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正新
摘要:为了避免语文阅读课中离开具体文本进行架空分析,本文就文本阅读教学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文学语言组织三个层面:语音层面、文法层面、辞格层面中的前两个层面,结合中学语文课本实例进行论述,提出语文教学中文本阅读要落实在语言层面上的论题,可以避免文学文本阅读教学中脱离了对文本语言的探究,达到“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文学文本阅读教学;语音层面;文法层面;辞格层面
在平时听课中发现一些老师在教文学类阅读课文中不重视文本的语言层面分析,脱离了对文本语言的分析探究。为了防止语文阅读课中离开具体文本进行所谓的分析,《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语感和语识结合的角度进一部提出:“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著名作家汪曾祺认为:“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外部的,不只是形式、是技巧。探索一个作者气质、他的思想(他的生活态度,不是理念),必须由语言入手,并始终浸在作者的语言里。”这都说明了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文学是语言艺术,作家将自己的创造的形象转化为文学语言,并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气质融入文学语言中,读者再将文学的语言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性地接触作品的语言,在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将阅读教学落实到语言层面上。
文学文本由三个层面组成;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和文学意蕴世界。而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直接和基本的存在方式,它构成了文学文本的基本现实,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
文学语言组织包括三个层面:语音层面、文法层面、辞格(修辞)层面。本文就前两个层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语音层面
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包括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两种形态。在诗这种抒情性艺术中,节奏和声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它本身就构成了抒情形象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雨巷》: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戴望舒这首诗节奏和音律优美,为人称道。全诗从头到尾没有换韵。每节押韵二、三处,有些韵脚在全诗中反复出现,如 “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作者有意使一个音节在人们耳朵里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的旋律美和节奏美。使诗人心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极其鲜明。
与诗相比,语音层面在散文中的重要性一般来说要小些,但散文也往往讲究语音形象的创造:如双声、叠韵、叠音、象声,这类表示语音形象的词在散文的抒情语言中也被广泛运用,回环的乐调便于传达情感的流动与强化。这不仅增加了音乐美,也加强了抒情效果。如: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这段选自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文章通过双声、叠韵、叠音的语音形象来不但传神地描摹眼前之景,同时增加文章的音韵美,使文意舒展,音韵和谐,加强文章的抒情效果。
(二)文法层面 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通常有词法、句法和篇法三类。下面重点说一说词法:
词法,又称字法,一般是说用词要贴切、生动和传神,如古代“炼字” 。我国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等等,就是对诗歌创作中的“炼字”所作的理论概括。宋代词人宋祈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宇,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都是炼字方面的经典例子。王国维《人间词话》称赞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如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词人在这首诗里就很重视“炼字”。如“穿”,化静为动,写出巉岩耸立直插天空的动态。“拍”,不用“击”“打”,写出波涛汹涌,更有力度;“卷”,不用“激”写出白浪翻滚,极有气势,极其壮观,这些词语挟天风海雨之势,烘托周郎的英才盖世,也体现词人豪迈胸襟与凌云壮志。
在古典小说里,同样“炼字”。
再看金本《水浒传》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通过李小二的眼,作家只用两个“闪”字来点明陆虞侯、富安的鬼鬼祟祟的行动,揭示出他们要干见不得人的罪恶勾当,是再准确生动不过的了,所以金圣叹连批“闪入来妙”。
《水浒传》对景物描写,其语言也是简洁明快而又形象生动的。
又如金本第九回:
(林冲)便去包里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
(林冲)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紧”字,形象的写出雪下得一阵比一阵大,预示气氛趋于紧张,“越下得紧”烘托高潮的来临。这景物描写与人物的命运处境及读者心理结合在一起来写,一箭三雕,收到极好的效果,可谓奇文妙笔。金圣叹连批“写雪妙绝”。
总之,语文教学中文本阅读要落实在语言层面上,这样的教学才会引导学生去探究汉语言文化的无穷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书目:
[1]汪曾祺《自报家门》,《汪曾祺全集》第四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王国维《人间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