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琪
河南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农业资源丰沛、农村风光形态多样、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加上日益突出的区位交通条件,共同决定了河南省在发展特色小镇上,有许多省市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但是,部分市县在建设特色小镇中呈现出过热的倾向,存在大包大揽、盲目规划等突出问题,偏离了中央发展特色小镇的新导向。
有利条件
区域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县域是特色小镇发展最主要的空间载体。从浙江发展经验看,特色小镇建设水平与其所在县域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优化程度,直接影响着特色小镇规划的整体布局,支撑着特色小镇建设的数量、规模和层次。近年来,随着产业集聚区建设、百城提质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实施,河南省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取得了长足进步,不少县(市)已经初步具备了建设特色小镇的能力。“十二五”以来,河南省以开展专项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小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如实施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加强供排水、电力、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打造独特文化标识和特色风貌等,用水普及率、生活垃圾处理率、绿化覆盖率都大幅提升。通过这些专项建设,河南省县域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快速提升,高水平建设特色小镇的基础更加扎实。
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明显。从省内外特色小镇建设情况看,依托文化旅游资源是当前最重要的建设模式之一,既能充分发挥特色小镇位于乡村腹地特有的比较优势,又符合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和消费需求升级的市场规律。而河南作为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还是国家赋予的華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人文历史厚重、名人古迹众多。同时,河南省境内有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等重要山脉,有黄河、淮河等重要流域,全省拥有4A以上景区126处,世界和国家级地质公园19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15处、自然保护区24处、湿地公园29处,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58处。所以,目前河南省发展较好的特色小镇也基本上都是围绕文化旅游资源建设的。
城乡互动进入新时期。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一种较高水平的城乡融合组织形式,对各类要素资源的支撑能力有较高要求,而传统城乡关系下的要素资源整合水平,是很难达到这一要求的。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城乡关系也在随之调整变化,农业的弱质性和农村的弱势地位得到较大改善,农村要素资源活力逐渐增强,城市高水平要素资源流入的意愿也在增强。2011年以来,河南省农村转移人口的流出去向开始发生较大变化,省外、县外转移为主的格局逐步转变为省内、县内的就地就近转移。工商资本愈加青睐投资农业生产,土地流转率逐年攀升,规模经营面积不断扩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断提高。互联网等新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运用更加广泛,使得农村相对于城市的产业发展机会更加平等,催生出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双创”正在成为新的趋势,“归雁经济”带动人才、资本、技术和先进理念等下乡的动力不断增强,有效加速农村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这些都为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要素支撑。
制度保障不断完善。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对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培育成为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资源加工、交通节点等专业特色镇。同时,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南省重点镇建设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再次明确指出,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发展成为专业特色镇。省相关单位和各市县也相继出台了具体的举措,形成了上下衔接、共同支持特色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合力。
制约因素
发展观念尚待转变。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抓手,由于全省各地区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建设的理念、思路、路径和方式不尽相同,也导致地方政府和企业主体对政策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一是传统产业园区治理模式的现象还存在。特色小镇建设需要政策的支持,但仅靠优惠政策的吸引而忽视内生动力的培养,不仅可能在河南省引起新一轮的恶性竞争,而且小镇的可持续发展也大打折扣。二是缺乏科学规划的现象还存在。在特色小镇建设成为热潮以来,部分市县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诸多特色小镇的规划。这种短时间内完成的规划,不仅未能完全考虑小镇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文化特色等,还不顾小镇的发展阶段、经济水平,在发展模式上盲目设定、生搬硬套,造成小镇的同质化现象。但我们认为结合河南省金融业的现实发展,此类新业态小镇应建设在郑州周边。三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干部还存在较大的认识偏差。如省内县镇级领导对在建项目的远景规划和分期目标介绍的十分详细,但对项目建成后的政府定位、相关补贴和政企利益分享的比例等都不了解,这对未来的运营和管理都埋下了隐患。
产业基础不够扎实。目前河南省特色小镇普遍存在入驻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且多处在产业链的低端,既缺乏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也缺乏科技研发类的高端型企业。具体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部分小镇由于工程项目未及时到位,导致基础保障薄弱、开发进程缓慢等问题,造成特色产业无法集聚。二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县里的民营经济实体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初创型企业短时间内难以形成一定的经济体量和规模,导致对小镇投资创业意愿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三是当地企业家的观念滞后。
社区营造亟待提高。特色小镇与传统产业园区最大的不同就是强调社会功能和生活功能,这也是小镇增强吸引力、集聚力的核心。当前,河南省多数特色小镇在未来都能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雏形,但因财力物力、交通基础等一些硬件支撑上的不足,导致在市政环境、医院学校、娱乐休闲等公共配套设施上的建设滞后,造成生活环境不太理想,不仅影响了特色小镇衍生的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的释放,进而不利于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
要素支撑能力不足。目前,投融资、人才短缺还是河南省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主要瓶颈。一方面,多数特色小镇建设还处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的阶段,以政府财政投资为主,尚未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另一方面,特色小镇已经超越了传统产业园区的概念,亟须复合型、创业型、科研型的高端人才,对处于欠发达地域的小镇而言,引进人才困难重重。
(作者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