哲思中乐此不疲。而笛卡尔、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尼采、德勒兹等哲学家们,更是在意识、心灵问题上走向了一个多维而无比深入的阐释路径。另一名数学家冯·诺依曼为了探究人脑的思维方式,为了找到机器与之相对应的生成逻辑,写出了对大脑神经系统和计算机工作逻辑进行细致分析的《计算机与人脑》。梅洛·庞蒂在《行为的结构》中开宗明义:“我们的目标是理解意识与有机的、心理的甚至社会的自然的关系。”显然,在这位知觉现象学大师的眼中,“世界是意识所包含的客观关系的整体”。

当然,由于学科背景的限制,哲学家和科学家在认知这一问题的时候,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即便是同一流派的哲学家或科学家,他们对这一问题的阐释也是有着云泥之别的。阿兰·图灵认为大脑就是一个计算机系统,是可以通过程序进行模拟的;哲学家约翰·塞尔则对于计算机能够设计出心理的程序表示谨慎的怀疑;计算机科学家艾伦·纽厄尔认为“智能不过是一种物理符号处理的问题”,并且“它与任何特定类型的生物或物理的湿件或硬件没有本质的联系”。当然,对于大多数科学家而言设计出可以匹敌人类大脑思维和心灵活动的计算机程序那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特别是在量子计算机来临的时代前夜,似乎这一切都是触目可及的正在进行中的未来。

当然,科幻电影会让我们相信通过基因工程、计算机编程、仿生人学等现代科技,创造一个拥有意识、自我和情感的赛博格是一个被肯定了的“现实”。只不过它们的身体是机械的,大脑中安置的是计算机程序,是一种模拟的结果而已。当然,用科学的方式阐释赛博格拥有意识的步骤或过程并非是电影的任务,所以对于如何呈现具体的构建方式或路径将会被暂时搁置。科幻电影要面对和讨论的终极问题更需要人文情怀的介入,即我们该如何看待一个有了意识的赛博格?又该如何与一个有了情感功能的赛博格相处?这些看上去更加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问题才是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可能性显现。《禁忌星球》(1956)中的罗比,《2001太空漫游》(1968)中的Hal9000,《星球大战》(1977)中的R2D2和C3PO,《异形》(1979)系列中的生化人,《银翼杀手》(1982)中的复制人,《我,赛博格》(2004)中的赛博格,《月球》(2009)中的克隆人,《伊娃》(2011)中的赛博格小女孩,《超验骇客》(2014)中的超级计算机系统,《机械姬》(2015)中的夏娃等这些人类眼中的机器们,它们在一个充满想象性的世界里四处奔波,最终只是为了寻求如人类般的那不可捉摸的智慧与爱之灵性。它们散发着可爱的光芒,同时又埋下了令人类恐惧的种子。而人们对这些具有灵性的机器们是又爱又恨,而这正好构成了科幻电影需要探究的故事中那隐含的最具戏剧性的矛盾性难题。

二、“机械危情”:作为计算逻辑的情感僭越

“如果我们的神和希望都不过是科学上的产物,那么我们的爱是否也应该科学化才可以呢?”

这是印在法国科幻小说家维里耶·利尔·亚当的作品《未来的夏娃》(1886)中译本封面上的一句话。该小说讲述了一个“人造人”的故事,而造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情感危机。爱迪生的朋友埃瓦德的漂亮女友索瓦娜小姐虽然拥有一副美丽的容颜外表,但却是一个毫无精神追求的人。这让埃瓦德感到非常崩溃,因为他希望可以和女朋友能够在精神层面进行交流和沟通。爱迪生为了帮助好友走出困境,便许诺为埃瓦德制造出一个与索瓦娜具有同样外表,但在精神上却是极度智慧的“人造女友”。最终,爱迪生通过各种实验和多次努力终于制造出了人造机器美女索瓦娜。人造索瓦娜,无论外表抑或是心灵,都远远超越了埃瓦德的期待和想象。

