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商银行应对多头授信风险策略

2018-06-23 11:16滕兴国
山东青年 2018年1期
关键词:费县农商信贷

滕兴国

随着县域银行业以吸引各类银行设立分支为抓手的深化发展,银行与企业“多对一”模式对原来“一对一”模式形成替代效应,一定程度上提高银行业对企业融资服务水平,同时受限于自身发展局限性及配套机制发展滞后,容易形成多头授信造成企业过度融资风险,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出新的挑战。笔者以费县农商银行为例,通过总结该行所处县域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形成多头授信风险的原因,探析作为县域金融主力军农商银行应对策略,为实现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发挥压舱石作用。

一、费县银行业信贷投放现状

近年来,临商银行、村镇银行、民生银行、日照银行、威海银行先后在费县成立。其中,民生银行作为全国股份制银行,具有信贷产品丰富、贷款行业分析深入、风险控制水平较高的平台优势,在为客户提供专属信贷服务过程中,存在“快进快出”服务特点。临商银行、日照银行、威海银行分别是山东临沂市、日照市、威海市城市商业银行,具较强政策把控能力,对政府重点支持企业粘合度高,存在企业贷款政策性强的干扰因素。费县梁邹村镇银行由同属于山东省联社的邹平农商银行发起成立,存在服务产品同质化、服务群体重叠化特点,易形成多头授信广泛性。截止2017年年末,新设立各银行各项贷款达到24.13亿,农商银行各项贷款77.92亿元,银行贷款服务模式“二对一”、“三对一”甚至“四对一”逐渐增加。

二、易形成多头授信风险原因

(一)企业融资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以费县农商银行目前信贷支持的107户企业融资管理水平来看,大部分企业缺乏高端融资管理人才,未建立具有长期规划与日常营运紧密结合的财务管理制度,普遍为了满足银行授信条件,碎片化处自身短期、长期承债能力;由于长期融资需求的未能充分规划反馈,造成“临时性资金需求”较多,自然寻求多方融资,促成银行多头授信,同时使企业盈利能力与承债能力长期失衡,自身融资能力持续弱化,企业融资管理容易陷入融资出现缺口时依赖寻求新银行的信贷支持的路径依赖。

(二)银行授信管理存在差异

由于各银行机构按照自身风险偏好和管理能力确定授信管理制度,导致对授信额度测算的核心依据存在差异,有的银行是基于销售收入,有的是基于净资产,有的是基于担保。各银行使用的评级授信体系不一、标准各异,因此客观上存在不同银行对同一客户确定的授信额度差异较大,很容易造成企业不满足银行授信评估结果的现象。费县农商银行在具体信贷投放过程中发现,某客户在本行进行授信评估已没有空间,但该客户到县城其他银行仍然轻易获得授信及贷款支持。此外,新设立银行为实现开业后快速发展,普遍以规模经营为主要手段抢占市场份额。在规模经营持续扩张压力下,信贷投放方面存在刻意规避风险管控约束,片面强调抢占市场,热衷于大户营销,对多头贷款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追求银行设立初期快速发展。

(三)信息共享机制相对滞后

银行在客户的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多元化、大数据、综合平台的方向发展,各参与方仍处于各自为阵的状态,建设进度和开放程度无法满足银行对单一客户授信的综合需要。银行开展客户授信工作中,客户信用查询普遍单一依靠央行个人征信报告。而该报告提供客户在各金融机构履约、贷款、担保记录,无法量化和传递与企业主有关的社会资源、个人品质、经营能力等其他评定信息。银行通过自身获取外部信息成本较高,不便于银行控制授信总量,企业后续信用问题无法动态掌控。鉴于银行间关于客户信贷服务竞争,对已经掌握企业信息相互保密,形成“各扫门前雪”格局,为多头授信现象出现创造客户条件。

(四)社会信用体系亟待完善

目前,企業会计报表审计不同程度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审计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评估结果不准确、缺乏企业财务有力监管。甚至企业反映审计单位对审计失真行为代价低造成“只要交钱,就能拿到企业想要的”行业乱象。担保评估机构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给企业出具高于实际价格的评估报告,而很少出现承担责任的情况。因未设立真正履职监管企业财务数据的机构,不存在企业提供失真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专业监管及处罚。银行调查、审查人员主要依据财务报表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受限于从业人员财务会计知识难于甄别或通过原始账务记录对照排除成本高、效率低,数据真实性风险研判存在难度,助长多头授信风险形成及积聚。

三、农商行应对风险策略探析

(一)建立与企业共成长的理念

农商银行作为县域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应设定长远发展目标,树立与企业荣辱与共的观念,消减因新设银行快速发展带来的的“规模冲动”和“速度情结”,更加注重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树立以培育客户提升价值和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业务发展体现发展速度、风险管控约束。在县域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切实能做到与企业与客户“同呼吸、共命运”,帮扶企业科学规划发展,真实反映自身举债需求及承债能力,克服服务银行增多造成的不利路径依赖,不断提升融资管理水平,防范多头用信造成融资过度风险。

(二)及时完善授信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多头授信专项审查制度。专项审查中应综合考虑客户在他行的有效授信额度,客户信贷份额在本行所有信贷余额占比等因素。通过设置风险限额,防范多头授信衍化为过度授信。二是完善授信额度测算办法。在额度测算中,在企业净现金流量和净资产额共同作为计算基础,同时根据客户所处行业和自身具体情况,纳入其他参考因素,确定各个指标的计算权重,授信“宽口径”理论额度测算,避免其他银行“见缝插针”。三是严格限制多头过度授信客户的准入。通过市场调研发现,授信金融机构超过三家以上的客户均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隐患,资金很可能被用于非主业经营。贷款调查过程中切实做到对授信金融机构超过三家的客户不受理或后续从严审查。

(三)积极探索企业联合管理

一是积极参与监管部门对大额授信企业逐一组建债权银行联席会,充分发挥银行自律组织的作用,签订银行业防范多头授信自律公约,推动建立企业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机制。二是积极积极推行主办行制度,实施最高授信额限额管理,通过签订协议明确主办行和参与行的职责,确保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机制切实发挥作用。三是与监管部门做好沟通,依靠银行业管理部门必要时对企业授信银行数量进行控制,防止过多银行集中给某一家企业提供信贷服务。通过积极探索联合管理机制,既有利于提高本行信用风险管理,也可以与其他银行在企业出现风险时共进进退,避免恶意抽贷、压贷造成企业经营化。

(四)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一是与法院、政府部门、移动运营商等合作,共享失信信息、环保信息、缴费信息。通过探索开通农商行自身建设信用评定系统与其他部门系统端口,将其他渠道信息作为金融外场景与金融场景深度融合。二是充分借鉴芝麻信用、腾讯信用评定模型,注重客户使用本行金融产品的深度及频度,实现基础数据源的精确量化,为全社会大信用时代到来积累大数据基础。三是注重信贷专业队伍建设,以自身能力提升减少财务报表的过度依赖,同时建立财务数据失真名单,坚决要求企业停止与诚信度不够的审计或评估部门合作,不断提升调查审查基础数据质量,避免因数据造假造成的多头过度授信。

(作者单位:山东费县农商业银行,山东 费县 273400)

猜你喜欢
费县农商信贷
费县老兵的红色记忆
费县故城勘探报告
费县山岭地果园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浙江大学全球农商研究院
浙大全球农商研究院
山东费县:抓好县级储备 保障粮食安全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