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杰 张彦沛
一、总括
近两年来,团中央为推进共青团改革发展,全面部署实施青年之声工作,这是共青团应对互联网时代挑战和解决“四个化”问题、增强“三性”的重要举措。按照团中央的统一部署,“互联网+”思维的兴起为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研究综述
(一)目前研究现状
1.青年之声平台建立的原因
将“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作为广大青年和团组织之间的连心桥,作为青年提出诉求、团组织提供帮助的互联网O2O平台,直接面向广大青年开展线上线下联系与服务。利用网络媒体在基层组织更有效的宣传共青团思想,引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成立和走向。
2.青年之声平台的建设现状
(1)实现青年之声平台线上线下资源共享机制
目前各高校的青年之声平台大多已经完善从线上向线下延伸的O2O机制,让具体的服务惠及参与平台的青年,并且为潜在需要帮助的青年提供有效的服务,建立与互联网相匹配的线上线下沟通服务体系。结合具体工作开展线下思想交流。
(2)青年之声为共青团与基层团支部搭建沟通桥梁,建立反馈机制。
在青年之声平台上发布共青团信息,方便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务实长效的运行模式,据研究表示目前高校青年之声平台已步入正常化轨道。有针对性的对线上的通知公告疑问进行及时的答复,解决,使共青团工作趋于透明化,公开化,建立反馈机制,通过及时的反馈意见对工作进行完善和改进。并且各高校在建设“青年之声”平台过程中,也积极联系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帮助青年解决实际困难。
(3)青年之声平台多元化方向发展
“青年之声”不仅是实时通知交流工具,更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开拓的阵地。目前,各高校“青年之声”平台已建成一系列网络互动栏目,通过邀请青年榜样走进演播室或活动现场,与青年面对面交流、分享成长感悟,并制作视频在网络上播放,产生了良好反响。“青年之声”上的内容已然向多元化,多层次的平台迈进。
(4)技术支持,平台使用体验度较高。
“青年之声”平台依托网络技术建立,强大的技术支撑是保证平台良好运行、更好服务的前提。网站以及移动应用客户端目前是平台的主入口。目前,“青年之声”平台建设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创业创新创优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网上活动、政策解读、行动倡议、信息发布等活动。
(二) 调研成果
1、调研发现不足之处
(1)用戶黏性不高
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反馈,84%的学生表示他们不经常使用微邦是因其目前的功能板块不完备,且聊天窗口没有太大的特色,所以难以使光大青年改变习惯,频繁使用微邦进行沟通和交流。
(2)“青年之声”平台的搭建缺少独创特色
我们致力于研究开拓符合学校青年特色的“青年之声”平台功能模块,有效增设“爱心众筹”、“同城高校共青团线上交流”、“维权渠道”、“考研组织”等与大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板块。把“青年之声”打造成高校文化特色品牌。
(3)当前部分高校“青年之声”架构体系不完善。
团队将着重完善“青年之声”平台横向组织架构,结合高校内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青年之声”的横向组织架构图,打破团内部门条线壁垒,加强每个组织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的架构体系;促进青年间的沟通和交流,助力青年发展,共同成长。
(4)“青年之声”平台缺少监督管理的机制。
为了保障平台长期的运行,着力于建立良性的风险预警机制,确定严谨详尽的标准化流程和审核标准,使“青年之声”平台更加规范化。更好地引领青年思想,聆听青年之声,解答青年疑惑。
2、调研发现亮点之处
(1)信息受众广泛,影响力大
广泛的信息受众能够有效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强交互流动性,更好地发挥青年之声平台的作用,保障信息流通效率。就目前状况来看,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使用微邦频率较低,甚至有37.69%的人表示从未使用过微邦。了解现状及存在问题,未来这一情况将会得到改善。
(2)微邦体系逐步完善,可行性高
在采访中,超过56.15%的受访者表示在微邦的各项功能中,最主要的功能是查找学校通知或活动信息,微邦的众多应用功能急需开发推广,这一举措可行性很高。
(3)多功能同步开发,不断发展
由于目前微邦利用率不高,应用功能单一,资源共享率较低。在未来,团委将充分利用不同部门的各项优势,开展更多新颖、切合学生实际的活动。而加强平台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以及建立学生互动交流社区也成为受访者的重要需求。例如,建立横向组织,构造不同功能模块,拓宽利用面等等。
(4)有效整理团内外资源,配合度高
学校在平时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掘了大批优秀青年榜样,与老师、校外人士沟通积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能够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更实际化、优质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三、总结
1、青年之声推行中形式化现象严重:
(1)青年学生对青年之声关注度低、参与度不高。学校青年之声建设大多以任务考核的形式进行。学生缺少自觉性,问题、回答过于形式化,不能达到青年之声开展的预期成果,失去了青年之声运行的实际意义。
(2)专家队伍建设流于形式。各高校均按要求建立了相应的专家队伍,学生、教师以及部分校外人士为专家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运行中,专家并未起到答疑、解惑、助人的作用。实际回答问题的专家人数过少,且以学生为主,使得青年之声问答平台的实用性大大降低。
(3)微邦社交平台组织建设出现架空现象。微邦社交软件使用度偏低,组织建立后,各基层团组织基本弃而不用,且部分学生完成专家建设后便卸载。微邦社交软件的绝大部分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2、青年之声平台中存在自身局限:
(1)功能与目前存在的众多平台、软件重复,自身特色不明显,可替换性高。青年之声问答网站与知乎、贴吧、360问答、论坛等平台功能重叠,与其他问答平台相比,青年之声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特色没有充分表现出来。
(2)系统技术层面不够完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卡顿现象,大大影响了用户体验。后台管理系统与实际情况出现数据不一的现象,给数据统计带来困难。提问、回答、个人信息修改经常出现延迟现象,部分用户修改后的信息不予显示。
(3)各大应用商店均未上线青年之声平台。下载、登录青年之声不便捷。同时,微邦、青年之声问答平台界面设计过于简略,个性化设计严重缺失,不足以引起青年学生群体的注意。
3、建设方向:进一步完善专家队伍,增强专家队伍素质、提高专家答复率。
(1)建立学生组织、专业老师、辅导老师、院校领导、优秀毕业生、校外企业管理者专家群体。针对不同的专家群体确定常期、定期答复机制,切实解决学生群体的实际问题,真正发挥青年之声应有的作用。以此,逐步提高用户粘度,增强用户使用的自觉性、主动性。
(2)定期开展青年之声系列培训会,解决用户使用中存在的操作问题。每月在学生、教师层面开展培训会,针对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解决。在开展多次培训会后,将会大大降低用户的使用难度。
(3)建立横向化组织。根据学生群体的需要,邀请优秀校友、企业管理者、相关老师、优秀学生建立考研、留学、就业等横向组织,定期开展线上、线下交流会。线上定期回答学生的相关问题,并发布专家交流的录像视频,线下开展系列经验交流会,解决学生困惑。
[参考文献]
[1]郝瑞耀,吕正怿《四维工作格局下“青年之声”工作思考》 2016年3月。
[2]钟健君《让“青年之声”成为助力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青年的桥头堡》2016年5月。
[3]《依托“青年之声”平台打造互联网版共青团》2016年3月。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山东 威海 26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