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滕兴
摘要: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为基础的内容,只有做好新闻采访工作,才能使新闻工作更具客观性、真实性和中立性,才能真正将新闻采访的作用发挥出来。
关键词:新闻;采访;难题;对策
前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不断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在新环境下,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保证新闻采访过程的顺利进行,是当前记者思考的重要内容。因此,文章对新闻采访难题及对策进行研讨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1研究背景
采访工作作为电视新闻记者的主要工作之一,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程度在逐渐完善,人们能够更方便地了解接受各种类型的新闻信息,对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播报形式造成了严重影响。在此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在日常采访工作中逐渐遇到了新的难题。怎样才能有效完成采访工作,更快速地为人们提供事件真相,逐渐成为电视新闻记者研究的问题[1]。
2新闻采访中的难题
2.1缺乏预见性
众所周知,对于新闻采访来说,目的性和主题性是其最重要的特点,因而在开展新闻采访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提升预见性,进而才能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使新闻采访如期进行并取得实效。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各级各类媒体以及广大新闻记者都致力于提升新闻采访准备工作的预见性,但也有一些新闻媒体以及新闻记者对前期准备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新闻采访的预见性不强,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新闻采访无法取得预期的进展。比如目前一些新闻记者,为了追求新闻采访的速度,因而在新闻采访之前没有对相關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整理和学习,很多背景资料都没有全面掌握,必然导致新闻采访出现问题。
2.2是缺乏技巧性
新闻采访过程需要有一定的技巧,这样才能够顺利开展采访工作。但从目前我国一些新闻媒体特别是一些新闻记者来看,新闻采访方式缺乏技巧性已经成为新闻采访最为突出的难点问题之一,特别是个别新闻记者缺乏职业素质,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引导性不足,甚至“先入为主”,导致被采访对象十分反感,甚至出现新闻采访中断。比如有一些新闻记者虽然也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但由于缺乏强烈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感,因而没有对新闻采访提纲进行科学的撰写,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出现了混乱[2]。
2电视新闻记者采访难题的对策
2.1学会带着问题采访
带着问题采访就是带着你所要知道的问号,你所要表达的主题或你想告诉读者并粗知大概的新闻事件采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带着问题采访”并不是“大海捞针”式采访和“带着框框采访”,在实际采访过程中,需要明确什么内容是新闻素材,什么问题是你想要的问题,什么样的事件是完整的、突出的、发人深思的事件,这样才能够顺利采访。此外,避免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多的“干货”,而从单一的、狭窄的目的性出发去采访,或者是先把稿子的主题或架子搭好,这样做的就会导致采访的实例一旦不适用,稿子就写不下去;采访中偶尔遇到“意想不到”的新闻事件,也往往因它在“框框”之外而弃置一边。例如,有一个通讯员去采访一个名人结婚的新闻,但到了采访地点,得知这个名人因“特殊变故”不举行婚礼了,于是就丧气地回来了。其实,这个“特殊变故”正是新闻,而且是比“举行婚礼”更值得一写的新闻。所以说,采访决不能像“傻小子吃西瓜”,带着狭隘的“框框”和单一的目的。
2.2要学会用眼睛采访
采访要用口问,用耳听,用鼻子闻,用身体去体验,但采访用的最多也最管用的是眼睛。一般说来,要注意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表情、精神状态、说话语气等;观察新闻现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观察事件的过程和细节;观察天气、风光的特色及其变化等。在观察技巧上,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把握事物的全貌,防止片面性;二是要善于观察一般人不注意的地方;三是要善于通过对比观察,发现并抓住特点。
用眼睛采访,人人会做,但做好需要下一番功夫。特别是要在采访实践中,与脑和耳结合起来,多看、多想、多分析、多研究,才能不断有所发现,从而达到理想的采访效果。
2.3预先做好充足准备
因为电视新闻采访工作自身具有非常明显的计划性及目的性特点,所以,在采访准备阶段,电视新闻记者应就采访主题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工作,确保采访的目标更明确,最大程度提高记者的采访效率。在采访工作具体展开阶段,电视新闻记者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 电视新闻记者应事先对被采访者进行预约。如果采访工作内容不涉及突发事件,那么电视新闻记者在没有预约的情况下对相关人员进行采访是非常不礼貌的,可能会影响最终的采访结果。记者在预约过程中,应告知被采访者采访的具体时间、采访的相关内容,让被采访者做好心理准备,以便其在采访过程中能够将自己心中所想更好地表达出来,并能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第二,电视新闻记者应就采访的内容提前撰写采访时候的提纲,同时对采访阶段涉及的语言进行组织,确保采访过程中能够时刻围绕采访主题进行。例如,对于好人好事的采访,记者应明确采访目的,而后确定事件的主线,通过对被采访者的了解,将事件本身联系到公民道德素质方面,促使好人好事的精神能够在社会中传播开来[3]。
2.4学会有效率地发问
首先,要善于大题化小。如果单纯从写稿的需要出发,采访发问开始时往往提得问题较大,使对方难以回答。因此,发问时必须将问题化整为零,提的问题越小、越具体,越容易回答。譬如你问“官兵们在这次行动中表现怎么样”,就不如问“连长在这次行动中的表率作用发挥得怎么样”更容易回答些。其次,要善于示范诱导。在采访对象中,总会有一些人对你的采访意图领会不清楚,想说又怕说不到点子上,不知从何处下嘴。遇到这种情况,采访者不妨站在采访对象的立场上,举一两件假如自己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如何向记者列举类似的实例,这样可以启发诱导和帮助被采访者打开思路。最后,要善于从外围突破。有时采访,“正面进攻”很难打破缺口,而从侧面迂回则可打开局面。例如,当采访对象由于情绪紧张和不擅长言谈时,可以先从以日常生活为话题的聊天开始,等他消除紧张和顾虑后,再接触正题;当采访首长或典型人物代表时,可能开始从采访对象本人那里得不到有价值的素材,那就不妨先去采访他的朋友、家人、下级、老乡等,从侧面了解一些线索,然后再选几个重要问题或关键细节,向采访对象做核对式、补充式采访,或许可以达到理想的采访效果。
2.5学会采访“故事”
故事是组成新闻的基本材料,它可以作消息中的例子,可以作通讯中的主体,也可以作评论中的议论缘起。通讯员掌握了故事,如同巧媳妇有了下锅的米,就不愁做不出美味菜肴来。因此,有经验的通讯员在采访时总是将采访小故事放在一个主要的位置上。经常采访鲜活的小故事,可以克服稿子“大”和“空”的毛病,也可以锻炼采访者严肃认真和培养求真求实的作风。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环境之下,新闻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要想维护自身地位,得到较快发展,就需要针对采访中的难题,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并提高新闻的时效性、高效性与互动性。
参考文献:
[1]张文杰.新闻采访难题及对策研究[J].新闻传播,2015(22):96+98.
[2]朱志刚.新环境下电视新闻记者采访中的问题与对策[J].西部广播电视,2017(24):188.
[3]陈秋萍.新环境下电视新闻记者采访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报业,2014(0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