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时髦的名词叫“中年少女”。
当年华逝去,不管愿意不愿意,我们都会步入中年。“中年心事浓如酒,少女情怀总是诗”, 如果一个人到了中年,却始终拥有一颗少女心,这应该是个非常有趣的事情。从个体来说,少女心是内在小女孩人格的体现,而且整个中国社会都鼓励女性们保持如小女孩般的美丽,从心理学角度来解读,有着很丰富的涵义。
目前有一大波女性,号称“中年少女”,用“我和我最后的倔强”,挽留最后一点青春的影子。不服气,不服输。她们的主要特征有:
1.喜歡粉色
2.脱发掉发
3.爱逛淘宝
4.开始养生
5.开始认真护肤
6.开始注重品质
7.努力赚钱
8.想和小鲜肉恋爱
网上很多人纷纷欢欣雀跃地号称躺枪。确实,中年女性,如果被人说长相年轻,有少女气质,大部分人都视为夸奖,为之欣喜,因为年轻往往意味着活力和阳光,而整个中国社会的审美,也更倾向于欣赏小萝莉这款。
网上经常有一类新闻,曝光女星的保养状态。记得有一次记者拍了萧蔷的脚后跟,说老态尽显,但那次也招来很多反击,觉得社会对女性的外貌过于苛责。所以很多女性常年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保持自己外在的美貌和年轻,每天不花数小时在保养上,这一天都过得不踏实。
但心理学从来不这么肤浅地停留在表面上,让我们试着深入到这个现象的背后看看。
小瑗已经是45岁的人了,可她的外表这几年却越发年轻漂亮,充满活力。经过医美轻整形后的她,皮肤白皙透亮,法令纹无影无踪,再加上她爱上了撸铁,每周两三次的肌肉训练,马甲线和蜜桃臀呼之欲出,让人有荷尔蒙爆棚之感。此外,她审美水准高,穿衣打扮很是时尚,给人的感觉就是个28岁的女生,走在路上回头率超高。
可以说,她的内心也是小女孩一个——喜欢浪漫,喜欢热闹,喜欢有人陪伴,无法安静地独处,性格外向单纯热情。但也有隐藏很深的内向悲伤的另一面——她一直无法接受自己已经45岁的事实,虽然她有男朋友,却迟迟不考虑结婚的事情。
很多人也许外表保持得没有那么年轻,但中年少女心人皆有之。从某种角度而言,拥有一颗“少年心”或者“少女心”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表现,但同时,这也折射了部分人内心对于生活和年龄的一种焦灼。从心理学上说:“这种状态是一种焦虑,哪天如果真的开始变老了,就会接受不了身心的改变,从而导致内心更加焦虑和崩溃。”大众普遍的少女心,内在是对年华流逝的恐惧,最深处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又时时逃避的死亡焦虑。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但我们重点要提及的是,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三个人格,分别是“父母”“成人”和“孩子”。这三个人格特质,在不同层面上轮流出现。
如果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主要人格特质还是停留在“孩子”这个子人格上时,性格和脾气仍旧像一个少女,这意味着其内心还没有完成由少年到青年甚至是中年的一个转化。最大的可能是在成长过程中,卡在婴幼儿阶段了,没有建立起安全依恋。
因为小女孩意象是很多女人的幻梦,其核心的信念是:我足够聪明、可爱、惹人怜爱,别人就会爱我了。
在CBT认知行为疗法的课程中,有个识别“自动化想法”——“中间信念(生活的规则)”——“核心信念”的练习。
以小媛为例,她最喜欢别人夸她年轻,曾经在朋友圈发了自拍,有人回复说,“你最近好像有点憔悴哦”,她火气“腾”地冒上来了,郁闷、伤心,还有隐隐的挫败感。她的即时想法是:老了,丑了,太可怕了。我们一起探寻过,她的中间信念是“只有人年轻漂亮,才值得被爱”,再进一步推断,她的核心信念是什么呢?——我不值得被爱。
