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娟 毛爱萍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0)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具有很高的临床发病率。糖尿病可显著提升患者患高血压的几率,而高血压又会加快糖尿病进程,导致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甚至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急重症[1]。现阶段临床上并无根治方式,为提升治疗效果,只能使用对症治疗与有效护理相结合的方式。本次研究将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中医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从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接诊的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中抽取90例随机分为普通组与中医组。普通组45例,男性与女性分别25例、20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71.2±3.7)岁,糖尿病病程最短为5年,最长为21年,平均(12.5±2.8)年,高血压病程最短为4.5年,最长为20年,平均(12.3±2.7)年;中医组 45例,男性与女性分别26例、19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71.3±3.6)岁,糖尿病病程最短为4.5年,最长为22年,平均(12.8±2.9)年,高血压病程最短为4.5年,最长为20年,平均(12.2±3.0)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入选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以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关于2型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3],年龄≥60岁,精神正常,无沟通障碍。
排除标准:主要脏器严重功能损伤;精神障碍;不能实现持续性治疗;非自愿患者。
为普通组提供普通护理服务,根据科室要求、医生嘱托、患者意愿采取护理措施,包括常规健康宣教、用药指导、日常生活指导等。
中医组在普通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1)情志护理。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并且长期忍受疾病的折磨,担心给家庭增加负担,容易出现情绪上的波动。中医护理注重情志通畅,糖尿病伴高血压与肝胆经关系密切,忧思气郁,将“志意不治,病不可愈”。在护理中根据患者心理状态与情绪采取情志疏导措施,例如移情易性方式、播放舒缓音乐、呼吸锻炼方式等;将糖尿病伴高血压发病原理、治疗方式、预后效果以及控制血压的重要作用、血压与糖尿病进程的关系告知患者,增加其对疾病的了解,减少由于无知导致的担忧情绪。
(2)日常生活护理。①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在饮食上叮嘱患者控制盐、糖的摄入量,多食用纤维素丰富的蔬菜与水果,加快肠道蠕动速度;食用药膳,改善免疫系统功能。肝阳上亢患者,禁食辣椒等刺激食物,食用清肝泻火滋阴食物,例如桑葚、决明子等。肾阴亏虚患者食用枸杞、女贞子等。痰浊内阻患者食用陈皮、莱菔子等。方一:取菊花与决明子各10g,槐花6g,水煎,代茶饮。方二:取新鲜胡萝卜50g,粳米100g,煮粥。②运动护理。指导患者适度运动,通过太极拳、散步、体操等项目维持运动量,保证血压、血糖的平稳状态。③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休息、锻炼。
(3)护理时间为2个月。
(1)护理前后不同组别患者血压与血糖指标。血压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使用血压计测得;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得。
(2)患者护理满意度。将《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发放给患者,由其独立完成,分数为0至100分。非常满意:评分在85分及以上;满意:评分在60至84分;不满意:评分低于6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数据资料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以(%)表示计数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并予以χ2与t检验,分析对比项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如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不同组别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降低(P<0.05),中医组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见表 1。
中医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见表2。
表1 对比护理前后不同组别患者血压与血糖指标(±s)
表1 对比护理前后不同组别患者血压与血糖指标(±s)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n)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空腹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护理前 护理后中医组普通组t值P值45 45 147.56±13.25 148.01±13.26 130.86±5.82*140.53±4.17*0.161 0.872 9.060 0.000护理前97.53±3.48 97.47±3.52 0.081 0.935护理后91.52±3.41*94.31±4.20*3.459 0.001护理前8.28±1.18 8.30±1.15 0.081 0.935护理后6.38±1.14*7.42±1.09*4.423 0.000护理前6.97±1.41 7.02±1.35 0.172 0.864护理后5.49±0.84*6.28±1.25*3.519 0.001
表2 对比不同组别患者护理满意度[n(%)]
糖尿病伴高血压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并且并发症较多,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方式控制患者病情,并且同时配合更为优质的护理措施[4]。普通护理通常按照医嘱与科室规章要求机械进行,内容较少,形式不够多样,难以满足患者需要。中医护理充分发挥祖国医学优势,将中医理论、人性化护理理念融入其中,可促进护理专业性的提升。
本研究中,护理后中医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提示中医护理可促进患者血压、血糖指标的改善;中医组护理满意度著高于普通组(P<0.05),提示该护理可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中医认为[5],糖尿病伴高血压为“消渴”、“晕眩”范畴,处理关键在于补需泻实、调和阴阳。情志护理通过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可缓解患者负性情绪,避免血压升高,减少对疾病恢复的负面影响;日常生活护理根据中医理论与患者需要从饮食、运动、生活方面为其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饮食护理方一中的决明子可清肝泻火,菊花可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槐花能够扩张冠状动脉、防止动脉硬化,方二中的胡萝卜经现代药理学证实其含有的琥珀酸钾具有降压功效[6]。与普通护理相比,中医护理内容更为丰富,充分发挥患者的主体地位,将患者需要作为护理中心,与治疗相配合可发挥有效的辅助作用,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护理满意度。
综合以上内容,中医护理在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可改善患者血压与血糖指标,提升护理满意度。
[1]王建梅,李丽君.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33(2):1922-1924.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54-109.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7):701-708.
[4]王朋朋,应燕萍,高忠兰,等.APP软件在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J].海南医学,2016,27(12):2057-2060.
[5]苏承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清Hey、脂质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12):1788-1791.
[6]张永刚,柏江锋,任宁卫.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 [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7):2052-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