电学家向埃瓦德解释这位运用安卓技术建造的美女时说到:“从那儿以后,所有的想法和计划都经过精密的计算,让她日后拥有一颗勇敢的心,随后我们的确也实现了。你必须明白:这个女人不完全是虚幻的!她是神秘的存在,是完美的女人,她正是安卓。你眼中的她,在模仿女性身体的银盔甲覆盖之下,全身充满了电流。”即便它全身都是电流,埃瓦德已经毫不在意,他内心那爱的火花似乎已经被点燃,他实在无法拒绝唾手可得的美丽。爱情的力量强大而神秘,我们每个人虽然都被生物性的大脑控制着,但似乎那如瀑布般的情感可以冲破一切阻碍和艰难。

维里耶在小说中如此描述人造索瓦娜:“她是个十全十美的佳人,在人类中,很难寻出语言来称呼;在这些时刻中,安卓出神的心灵不再受到控制。我承认,我像诗人一样,欣喜若狂。她的话语多么伤感,点亮了梦中的幸福!多么美妙的嗓音,多么深邃的眼睛!多么动听的歌唱!仙女般的美貌!让人心醉神摇的灵魂!无名的召唤!叫人奔向美轮美奂的爱情!索瓦娜轻轻触及戒指便化身为美妙梦境中的魔法师。是的,这是本世纪,最杰出的诗人与思想家之间,第一次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因此谱写了这一出无比精彩的传奇故事。”可以说,如此极尽溢美之词的描述,几乎完全超越人类对于美丽可能的想象。面对这样的对于人造女性的书写,不难看出作者维里耶的潜在意图,即“在现代性的逻辑下,副本比原型更可取”。

埃瓦德在唤醒其系统安卓之后,稍作迟疑之后便义无反顾地爱上了这个“知心知意”,且“完全符合男人想象”的人造美女。从此,埃瓦德收获了希望、健康以及异乎寻常的美丽人生。这种由内而发的爱的情感力量,使得他以一种全面的面貌重新振作了起来,并且热切期盼地准备开始一段无比期待的精彩人生。当然在小说的最后,维里耶安排了一场轮船失事的意外,使得已经成为未婚妻的人造索瓦娜淹没在了大海中,她最终失去了那模拟人类生命的权力,失去了作为人类妻子的权力。大概人类社会还无法面对故事中的这种假设,即让一个人造人拥有比人类更加美丽的身体,更加发达的神经网络。其实如当时很多的读者一样,维里耶“对当时的技术进步更加爱恨杂陈,他写了很多短篇文章来讽刺19世纪的机械”。虽然维里耶在对待女性的态度上一直都有失偏颇,但他“在探讨当代生活的人工性”上还是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正如在《未来的夏娃》这部描写人造生命的小说中,最值得关注的部分无疑是他对现代科技深入的人文性思考,同时提醒我们该持有一种谨慎态度去面对过度发展的科技。

由于物的精致与完美满足了人的期待和欲望,从而导致人与人的关系出现裂缝。面对眼前完美的人造索瓦娜,男主人公埃瓦德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它。然而面对生物有机体的自然人类索瓦娜他却厌恶不已。另外,面对眼前的这个人造小姐,在埃瓦德眼里它到底是人还是机器呢?抑或在赛博格小姐看来,埃瓦德是机器还是人呢?或者也有可能它既是一个赛博格,又是一个睿智美丽的姑娘。毫无疑问,人类的情感世界是神秘的,与人类的一种社会性生存方式不同的是,人造机器似乎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体系。但生活在自然世界中的人类,建构出一个社会生活圈,彼此之间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眼前的这个人造美女在形象与精神上,同时激发了男主人公内心深处对于女性的爱情,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场爱情活动之中。他要娶她为妻,并为之积极行动起来。物质的宇宙世界,原本无所谓爱与不爱,有情或无情。而之所以有了如此众多的感人肺腑的故事,因为人才是赋予这个世界以情的物种。然而,当人类过度滥情的时候,结果便是“有情却被无情恼”。拥有情感,拥有爱的能力,是人之为人的灵性,但是科技一旦突破这一人类本质的界限,人与机器便将失去这一本体性的判断标准。在《机器管家》中,当赛博格安德鲁拥有了人类所有情感表征之后,依然无法从法律上得到一个人类身份的认可。直到他最终放弃永生的权力,才最终变身为人。可以说,这一条“变人”之路充满了艰辛。而《人工智能》中的小赛博格大卫,在历经艰难之后依然未能实现变身为人的夙愿。