所以,她在关系里一直举步维艰。她人长得漂亮,个性开朗活泼,很是吸引异性,所以,她的异性缘一直非常好,但奇怪的是,她维持不了特别长久的关系,过一两年,就要换个男朋友,而且每次提出分手的往往不是她,而是对方,这对她的打击也非常大。
如果我们回溯到小媛的童年,就可以看到她是一个非常孤单的孩子。小媛妈妈生下她,得了产后抑郁症,所以在0~1岁期间,小媛得到妈妈的积极关注非常少。妈妈虽然也尽量回应她的需求,但总感觉能量不足,心陷在抑郁的泥潭里,无法放在她身上。
在做放松催眠时,小媛回到她的婴儿期,只有她一个人孤独地吮吸着大拇指,望着天花板。妈妈总是迟迟不现身,她哭啊哭啊,哭累了,自己睡着了。说起这些,妈妈很惊讶:“不对啊,你小时候好乖啊,只要一个奶嘴就可以了。”妈妈完全没有看见孩子的需求。
所以,在小媛心里,并没有建立起安全依恋。她总觉得妈妈可能一转眼就不在了,虽然她成长时,妈妈给了她很多鼓励,而幼儿期爸爸对她的严格要求,更是让她对自己有很多不自信的地方。
而这些体现在关系里,就是小媛对爱的要求非常高,她希望得到对方很多的关注和肯定。
当然她也会吸引来对她很好,却不知道怎么去理解照顾她感受的男人,正常情侣在相处时也会发生很多矛盾。
小媛最无法忍受的是对方的不满。一旦对方提意见:衣服是不是可以整理一下啊?你不要这么懒啊?她就很难受,她无法接受男人的任何意见和指责,在她看来,都是对她的否定。
她对此采取的对策是,要不索性不搭理,要不就是和对方大吵一架。N次之后,关系自然就无疾而终了。
所以,我们身体里的三个子人格是要轮流出现来掌控大局的。如果单纯都是小女孩人格,也意味着我们不够成熟,卡在了童年期的阴影里,卡在了“只要我足够聪明、可爱、惹人怜爱,别人就会爱我了”的妄念里。
心理学上一直有种“内在小孩”的提法——当我们小時候没有感到无条件的爱,没有建立起安全依恋时,会因为各种机缘建立起某种核心信念,比如“我不够好,我不值得被爱,我没有价值”等等,进而寻求一些外在的条件来支持自己,比如年轻漂亮才值得爱,比如我只有足够优秀才能活得下去。而且中国整个社会的集体意识都处在相对低的状态里,很多人的心理发育也不成熟,这在武志红的《巨婴国》里有所阐述,所以男人也喜欢萝莉,年轻、幼稚,也意味着容易掌控。
那么,我们如何走出小女孩人格呢?
我们可以依然保有年轻时的活力和热情,但同时,更要保持三种人格的均衡感。比如工作和生活中,成人人格应该占主要地位。
就像小媛的咨询师对她说的:当你不再幻想完美的关系,稳定在自己的中心,小女孩人格就不见了。那么她就能够承受关系里的被攻击、被指责和被否定,稳稳地接住这些,她的自我价值感依然稳定,没有被打击到。也就是说,她能接受关系里的冲突,放下对伴侣的掌控,也能看到对方背后的爱意,积极地和对方沟通,成人之间的爱是建立在尊重、理解和体贴上的,两个孩子之间的爱,总是容易走向失败。
这背后,是对自己核心信念的再思考和再定位。我们可以问自己:“真的是不被爱的吗?”也许,我们的父母因为当时的局限,没法用我们最能感受到的方式来爱我们,但背后的爱真的不存在吗?
如果我们真的用心去体会,也许你会发现,这个核心信念是扭曲的,是一个幻觉。长大的我们,可以重新养育自己,用无条件的爱来滋养自己,不依赖任何外在的条件。
无论怎么善于保养,也许我们都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我们这具肉身,终有一天,会老去,会生病,会消亡。最好的心态是顺其自然,放平对事物和世界以及自身的看法,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相对而言,外国女性不太在意是否年轻,而经常会真实地呈现出每个年龄段的特点,比如白发、皱纹,但依然气质优雅迷人。岁月虽然带走了一些风华,却也带来一种时光沉淀下来的美和智慧,如珍珠的光,温润内敛,值得细细品味。
还记得叶芝的那首诗《当你老了》吗?让我们伴随李健娓娓的歌声一起哼唱:多少人爱过你昙花一现的身影,爱过你的美貌,以虚伪或真情,唯独一人曾爱你那朝圣者的心,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