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教材出版数字化转型探析

2018-06-26 08:58:22王美玲
中国出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出版单位纸质互联网+

□文│王美玲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普及,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据调查统计,2016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200亿元;企鹅智库预计,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突破1.2亿。近年来,国家一直强调要着力推进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并且连续将数字出版教育应用服务示范工程列入“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的数字出版发展规划之中。《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出政发〔2010〕7号)提出,到2020年,传统出版单位要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传统出版单位在数字教材出版市场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如果不抓紧开展数字教材出版业务探索,就有可能面临阵地全面失守的局面。由此可见,教材出版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一、数字教材的形态特征

数字教材的概念不但包括纸质教材的内容,还包括其他教学资源,既有阅读和教学的功能属性,又有富媒体性、关联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的自身特性,并且,随着技术发展的进步,这些特征在不断增强。根据数字教材的形态特征,可以把数字教材分为静态媒体数字教材、多媒体数字教材和富媒体数字教材(见表1)。

表1 数字教材分类及特点

二、传统教材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数字出版绿色、经济、环保。众所周知,纸质教材印制过程中不但耗费资源(纸张、油墨、仓储等)比较大,而且产生很多的环境污染问题,成本也比较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与纸质教材出版相比,数字教材出版经济、便捷、环保,这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节能减排大趋势。

数字出版可聚集高端作者资源。数字化教材解决了很多传统教材无法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表现抽象的学科内容知识方面,更能具象化地展现,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这有助于吸引高水平作者资源,从而形成高水平产品群,占领出版的制高点。

可提高教材整体的市场占有率。目前的教材市场,纸质教材仍占主导地位,数字化教材还处于上升期,未显现出明显的市场优势,但它顺应了当今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从根本上满足了高等教育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要求,不但提升了教学效果,而且为教材的出版和使用提供了更丰富、更深层次的服务手段,同时减轻了书包的重量,必然具备强大的市场潜力。目前,纸质教材+数字教材的“立体化教材”备受市场认可,两者相辅相成,提高了教材的市场占有率。

三、教材数字化出版转型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随着时代变化,数字教育的迅猛发展,教材不仅面对在校生,还有各种注册考试教育、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大众的自我提升要求等多元化需求。传统的教材出版单位要想在数字教育时代继续成为不可或缺的那一部分,就要重新定位,从教材出版单位向教育服务单位转变,通过数字化产品、服务和其他方式服务于数字教育,而不再是简单地提供教材教辅的出版。如果能够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不管未来教育怎么变,传统教材出版单位都能获得良好发展。

1.缺少创新思路——积极尝试,注重资源整合

目前,市场上数字化教材产品确实大多都停留在纸质教材的简单翻版层面,或者说是纸质教材的多媒体版,并没有深度挖掘强大的信息交互功能。传统的纸质教材的稳定销售量及销售渠道,也使出版单位满足于当前较少的数字化教材形式,缺乏动力去主动思考教材的创新思路。

对此情况,出版单位应积极地把重点放在资源整合与开发上。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就积极进行建筑出版资源的整合,先搭建了“中国建筑出版在线”网络平台,把教材的配套课件、配套视频公开课、考试培训等内容都放在网上,配合纸质教材,真正形成了教材“立体化”,后续不断加强在建筑垂直领域拓展,力争将阅读服务、知识服务、知识付费、知识分享融为一体,打造建筑知识服务最好品牌。创新思维不一定是各种媒体的叠加,有时候做减法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关键是得全面了解用户的需求。“得到”APP中有一门课程是《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与在线上开设的MOOC课程不同,“得到”上的课程没有视频,没有题目,也不要考试,只有语音,而且是收费的,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上的付费订阅人数已超过5万人,远超MOOC平台上的课程付费人数。究其原因,“得到”从两个维度来进行碎片化——时间碎片化、知识碎片化,针对用户的碎片化时间,为用户提供碎片化知识,方便用户碎片化学习。所以,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数字教材建设,才是正确打开方式。

2.盈利模式不成熟——深层次合作,资源优势互补

目前,各大出版单位出版的数字化教材在盈利模式与支付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参考标准。出版单位作为内容供应商,如果只是单纯提供内容,效益分成比较少,优质的内容资源就会被平台运营商拿走。如果能建立自己的平台和技术服务,盈利分成比例会大大提高,但传统的出版单位在数字技术运营方面又缺乏经验和技术实力。如何在数字转型中维护好出版单位的自身利益值得探究。