生物工程、计算机技术、仿生学等现代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与物的关联性。电子情人或赛博格情人已经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一种普遍性的存在。社交型赛博格的研制工作在全球发达国家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赛博格的人格化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正是攻克的目标所在。家用型赛博格不仅可以打扫卫生,还可以帮助照顾老人和小孩。原本制造这些赛博格的目的是为人类所用,基本上是为了解决人类的生理问题。然而,人与机器之间是否会逾越生理的差异产生心理的眷念和牵挂呢?在《人工智能》中,裘德·洛饰演的赛博格情人专门为人类女性解决生理需求,它与它服务的对象并无情感交流,它得意于自己一流的服务技巧。在《赛博格与弗兰克》(2012)中,为了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儿子为其购置了一台家用赛博格,然而他们之间的交往却生发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感人细节。而在《有感情的赛博格》(1985)中,走失的赛博格被领养之后,与领养父母之间有了深厚的情感,被强制带走的赛博格小孩后来为了回到养父母身边不惜一切代价。在《机械姬》中,人类爱上了完美的赛博格,最终却遭遇了赛博格的无情戏弄。

在你之前赛博格不会做梦,他们也没有自主的欲望。大卫,你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你找到一个童话故事,你受到爱的感召和欲望的驱使,为了找到她踏上了冒险之旅。最不可思议的是没人教你,以致失去你的踪影。但当找到你之后,我们为了考验你故意不出面,你的自我推理会有什么结论?逻辑的结论。蓝仙女是否代表了人类追求不存在的东西的愿望,或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操,也就是追求梦想的勇气。在你之前赛博格做不到这点。

这是《人工智能》中拟真电子公司人工智能研究团队的首席专家哈比教授对他制造出的完美赛博格小孩大卫说的一段话。这段话描述了赛博格小孩为了一份爱的获取,而踏上一趟寻梦之旅。在电影中,哈比教授一生的目标就是要创建一个拥有人工智慧的赛博格:拟真程度几乎完美,长相与人类一模一样,说话字正腔圆,几乎拥有人类的反应,甚至拥有疼痛记忆反应。他的创新方法是摈弃传统的神经元排序科技法,转而通过单神经元的脉冲传输研造出一个截然不同的智慧型赛博格——一个有心智和情感的赛博格——它们将拥有前所未有的潜意识,充满暗喻、直觉以及自发性推理能力的内心世界,还会做梦。另外,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个赛博格要会爱且能对收养它的父母付出真挚的爱,一份永无止境的爱。

当然,电影无法实现对科技问题进行细致的展开和精确的阐释。但哈比教授的这段话是否会在现实中成为一种可能呢?我们不得而知。创造高级形态的“情感机器”,无疑才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关键环节。当然,发明拥有人工智慧的赛博格,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心灵深处隐秘的梦想。在现代科技萌发之际,人类对此重新充满了期待和展望。所谓拥有人工智慧的赛博格,不仅仅是对身体形态的要求,同时更是从思维能力的角度上去认定其智慧的程度。现实中的人类科技还远远没有到达电影中的研究高度。然而,现代计算机已经在象棋、围棋、人脸识别等这些可以通过算法程序进行逻辑推演的领域,把人类甩开了一段距离,而且这个距离将以几何级别的数值继续加大。主要原因是这几个项目或游戏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规则范围之内进行工作,对计算机而言都不是什么难以逾越的障碍。

三、《机器管家》:天若有情天亦老—身随心动

1999年,克里斯·哥伦布执导的科幻电影《机器管家》,讲述了一个叫安德鲁的赛博格因为爱上人类,从而走上艰难“变人”之路的故事。电影中的赛博格,由好莱坞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饰演。

