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锅大度往返于真实与虚幻之间

2018-06-26 05:30钟和晏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大度艺术

钟和晏

还是2016年8月里约热内卢奥运会闭幕式上,令人炫目的“东京八分钟”让日本交互设计师真锅大度(Daito Manabe)和他的Rhizomatiks公司获得了一次受世界瞩目的机会。随着打扮成超级马里奥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手捧红球出现在交接台上,CG动画视频和AR技术呈现的一系列虚拟形象从空中翩然落下,也就是2020东京夏季奥运会上举行的33个竞技项目。

日本狂言师野村万斋与真锅大度在狂言剧《三番叟》中的合作,将千年技艺与新技术融合在一起

在之后的立方体装置与50名舞者的光影互动表演中,真锅和他的团队通过实时感应,把AR与舞蹈编排和闪烁的三维框架结合在一起。为了同步这些元素,他需要一个精确模拟的系统架构。毕竟,奥运会这样的场合不允许失败。

“奥运闭幕式是世界各地人们都在观看的事件,我对只是播放一些已经制作好的CG视频不感兴趣。”他事后这样解释他的初衷,“为了创造我们所需的氛围,它必须实时完成。这不仅仅是关于使用新技术,我想呈现的是能够打动人心的现场演出感。”

与“东京八分钟”或者真锅大度的其他炫酷作品不同,正在杭州举行的“九个明天”国际科技艺术展上,他展出了一件相对低技术的互动激光装置《时光褪色》。封闭的全黑空间一侧摆放着安装了红外照相机的控制台,你站在控制台前,从不同风格的滤镜中选定一种模式,然后按下圆纽拍下一张你的肖像。慢慢地,肖像以绿色光点的形式被绘制在对面几米远的墙面上,又在几分钟内逐渐褪色消失。

封闭空间里安装着三台激光机,从原理上说,被投射的激光点是无法持续保留下来的。这件作品的奇妙之处在于光点会持续一段时间,最终完整地合成你的照片。看着自己的形象以非同寻常的方式出现和消隐是一种难以描述的感觉,像是进入了存在与非存在的中间状态。

真锅大度 “魔术”的秘密,其实在于对面墙上悬挂的带磷光涂层的屏幕。由于磷光漆的物理特性,激光通过逐点曝光描绘出图像,它的投射点被延长了很短的时间。所以,转瞬即逝的肖像必须在光点消失之前完成,只有仔细计算光束的照射时间和方向才能成功。

真锅大度出现在杭州宝龙艺术中心的展厅里,他还是一顶卷边针织帽加运动帽衫的惯常打扮。虽然他集合了富有才华的媒体艺术家、软件工程师、作曲家、DJ等多重身份,他的外表却是普通到不起眼的程度。

“如果涉及到艺术,你需要考虑它如何成为一种表达形式,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你不一定需要做一些很难的事情。《时光褪色》是使用从拍卖网站购买的激光器,以相对低成本创建的。它背后的想法并不复杂,困难的部分在于提出别人未曾想到的想法,然后实现它们。”在他说话时,脸上几乎没有什么表情。

“九个明天”的策展人姚大钧也是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开放媒体系主任,去年4月,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建成了科技艺术实验中心,VR、AR、未来书法、科幻用户界面等都是实验中心长期研究的内容。同为媒体艺术家,他对这件耐人寻味的作品显然偏爱有加。在他与真锅大度的对谈中,他提出自己的疑问:“你是先想到了这样的概念,再去寻找磷光纸,还是因为先找到了材料?”

“我是先有了这个创意,然后用两个月时间去尝试各种材料,慢慢实现的。”真锅大度回答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媒体艺术的互动表现方式变得很相似,大多数是快速反应过程。这一次我做了一种反向选择,观众在拍照之后,需要等待3分钟来等画面出现。也可以说,这是一件反社交媒体的作品。”

真锅大度1976年出生于东京,高中时开始组建乐队、做DJ。他从东京科技大学数学系毕业后,进入国际情报科学艺术学院(IAMAS)学习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这是一所自由而有趣的学校,像岩井俊雄(Toshio Iwai)这样的著名媒体艺术家也参与其中。

也是在IAMAS,他结识了他的长期合作者石桥素(Motoi Ishibashi),两人合作的第一部作品是在东京一家百货商店入口处安装的交互式视频。屏幕向进出商店的人们展示了他们7秒钟之前的样子,这是基于认知科学的观点,即人们对“当前时刻”的认识包括之前和之后的7秒钟。那是2004年,7年之后,他与石桥合作的《粒子》在奥地利电子艺术大奖(Prix Ars Electronica)互动艺术类别中获得了优异奖。