数字教材发展的关键是内容与技术要结合紧密,出版单位应坚守“内容为王”的自身优势,并适当地借助外力,在刚刚开始数字出版转型的时候,可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与技术商进行深层次合作,这样可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并有效地降低数字教材的研发成本,少走弯路;同时可以自己强化数字教材出版技术力量,打造自己的数字教材出版王国,但更重要的还是从根源上把控数字教材质量,丰富数字教材内容,保持并提升自己的出版品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开发以教育教材分社服务职能为主体的中国建筑教育数字化知识服务平台,服务平台主要采用“公众号推广、PC端学习、移动端延伸”的形式,由微信公众号、网站、APP共同组成。此平台分为平台搭建与资源共建两个阶段,采用多方“共建、共享、共赢”的方针,进行积极探索:平台建设方面,由出版社投资进行搭建,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微信公众号相关功能界面、网站以及APP。资源共建方面,院校机构和用户在购买资源和课程之后,可以获得专属的平台首页和后台管理系统,可上传资源,并由出版社与各入驻机构共同对资源进行管理。这个平台成为建工社对院校教材和培训教材集宣传、营销、线上培训、资源下载、客户服务与管理一体的综合知识服务平台。

3.版权保护机制不够健全——新老教材区别对待

数字出版的优势是内容资源更加丰富、便于保管、传播渠道广,同时也便于复制和盗版,面临着版权保护不够健全问题。从百度文库纠纷可以反映出现阶段虽然有一些数字侵权上的法律规定,但版权保护犯罪成本还是较低的。数字教材出版涉及出版单位、作者和平台运行商等多方权益,因而,版权保护必须做好。

在已经出版的教材中,尤其是出版时间比较长的长销教材,一定要尽快与作者明确数字版权归属,对已经得到数字版权的产品进行监督,尽早发现侵权行为,并果断维权。策划新的选题时,一定要高度重视数字版权概念,与作者签订合同时,要同时签订纸质出版版权和数字出版版权,并规定好付酬标准及付款方式。

4.推广应用难——找到阻碍点,各个击破

首先是数字教材的载体成本高。如以电子书包为例,iPad等产品本身或者维护成本还是需要学生个人支付的,对于边远地区的学生来讲,这也许会让家庭背负更大的负担。

其次,教师已经习惯的教学方式发生改变。多年来,身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也是“闻着书香”成长的,他们的教学方案大多以纸质教材为模板,多年的板书形式换成了多媒体课件,这样的“纸+数”相结合的形式刚刚得心应手,如果完全变成数字教材,就需要重新做教学方案。可以考虑把数字教材做成和纸质教材配套,部分赠送,多个收费下载的形式,慢慢培养教师的使用习惯和学生的学习习惯。

最后,教材经销商成熟的销售盈利模式发生改变。多年来,传统纸质教材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销售盈利模式,随着数字教材的发展,传统纸质教材面临着销售盈利下降的趋势,而数字教材销售盈利模式又不清晰,传统教材经销商会对数字教材出版存在一定的抵触或者观望情绪。那么作为出版单位,应该对传统教材经销商有适当的鼓励,支持他们和出版单位一起努力转型,适应时代的发展。

四、结语

教材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资源整合、技术转型、人才培养、出版模式规范等工作有序开展后,才能确保实现教材数字化的稳步有序转型,这才是科学的转型。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和推广,“十三五”将是教育数字出版至关重要的五年,也是关系到教材出版能否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五年。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版单位意识的创新,纸质教材出版和数字教材的出版一定会达到最好的融合点。

[1]张云峰.也谈教材出版的数字化转型问题[J].科技与出版,2012(11)

[2]黄娟琴.传统教材出版的数字化转型[J].出版参考,2013(19)

[3]胡云志.出版社数字化教材出版的分析[J].传播与版权,2016(10)

[4]张培华.纸质教材的数字化未来探析[J].出版广角,2017(294)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纸质互联网+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全科护理(2022年3期)2022-02-18 08:01:04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科学导报(2019年8期)2019-09-23 09:04:01
中国最美的书
纸质书与《北京是个好地方》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24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Coco薇(2016年1期)2016-01-11 03:00:59
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首次等级评估完成
中国编辑(2009年5期)2009-10-26 09: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