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兵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人们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解决化学问题有时也需要逆向思维,正常情况下一般都是由反应过程推反应产物,但有时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由反应产物推反应过程则会使问题更容易解决.下面就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谈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顺应新课改的形势,积极摒弃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趣味课堂,让学生在初中化学课堂上进行主动思考和合作探究,尝试利用逆向思维解决化学的具体问题.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建立于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对化学知识有更加完善认知的基础上的,学生只有对化学知识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够具有逆向推理的能力,进而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掌握初中化学知识.教师需要注重化学课堂趣味性的提升,让学生感受到化学课堂轻松、愉快的氛围,进而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由于其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导致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利用逆向思维,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产物性质入手进行分析.由碳酸盐性质可知,碳酸盐遇到酸性溶液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向反应产物中加入稀盐酸,如果产生气泡,就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了碳酸盐.通过这种逆向思维的验证模式,既能让学生看到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具体现象,又能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对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逆向思维是一种比较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良好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质微观结构,提升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只有帮助学生建立更加清晰的反思框架,学生在进行逆向思考的时候才能从不同的层面了解化学知识并进行解题.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时,要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地位,认识到自己的思考對于教学进度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继而在化学课堂上才能够积极动脑,逐渐养成逆向思维的习惯,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都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化学学习效果的提升才能更加显著.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为学生布置思考题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紧跟教师的讲课进度,充分发挥逆向思维能力.
例如,现有铁粉与过量稀硫酸发生反应后的溶液,向该溶液中滴入过氧化氢试液,发现溶液颜色从浅绿色变为黄色,并且在开始滴加过氧化氢溶液的过程中没有气体产生,而继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则出现气泡,并且在加入BaCl2溶液以后出现白色沉淀,让学生试着用化学方程式分别写出溶液中颜色变化和出现沉淀两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这道题如果按照正常思维模式解题会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可以从反应结果入手进行逆推:溶液变为黄色,这说明溶液中出现了硫酸铁,而通过硫酸铁的相关性质我们可以很容易得知,过量的硫酸会与硫酸亚铁在过氧化氢中产生硫酸铁和水,而气泡则是过氧化氢分解导致的.
三、强化师生互动环节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精心设置问题,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正向和逆向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而且不可燃”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试着利用化学仪器进行性质验证.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学生在验证的时候就需要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利用“火”去触碰二氧化碳,如果火焰在触碰到二氧化碳的时候熄灭了,那就是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二氧化碳不可燃的性质.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辅助老师进行验证实验,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总言,逆向思维模式能够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解题,有利于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为学生创设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养成良好的逆向思维习惯,从而提升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