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8-06-23 11:16刘岩朱玉丽刘敏张雪飞胡晓芳王玮
山东青年 2018年1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调查途径

刘岩 朱玉丽 刘敏 张雪飞 胡晓芳 王玮

摘 要:本文针对部分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改善和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法律意识; 调查; 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014 年 10 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公民的法律意识培养非常重要。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念和态度的总称[1],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环节,对法治社会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研究方法

(一)调查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般理解,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规范、法律关系的反应形式,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和外在行为[2]。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层次、由多个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具体来讲,包括法律心理、法律态度、法律知识和法律信仰4个基本要素。只有当这4个要素产生最佳组合效应时,才能够实现整体功能上的最优化。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法等方法。通过开展调查,了解分析高等院校大学生在法律心理、法律态度、法律基本常识以及法律信仰等方面的现状。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所设定的大学生群体为部分高校各年级本科生。被试大学生样本随机选取,从专业上看,被试对象均为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共随机发放了100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925份。从被试学生年级、性别、生源、专业分布情况来看:被试男生382人,女生543人;大一学生367人,大二学生332人,大三学生159人,大四学生67人;被试学生的生源地来自12个省;被试学生的专业分布为15个专业。

(三)问卷回收后数据处理

问卷回收后,对问卷进行整理并采用记事本进行数据录入。针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本课题组在进行数据统计的过程中,使用了SPSS12.0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中涉及到的分析方法有百分比计算、独立样本T检验。

二、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统计结果情况

调查问卷共有16个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测查。从问卷调查结果并结合业余访谈情况,我们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情况是:

1.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掌握的还不够全面。大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是对于一些法律概念的认识仍然有所欠缺。调查表明91.2%的大学生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这说明“宪法至上”的观念在大学生中已经深入人心。但仍有部分大学生不知道我国立法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些大学生不能区分执法、司法机关与立法机构。大多数大学生对刑法、民法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但对一些法律概念的区分仍有欠缺。

2.对法律的信任程度較高,但法律信仰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调查结果显示62.2%的大学生认为法律非常重要,对法律的信任程度较高。但对执法机关持充分信任态度的仅占35.4%,并有29.6%的大学生选择“除非必要否则不和执法机关接触”。表明很多大学生对司法公正缺乏信心,对执法机关存在不信任。部分大学生在对法律的认识上带有比较多的感性色彩,理性成分较少。

3.大学生的权利意识比较强,但在行使权利方面仍较为被动。调查表明,当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62.9%的人会选择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说明大学生的法律态度比较明确,运用法律维权的意识较强。但是在法律和感情发生冲突的时候却表现出权利意识的淡薄,如只有21.8%的人认为亲密的朋友之间借数额较大的钱需要写借条,其余的人认为不需要或写不写无所谓。显示出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权利的认识仍然不够全面、不够深刻。

4.对法律的关注程度较高,但获取法律知识的渠道仍需进一步扩展。通过调查,78.5%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关系密切,有90.5%的大学生希望多了解法律知识。说明大学生对法律基础课程比较重视且大部分大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掌握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从大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渠道可以看出,学校教育和网络是大学生获取法律知识最重要的渠道,而报纸、电视和家庭教育所占的比重较小。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结合国内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影响

中国有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史,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邓小平曾经说过,“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3]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长期居于重要的地位,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也主要是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中国古代法律的内容、形式、目的都是封建专制的体现,是统治阶级压迫劳动人民的工具。劳动人民对封建法律和封建政权充满了恐惧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害怕和厌恶诉讼活动的观念。由于我国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封建思想的残余还是比较严重,至今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还很深刻。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权力至上藐视权利、缺乏平等观念、充满浓厚的法律工具主义思想没有法律至上的理念。而“法律工具主义是一种全局上制约我国法律价值和法律目标的实现的理论” [4]。这些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构成了很大的阻碍,也是妨碍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的重要原因之一。

2、当前社会负面现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影响

党的十五大以来,我们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但是,正如十八届四中全会所指出的,当前我国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比较严重。大学生由于本身接受了高等教育,对于公平正义、民主法治、权利和义务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加上长期处于与社会相对隔绝的大学校园内,一旦受到社会上一些负面现象对思想的冲击,原有的思想和价值观容易发生扭曲,法律意识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3、高校法制教育存在一定薄弱环节

高等学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然而高校法制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一方面高校法制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在高校法制教育中,教育形式还是主要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仍然不够,不能做到日常多方面渗透式的授课。另一方面高校法制教育方法还没有能做到与时俱进。当前很多高校评价法制教育效果好坏的主要方式还是通过书面考试,主要的标准就是考试成绩的高低,学生主要追求的也是该课程的分数高低,对真正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还重视不够。

4、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对法律意识的影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在高等教育入学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就业的压力下,部分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以就业为导向,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自身综合素质包括法律意识的提高。同时,由于年龄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原因,大学生的整体心理成熟度不高,这也相应造成了大学生法律心理也不成熟,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对法律的认识和评价都会影响法律意识的形成。

四、改善和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建议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学者们提出了很多主张。如要改变对学生法治教育的理念,将传统的守法教育转化为法治信仰教育[5]。要培育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

在这些观点的基础上,结合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要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法律基础教育。高校的法律基础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基础环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结合其特点开展法制教育。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比如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提出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解决,在分析和解决案例的同时, 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充分的交流与参与,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改变传统单一的灌输教育方式。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模拟法庭、法制报告会、知识辩论赛等教学手段,把原本枯燥的法律知识变为生动鲜活,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在法律课程的选择上,可以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增设与专业相关的法律教学,使之与学生的学习实际更加贴近。

2.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社会实践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知识和能力、书本和行动的重要途径。在法制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使法制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普法教育和法律宣传,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将法律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假期里,学生可以自己组织社会实践,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到人民法院旁听庭审,这样不但可以感受法庭的气氛,而且结合法庭审理的过程可以深化学生的法律认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邀请人民法院来校公开开庭审理案件。

3.重视家庭教育。从调查分析的数据来看少数同学的法律知识来源于家庭,而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是高校的责任,也需要家庭的重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不能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当前在校大学生均为90后,部分学生标榜个性、主张另类,以自我为中心,但面对挫折缺乏坚强的意志,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家庭教育对于他们的性格养成十分关键。因此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正确的思想和言行引导教育子女,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4.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据调查,目前我国有30%的大学生患有各种心理疾病,心理障碍[6]。做好大学生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完善心理学相关课程的教育,使大学生通过对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自身心理素质。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咨询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引导大学生不断完善人格,全面提高和发展自己。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应变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进而增强自身的法律心理,提高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104.

[2]张宝成.内蒙古地区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2006.19(3):61.

[3]鄧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二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348.

[4]谢晖.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M].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57.

[5]范烨.新时期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8):95.

[6]陈若冰.关于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思考[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4,20(2):24.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调查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