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春全国“两会”期间,当14位海南代表风尘仆仆地向大会报到时,会议组的一项规定难住了他们——必须交付会议期间用餐的粮票。在过去的一年里,海南在全国率先放开粮食价格,使用了几十年的粮票已经退出特区人的生活,谁会想到带着粮票出席全国“两会”?这一下,吃饭成了大问题。在有关部门的专门协调下,才得以解决。
海南是全国第一个推进粮食购销价格改革的省份。1990年12月,海南省粮食购销改革工作会议提出,从1991年1月1日开始,全面放开粮食价格,省内停止使用粮票。但是,就在会议召開后的几天,李鹏总理一行从东南亚访问归来,到海南进行考察。听取相关汇报后,李鹏认为这件事涉及面广,很敏感,提出待国务院研究后再实施。这样,原来的计划就未能如期执行。
国务院很快派出物价、商业、财政、体改委等部门组成的调查组。近三个月后,国家物价局作出答复,强调粮食价格不能彻底放开,只同意适当提高粮食定购价格,大体相当于或略低于议价、市价。随后,海南修改改革方案,并派人进京汇报情况。4月23日,国家物价局正式作出批复,将海南粮食价格改革的时间定在了5月1日——比原计划延迟了整整五个月。
尽管以购销同价起步,实际上却逐步接近于放开粮价。这样做的实际效果很好,既调动了农民种粮、卖粮的积极性,又减少了粮食购销价格倒挂,减轻了财政负担,还促使粮食企业改进经营管理,以适应市场需求。
从这次粮改的成功可以看出,很多担心其实是多余的。这也给海南和国家相关部门吃了一颗“定心丸”,不仅为海南的市场化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对促进全国粮食价格、生产资料价格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赵鹏摘编自《与改革同行——体改战线亲历者回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