电影给故事设定的时间是:“不久的将来”。赛博格安德鲁像一台冰箱、一台空调或一台洗衣机一般,被北安赛博格公司的员工运送到了马丁的家。在第一次启动之后,赛博格安德鲁向自己的主人用最先进的立体投影技术阅读了“赛博格三大法则”的具体内容。安德鲁是一个被安装了个性芯片的赛博格,它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它不仅可以进行自我维修,甚至还可以维修维多利亚时期的留声机;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筛选出一盘棋的最好下法;它还可以做出非常可口的食物等等诸如此类的智慧和机能。最重要的是,它有爱心,它会小心翼翼地把一只被困住的蜘蛛轻轻地安送到花丛中。即便马丁的大女儿恶作剧把它摔得很惨,但善良的它为了维护家庭的和谐,而选择隐瞒此事。

这里不得不说安德鲁的主人马丁是一个非常具有绅士风度的人,他尊重作为赛博格的安德鲁,他还要求家人把安德鲁当成家人看待。也许,正是因为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安德鲁才最终生发了爱的能力和爱的欲望。有一次,安德鲁不小心摔坏了二小姐最喜欢的小马玩具。但由于是一个玻璃制品,根本无法维修。看到地上的树枝之后,安德鲁灵机一动,晚上回家之后它为二小姐雕刻了一个木制的小马。二小姐非常高兴,并告诉安德鲁,那是她收到的最美丽的玩具。从此,安德鲁和二小姐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安德鲁的创造力、好奇心以及产生的友谊让马丁感到好奇。他想知道赛博格公司生产的其他赛博格是否也拥有像安德鲁一样的情绪。于是他带着安德鲁回到赛博格公司以寻求解释。赛博格公司的负责人认为一定是安德鲁的电子神经回路出现了问题,他判定安德鲁是一个不合格的赛博格。答案再明显不过,安德鲁是与众不同的,但它的独特性又是无解的。负责人害怕这个不合格的赛博格会令他们公司名誉受损,所以他想通过赔偿的方式让马丁对此事封口。负责人还要求对安德鲁的神经回路进行检查,并要更换他的脑部结构。马丁当然不放心他们对安德鲁做的这些决定,甚至很生气,特别是当他听到负责人对他说:“它不过是一个家用产品,而你却把它当人看。”这种污蔑让马丁很是不舒服,当负责人为了解决这件事要马丁开价的时候,马丁淡然地说:“人是无价的。”然后,带着安德鲁离开了赛博格公司。回家的路上,马丁告诉安德鲁以后要减少他的工作量,鼓励它每天要花点时间搞创作。马丁还决定每天要教授安德鲁一些他系统中原来没有设定的东西。马丁认识到了安德鲁的特别,并决定负责帮助它发挥自己的潜力。

安德鲁慢慢学会了幽默、微笑和创造,并理解了男女之间的情感,以及人类生命的必然结局——死亡。随着时间的推移,马丁慢慢地老了,二小姐也长大了。而安德鲁还是原来的模样,只是它的记忆存储库里的记忆变得丰富而多彩了。

安德鲁的情感越发接近人类了,直到有一天,它竟然想要获得属于自己的“自由”。安德鲁通过研究人类的历史,发现人类掀起过无数可怕的战争,数百万人因此而战死,而他们之所以发动战争只为一个目的,就是获得自由。安德鲁的逻辑是,如果自由对这么多人都这么重要的话,那就一定值得拥有。安德鲁从书本上学到了自由对于人类的意义,从而他想要亲自体验自由,直到拥有自由。至此安德鲁想要如人类般“活着”。于是,安德鲁想要用自己的存款买下自由。他承诺还是会像以前一样侍奉马丁一家,但是他希望自己不再是他们的财产,而是想要被像人一样对待。马丁把支票还给了安德鲁,并要求他离开。显然,安德鲁并不能完全领会他的主人马丁的良苦用心。就像马丁教安德鲁怎样才算是幽默时,安德鲁迟迟不能领会一样。毕竟,人类的感情是那样的难以捉摸。

