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l 焦宇炜 田涛
“这里原来是罗王村的老村所在地,通过整村搬迁,旧村整体复耕,如今已成为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良田。去年7月,罗王村将复耕后的600余亩土地流转给一家养殖合作社,用于高蛋白桑葚种植项目,仅此一项,每年能为我们村带来60多万多元的收入。”5月14日,祥符区罗王乡罗王村党支部书记刘释泽指着村里一大片丰收在望的麦田告诉记者。刘释泽所说的罗王村旧村整村复耕,是祥符区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大力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城乡用地空间互换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祥符区践行“惜土如金、用土有规、点土成金、管土有方”的理念,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走出了一条具有祥符特色的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新路子,寻找到用地与发展最大“公约数”。
近年,祥符区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控制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的思路,祥符区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保护与开发并重,引导资源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用活用好每一寸土地。
祥符区辖区面积1302平方千米,人口82万人,耕地面积85794.53公顷,人均耕地1.6亩,全区建设用地总量不过24274.42公顷。地少人多建设用地体量庞大,土地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保发展、保资源”的任务也更加繁重,节约集约用地是摆在区委、区政府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土地资源很珍贵,如何做到有效、高效利用,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重中之重。”祥符区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于照民说,祥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管理工作,多次进行研究部署,鼓励存量工业用地通过转型升级、技术改造等方式,提高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确保土地资源向用地少、产出高、效益好的项目倾斜,减少土地资源浪费,同时鼓励提高土地开发强度,拓展城市利用空间。
近年来,祥符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保障发展”的重要主题,突出“保护资源”首要任务,坚持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探索之路。通过产业集聚,招商选资,深度挖潜,在存量中“要” 出建设用地; 通过对工业项目严把关口,在增量中“挤”出建设用地; 通过闲置土地清理整治,收回土地使用权,“退”出建设用地;通过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和农村三项整治等工作,“补”充农业用地。
土地资源,一方面要利用得当,同时也离不开持续的盘点与挖潜。在这方面,祥符区颇有心得。
健全机制,树立节约集约用地导向。祥符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创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机制为主线,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工作新格局,为实现全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先后成立了区长挂帅的耕地保护、土地利用制度改革等多个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健全机制保障,摸清土地存量,把握好供地的节奏与规模,使全区群众充分享受到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利用的“红利”。
严格用途管制,开发保护并重。规划引领“控”地。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土地要素精准化、精细化配置,将有限的计划指标用到“刀刃上”。在保证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的条件下,通过调节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农村居民向城镇集中,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土地整治“生”地。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整合各项涉农项目资金,扩大土地整理规模,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引导企业和农户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用活土地政策,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注重落实好设施农用地、黄河滩区扶贫开发和迁建、占优补优承诺政策,积极推广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政策,灵活运用集体建设用地政策。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2017年新增储备补充耕地指标4300亩,按照占一补一的原则,为祥符区补充耕地1606亩,易地补充耕地1724亩,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去年,共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复垦项目5批,新增耕地面积6348亩,其中,归还周转指标2600亩,储备增减挂钩指标3748亩。利用省国土资源厅交易平台,祥符区将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拆旧节余指标703亩作为宅基地A类复垦券在省级平台中交易,收益2.1亿元。有效解决滩区居民迁建融资难的问题。将新农村建设拆旧节余指标1115亩作为B类交易复垦卷成功竞拍,收益2.23亿元,所得收益全部用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