2006年,两人合作创建了Rhizomatiks公司,向客户提供软件编程、硬件架构以及互动项目设计等服务,如今发展为50人左右的公司。从2015年开始,真锅大度本人专注于大约20人的创意研发部门Rhizomatiks Research,从激光器、无人机、投影映射到动态感官编程,着重在媒体领域探索技术的各种艺术可能性。

事實上,奥运闭幕式之前,Rhizomatiks公司已经为娱乐界贡献了不少引人注目的事件。他们为冰岛歌手Bj?rk的世界首个实时播放360o虚拟现实音乐会提供技术指导,负责视频工程、照明系统和视觉设计等。作为日本电音组合Perfume背后的技术操纵者,Perfume的演唱会上经常会出现全息影像、激光装置、虚拟影像与真人互动的现场表演等颇具未来感的技术展示。

Rhizomatiks在Perfume演唱会中使用的全息影像技术往往不是静态的,而是在立体物上投影动态影像。在第60届戛纳国际创意节上,参与表演的Perfume三位女歌手身上出现了动态的几何形状影像,影像随着她们的舞蹈动作而变化。红外线相机和测距相机在现场捕捉着三人的细微动作,后台程序自动生成实时投影,形成魔法般的幻影。

编舞家Mikilo一直担任Perfume的编舞指导,她还拥有一个全女性舞蹈团Elevenplay。近些年来,真锅个人以及Rhizomatiks公司与Elevenplay频繁合作,进行结合视觉与声音、软件编程与人体本身的实验,无人机、机械臂等被转换成新的身体表达形式。

用传感器追踪记录舞蹈者的动作,然后再用一系列无人机重现这些动作,一场名为《飞行》的表演是从站立在舞台上的三位白衣舞者开始的,她们面前飘浮着三个带白色金字塔尖顶的无人机。随着她们转动身体、伸出手臂,无人机也开始向上飞升,跟随着音乐节拍和舞者的动作变化飞行角度。

很快,无人机似乎对和谐一致的人机共舞感到厌倦了,想要获得更多的独立性。一度平静的配乐变得激越起来,舞者纷纷散开,无人机开始与投射在舞台屏幕上的几何图形编程影像一起,进行自己的编舞表演。无人机的飞行与影像的变化配合得丝丝入扣。不得不承认,这段极具韵律感的表演远比人机共舞要有魅力。

“一开始我们只能控制3台无人机,现在已经可以同时控制24台了。”真锅大度说。

SonarPLANTA是始于2014年巴塞罗那的全球音乐和创意盛会,每年都会邀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创作大型项目,目的是推动新媒体技术和艺术创意领域的研究和实验。 去年6月份,入选2017 SonarPLANTA首映的就是真锅大度的互动设计作品《幻闪》,其中同步镜、烟雾机、聚光灯以及多达24台视频投影仪结合在一起,构建出一个由光线来定义空间变化的沉浸式装置。

“我对光所创造的三维空间概念很感兴趣,在研究矿石的自然形状和结晶过程之后,我们决定把人体运动和技术创造的几何空间结合在一起。”真锅大度说。他在同一个平面上结合了两个不同的空间——真实的物理空间和另一个由数字生成的空间,从所有元素的移动中产生新的视觉体验。

一开始,3名男女舞者走入其中,捡起地上发出蓝色荧光的5个光球。投影的众多光束聚集在光球上,他们的每个身体动作都在操纵着这些交错的光束。最后,舞台上只剩下了一名女性舞者,她身后的一团光球随着音乐呼应着她的动作,像是在与之共舞,通过多个视频投影仪、镜子和精细的光学计算,两者被同步了。最后,真实的舞者离开了舞台,光球代替了她,变化出既清晰又虚幻的影子,将舞蹈继续下去。

“我制作艺术的原因是为了聚焦新技术带来的可能性和危险,并推动社会层面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一些开始是纯粹的艺术项目,随着技术进步,在5到10年后被全世界普遍使用,比如在触摸屏上玩游戏。但是,只依赖于新奇技术的媒体艺术注定会被迅速消费,并在新奇消失之后落入过时的状态。”在真锅大度看来,无论计算机和演算法如何进步,你都需要创造性地重新激发它们,为新的想法服务。与像工匠一样的产出相比,未来人们对输入信息的判断能力会变得更加重要。