就像马文·明斯基在《情感机器:人类思维与人工智能的未来》一书的引言中说的:“我认为人类的尊严来自人类自身的构造:处理多种情况和困境的不计其数的方法。多样性正是人和动物以及与过去所制造的机器的主要区别所在。”库兹韦尔同样在《灵魂机器的时代》一书的序言里也说到:“电脑亦无法体会什么是幽默,或执行其他微妙的任务,在这些方面,人类是占上风的。”显然在现时阶段,计算机在智慧的灵活性上是无法与人类相比的。在处理一件事情或面对一份感情时,对于人类而言,体现出来的思绪可能是复杂的,很少会有单一倾向的情感反应。比如,我们爱一个人,可能同时也会非常讨厌他的某一个方面,也许是说话的方式,也许是走路的姿势,还有可能是吃饭的样子等。而这一复杂的心理过程,成就了人类自身的与众不同。

在安德鲁离开16年后,马丁的生命到了弥留之际。他要求见安德鲁最后一面。在床前,两只手握在一起进行人生最后的告别。作为人类的马丁终是敌不过时间的残酷,但对于安德鲁而言,时间就毫无意义。安德鲁想要寻找自己的同类,所有的NDR系列赛博格。因为它想弄明白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价值。于是安德鲁背上了行囊,踏上了寻找自己同伴的道路。历经风雨,踏遍万里,10年之后,它仍然一无所获。最终它打听到旧金山有一个NDR的赛博格刚刚被进行维修。安德鲁来到了旧金山,在市场上它碰到了可以灵活跳舞的赛博格加乐提雅。跟着它,安德鲁找到了那个可以买卖NDR二手赛博格的地方。这里有一位叫鲁伯·巴恩斯,他曾是北安赛博格公司工程师的后代,对赛博格很有研究。日后,他也是安德鲁在“变人”的道路关键的技术负责人。鲁伯经过多年研究,已经成功研制出惟妙惟肖复制出人类外观的技术。然而遗憾的是,并没有人有兴趣资助他的研究。惊叹不已的安德鲁在第一时间答应要资助鲁伯的这个项目作进一步研究。鲁伯为安德鲁进行了外观升级,安德鲁终于拥有了人类的形体。

拥有了人类外表的安德鲁回到了原来的家,但是二小姐已经老得他认不出来了。二小姐有个长得与她年轻时极其相像的孙女,名叫波夏。这让安德鲁感到不可思议,而它得到的解释是由于基因原因造成的“隔代遗传”。安德鲁虽然拥有了人类的外表,但是它的内部依然是无数光纤电路组成的机械体,它没有胃,没有唾液腺,它不用吃饭,不用睡觉,它不会老去。但是二小姐是人,她中风了,她还握着它为她雕刻的小木马,她满脸笑容地握着它的手离去了。然而,它难过的是他悲伤却流不出眼泪。它说它心里好痛,但却无法表达。它只能满怀疑虑地问波夏:是不是每一个我关心的人类都会离去?

安德鲁为了把自己由机器转型成为生物有机体,它把所有的医学书籍全部下载到自己的记忆库里,并经过仔细研究后为自己设计了精致的人工器官。在鲁伯·巴恩斯的帮助下,安德鲁拥有了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大大强化了它对周遭事物的感觉以及对事物的体验,而由此激发了感觉、疼痛和情绪,这一切难以捉摸,美好而朦胧。

