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贵 汪贤刚
我校是典型的乡村小学,创建于1929年,原先只有20几个学生,两名教师。如今已发展到有24个班近1100名学生,71名教职员工的学校。
我们以《中华经典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和研究》为课题,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我校开展经典阅读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做孩子经典阅读的策划人,做孩子经典阅读的掌舵人,做孩子经典阅读的守护人,做孩子经典阅读的奠基人”的实践方针。
一、做孩子经典阅读的策划人
我校于2003年参加南京市“振兴阅读行动计划”;2007年成为首批南京市“乡村阅读联盟”学校;2008年获南京市“金陵书香校园”称号;2012年被批准为南京市“中华经典诵读基地”;2014年成為读经典、演经典的“江苏广播声音俱乐部会员学校”。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振兴母语”、“书香校园”等推进阅读活动相继展开的同时,让孩子们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丰富了学生人文素养,拓宽了语文学习天地、打下了孩子终身发展基础。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这些经典,厚积而薄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儿时的积累必将转化成伴随一个人终身的语文素养。
因此,进行《中华经典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和研究》,借助“南京市乡村阅读联盟”活动平台,立足“中华经典诵读基地”,结合“江苏广播声音俱乐部会员学校”的优势,切合我们乡村学校的实际情况。
(一)课题的核心理念
《中华经典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和研究》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指导,探索激发小学生参与中华经典阅读实践活动的兴趣;运用科学的方法激活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动力,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阅读活动;保证学生阅读经典的质与量,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经典的能力,增强其阅读经典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传承美德,陶冶情操,用经典智慧的钥匙开启现代各学科知识的宝库。
(二)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一些活动与形式,广泛动员、全面宣传,研究如何调动、激发学生参与“中华经典阅读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宣传、动员策略。
2.通过创新经典诵读活动形式、搭建经典诵读活动平台,探索出一些既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又能开拓学生课外经典诵读渠道的行动策略。
3.研究适合乡村学校经典诵读的校本教材,以及开发和完善相关校本课程的建设。
4.研究引导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和途径,提高诵读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正确指导学生诵读,培养诵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阅读调查研究与分析
1.提高语文素养。2014版《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
2.开发智力。当代脑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水平主要取决于记忆力水平,儿童时期是开发记忆力的最佳时期。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让孩子们在儿童时期大量诵读千古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与心,是最佳的方式之一。许多科学家、政治家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给他们留下的最深印象和一生影响的就是这种大量的反复的对经典诗文的强化诵读。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诵读根基,才有了当代中国的毛泽东、鲁迅、郭沫若、胡适、茅盾、巴金等一大批伟人的文化造诣。
3.陶冶情操和气质。经典美文蕴涵着丰富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因素,开展经典美文诵读是对学生进行品德和审美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经典诗文历经岁月洗礼,千锤百炼,审美意识流淌着历代贤达志士忧国忧民和悲天悯人的精神。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这些经典,会对孩子的人格养成和情操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4.传承文化。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的古国,改革开放既让我们学习到了西方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传统文化不断遭受西方文化侵蚀,逐渐被弱化的严峻现实。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承继下来并有所创造和发展,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四)相关文献的学习
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美国历届总统都很重视国民的读书状况,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50万名孩子从当年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我国台湾地区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木等对“小学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浙江教育学院汪潮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思考;浙江嘉善王春霞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作过有益尝试。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但总的来说,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相关理论研究的滞后,一直没有能够在小学阶段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2014版《语文课程标准》虽然再次明确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但在实际教学实践,因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有效措施,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时间、评价考查的方法等,因此很难将新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而且随着教改的深入,原先课内阅读教学的很多问题也暴露出来,不少教师通常把阅读教育的目标简单理解为让学生读懂课文,而不是学会读书。在教学中习惯用支离破碎的烦琐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阅读体验,当然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近、热爱之情,使很多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这些论述,对于我们今天搞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来说,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做孩子经典阅读的掌舵人