对于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姚大钧持有和真锅大度相似的观点,他说:“我认为科技与艺术其实是一种炼金术的转化关系,只有经过高度原创的艺术理念,才能把没有艺术性的技术转化为艺术。它是炼金的技术,而不是材料的技术。”

“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创作已经进行了六七十年,过去一度被称为新媒体艺术,到了一定时间,发现强调这个新字没有太大意义,过去的新媒体很快变成了旧媒体。像奥地利Ars Electronica电子艺术中心过去40年来所汇整和记录的,就是科技与艺术融合创作的当代艺术发展史。”姚大钧进一步解释说。

过去几年里,真锅大度一直追求的是让人们无法确定现实和虚拟之间的界限,尽管他的作品不断获得公众认可。最近,他开始想再次回到当初的艺术根源。早在2008年,他有一件上传到YouTube的实验作品《对脸部的电刺激》,他将医用电极贴在自己的脸上,用电刺激面部肌肉,允许别人通过传感器和电流刺激来控制他的面部表情。今年,他在庆应义塾大学举办的研习班上,使用了可扫描大脑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医疗设备,扫描和收集图像来制作作品。

他还在进行一个可能被称为“最终游击队艺术作品”的实验:“我很高兴地说,我们终于开始尝试一个我一直感兴趣的概念:让电通过我的大脑。在医生的帮助下,我希望使用经颅磁刺激(TMS)来阻止大脑皮层语言中心的活动,观察它对言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某种程度上,我还想尝试将电子微芯片安装在我的大脑中。”这时候,他的脸上终于流露出一丝兴奋的表情。

天体频率/Celestial Frequencies,2017年

“《天体频率》是一件新数据驱动的视听作品,为英国柴郡焦德雷班克天文台(Jodrell Bank Observatory)标志性的洛弗尔望远镜创作的。像所有人一样,我对有关宇宙的数据非常感兴趣,在焦德雷班克与天体物理学研究人员一起工作期间,我们讨论了如何实时接收脉冲星数据,如何转换从望远镜获得的观测数据,以及如何以吸引人的方式使用大量现存数据等。

洛弗尔望远镜史诗般的结构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画布,碟形天线指向太空,在地球转动时接收无线电信号。除了现场采集的实时外太空数据,我们还用到过去从更远望远镜收集的數据,包括普朗克(Planck)太空船的微波观测数据,它们被转换为声景和视觉表现形式,投射到望远镜上。”

感知无形无声的电磁波

Sensing Streams–invisible,inaudible,2015年

“近些年来,坂本龙一把从环境中提取数据的倾听过程作为他的主要关注点,《感知电磁波》是我们的第一个合作作品,试图收集从手机等电子设备发出的电磁波,并让它们变得可视化,它的概念源于我们渴望看到实际的生活环境。

我们在公园安装了一个7.2米×3.9米的高分辨率显示器,用于可视化和可听见的80MHz~5.2GHz之间的电磁波,设置在现场不同位置的天线实时捕捉着手机、Wi-Fi、数字地面广播和FM收音机的信号。当观众在屏幕前方转动界面来改变频率时,可以在屏幕上看见不同的电磁波。如果在现场使用手机,声音和图像也随之发生改变,反映出周围空间变化的电磁。

在使用无人机等无线技术处理艺术作品时,我们得到了《感知电磁波》的灵感。大量的电磁波正在我们身边飞舞,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它们是当代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移动技术中。虽然人的感官无法察觉到电磁波的存在,但人们在无意识中严重地依赖着它们。”

边界/Border,2015年

“《边界》是使用头戴式显示器的舞蹈表演,它同时是AR和VR的作品,在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来回移动。我选择这个名字,是想混淆观众与舞台之间以及真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

一开始,我只是出于创建一种AR设备体验的好奇心,从而避免VR中固有的抑制因素和不完整性。但是,如果观众自由地四处走动,表演就不可能成立,恰巧我们遇到了Whill电动轮椅公司的人,使用可以向任意方向移动的Omniwheel,我们就能够自由地改变位置,也能远程控制舞台设置。

观众戴着显示器,坐在电脑控制的轮椅里,因此他们对作品的体验完全由系统控制。这种体验不仅包括图像和声音,还包括地板的震动、香水的气味、被舞者触摸等等,观众与表演者、现实与虚拟世界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在这件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概念始终是第一位的。当然你可以产生很多分支想法,采用一些想要使用的技术,但是概念必须保持不变,所有的创作动机都来自于此。”

猜你喜欢
大度艺术
学会大度
余生多喜欢 人生尽拾欢
纸的艺术
给你一封毕业的情书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