安德鲁对于自己拥有的人造神经网络异常兴奋,它觉得自己离人类更近了一步。它感觉到了波夏她接吻的美妙。然而,命运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捉摸。此时的波夏,就要和男朋友查尔斯结婚了。一向遵守规则的安德鲁认为这一切都在规则之中,他想象不到如何为了自己的爱而进行争取。因为它不能改变规则,不能犯下错误,它始终要求完美。它不明白什么叫人性的沟通,它不知道倾听自己的心声意味着什么,因为对于它而言,一切都处于理性,来自于程序。在波夏的订婚宴会上,安德鲁醋意大发,它终于意识到自己是恋爱了,它爱上了波夏。在鲁伯的再次帮助下,安德鲁有了全然如人类的肉体感官和感觉,它可以吃饭,具有味觉,甚至还可以做爱。在波夏准备和查尔斯结婚的礼堂,安德鲁向她深爱的女孩说出了那一句:“我爱你”。它和她深情地拥吻在一起,并且回到房间在床上体验了美妙的做爱的感觉。之后,它和她品尝了人生之中的第一餐人类美食。

由于安德鲁是赛博格,它与波夏之间的爱情并不被世俗所认可,也不会得到法律的保护。安德鲁当然不会妥协。于是它走上了法庭,它希望法院能够通过一条法案,以此承认它的人类身份,从而拥有和人类结婚的权力。然而法院的理由是,尽管安德鲁的外表看上去已与人类无异,但从基因上它则不属于人类,它只是人工生命。安德鲁当即反驳了坐在它对面的审判长:许多人体内都安装着各种人造装置或人造器官,就连坐在对面的法官体内都安装了安德鲁发明的肾脏。那人工生命和自然生命的差别到底在哪里?法官承认那只是部分人工生命,安德鲁继续反驳的理由是如果部分也算,那么它也有。法官问它是什么?他把手放在心口,坦然地回答:我的心。法官又指着大脑问:那这里呢?安德鲁承认自己的大脑依然是人工的。法官则认为,正因为它是人工大脑,从而可以长生不老。法官告诉安德鲁:世人可以容忍赛博格长生不老,但人类绝不会承认一个长生不老的人类。因为,这会激起人们的妒意,人们的怒气。最终,法院驳回了安德鲁的人类诉求。

多年之后,波夏已经成了一位75岁的老太太,而安德鲁依然如从前。安德鲁通过各种努力试图让波夏像它一样可以长生不老。最终,安德鲁决定放弃自己长生不老的权利。安德鲁想要把自己归为人类,就得接受时间的有限性,从而接受生命的有限性。正如黑格尔在《小逻辑》中所言:“有生命之物要死亡,因为生命就是矛盾:它自在地是族类,是普遍性,但直接地却仅作为个体而存在。”于是,安德鲁又找到了已然垂垂老矣的鲁伯,为自己输入了人类的血液。有了人类血液的安德鲁开始逐渐老去,身体亦日渐衰败。它再次走上了法庭,而此时的它已经成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它和人类一样终将面对死亡,接受身体的老化直至停止运作。

最终法院的判决书如此写到:根据北安公司的记录,赛博格安德鲁于2005年4月3日下午5点15分启动。几小时后,他就满200岁了。这意味着除了玛土·撤拉和其他圣经上的人物之外,安德鲁是有史以来,最长寿的人类。安德鲁终于获得了人类的身份,他与波夏的婚姻也得到了认可,而此时的他握着他深爱的波夏的手,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我身为赛博格,我原本可以长生不老。但我今天是来告诉各位,我宁愿身为人类而死,也不愿身为赛博格永生。我要你们承认,我身为人类的本质,如此而已。我不要名声,不求认可,我只要你们承认真相。这是让我活下去的唯一动力,我一定要达成目标,不管我是生或是死,都要保有我的尊严。

这是安德鲁在法院讲的最后一段话。生命的概念包含着对灵魂的诠释,而灵魂似乎只囿于身体之中才能作为一种实在或现实。这大概就是安德鲁的一生所向。在爱的感召之下,安德鲁拥有了人之灵性,于是他在“变人”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虽一路艰辛,却乐此不疲。安德鲁用尽一生深刻阐释了一句诗的意义,即“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释】

猜你喜欢
博格安德鲁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老爸的智慧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亲爱的安德鲁
博格巴 完美救赎
博格巴:秀出真我本色
亲爱的安德鲁
别号光阴马格西·博格斯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