“掌舵”就是掌握船舵,比喻掌握方向。用在“中华经典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和研究”上,就是为孩子把握阅读方向,保证孩子阅读的有效、持久。
(一)充分发挥学校已有的课外阅读平台的作用,将“南京市振兴阅读行动计划实验基地学校”、“南京市乡村阅读联盟实验学校”、“南京市金陵书香校园”、“中华经典诵读基地”、“江苏广播声音俱乐部会员学校”等资源相互整合,促进主题阅读扎实开展。
(二)经典阅读相关内容的研究,相应的校本教材开发:《诗串教学》、《中华经典课外阅读精品指导汇编》等。
(三)课程实施内容。
1.学校为学生开设“ 三课”,即:晨诵课、阅读指导课,阅读交流课。保证学生充分阅读。编制阅读课程,课程分为晨诵、午读、暮省,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时间保证。学生每周有1节集体晨诵课,星期一在国旗下诵读经典诗篇已然成为一道景色;利用午间一周两次为孩子阅读进行推荐或指导阅读;每周有一次阅读分享课。学校制定了“三表”可以更好地保证学生的阅读的有序性和计划性。
2.师生“经典阅读互动”。学校要坚持组织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经典文学——“师生共读”活动,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3.定期开展“教师互动”。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主题式“阅读经典沙龙”活动,在交流互动中扩大教师阅读经典视野。
4.开展“经典阅读反观月”活动。每个月组织教师阅读经典专著,激活教师反省自己的自主性,唤醒教师带动学生参与到轰轰烈烈的经典诵读活动中来。
(四)开发经典读书资源,确定年级经典阅读书目推荐
根据南京市教研室推荐阅读经典书目,让这些成为孩子读书的重要资源。学生都有《七彩阅读》、部分孩子有《七彩语文》经典文章片段赏析和当前热门文章推荐,《小学生古诗精选》人手一册。这些都成了孩子读书的重要资源。学年初根据农村小学实际情况确定经典阅读书目推荐,并张贴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宣传到位。
三、做孩子经典阅读的守护人
美国阅读指导专家费迪曼曾经说过:“最好的阅读应该从阅读经典开始。”数千年来,人类有幸拥有了一批伟大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这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和幸福花园,我们理应守护它们,使经典的书香薪火相传、延绵不断……
(一)此项研究的课程实施路径
1.与环境结合。走进校园,到处都可以感受到由墨香、书香形成的精神熏陶:楼内走廊、楼道墙壁、橱窗上的名言警句、经典诗文,都能暗暗地浸润着学生的心灵,陶冶着学生的性情,丰盈着学生的生命。
2.与活动结合。学校将经典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以喜闻乐见、趣味横生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直面经典,感悟经典。
3.与学科结合。与语文学科结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实现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的良性互动。
4.与班级工作结合。为全面推进诵读经典工程的开展,学校对诵读经典工程建章立制。班級文化要有经典诵读的内容,各班统一格式设置了班风、班名、班徽等,每班都有围绕主题设置的班级文化。
5.与“乡村流动课堂”结合。“学校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关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我校从2013年发动教师志愿者积极参与“乡村流动课堂”建设,利用社区教育平台,营造了孩子成长的理想环境,让孩子感受人间亲情,感悟生活哲理,感触现实世界。
6.与市区振兴阅读行动结合。2005年3月,南京市教研室发起了振兴阅读行动。我校也有幸成为首批35所实验学校之一。这几年来我校在课外阅读方面越来越成熟,特别是成为经典诵读基地,我们将结合振兴阅读行动,坚持把课外阅读活动走下去,真正成为孩子的精神家园。我们振兴阅读,前景美好、充满希望的康庄大道就有了根-经典诵读基地。
7.与乡村阅读联盟活动结合。自南京市乡村阅读联盟成立后,我校作为联盟校成员之一,虽地处偏远,却时时感受着市教研室的深切关心。“关注乡村,关注乡村阅读,关注乡村阅读障碍的学生”,联盟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有了一朵朵蒲公英的自由飞扬,阅读的种子在乡村广大的田野里生根、发芽,直至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个契机,与经典阅读紧密结合,让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心儿越飞越高,直到达幸福的殿堂!
8.与乡村风土人情结合。我校地处古都南京最北边。绸带般的205国道和宁连高速公路比肩穿镇而过。尖山孤峰突起,巴山连绵起伏;山湖清澈见底,河王湖碧波荡漾。林木繁茂,山野葱绿,物产丰富,民风淳朴。
(二)体现改进教学的研究
1.有兴趣。
2.会读书(品读好书、建立好书“漂流站”)。
3.有才艺(写诗大赛、诵读美文诗歌)。
4.会积累。
5.有成果。
四、做孩子经典阅读的奠基人
语文教育是最富诗意的事业。要让老师和孩子们诗意地生活在校园。我们从经典中寻找源头,从孩子精神生命成长的需要出发,打造出了“中华经典阅读”这一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中华经典阅读已蔚然成风,中华经典阅读改变了农村小学师生的阅读和生活方式。改变了孩子的人生起点。中华经典阅读广泛开展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让校园充满文化!
(一)中华经典阅读评价、导向、激励机制
1.班级常规经典阅读活动。每学期开学带领孩子们一起制定班级读书活动方案和个人读书计划。制定班级读经典活动方案和个人悦读计划。要求孩子们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双休日、节假日每天读书最少一小时。
2.借助活动平台,提供经典阅读机会。在学校各项活动的促进下,坚持召开每月一次的有关经典阅读方面的主题队会。如精品故事会、朗诵诗词大赛、故事大王等等,给学生架设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
3.开展主题经典阅读。
4.创造性地开展地方性读书活动。
(二)我的愿景:做孩子经典阅读的点灯人
依托经典阅读这门“大语文”扎根在乡村沃土上,观察乡村风土人情、感悟人间亲情。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把写作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挖掘学生乡村的、家庭的和社会的素材。开发校本课程,使经典阅读的道路越走越宽,为孩子的一生点亮一盏明灯。
【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马鞍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