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峰
(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竹文化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曾在《於潜僧绿筠轩》中抒发对竹的喜爱之情:“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1]。竹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既是正直善良的君子,又是虚怀若谷的典范。与竹为伴,即可以昭示文人士大夫超脱独立的品行,又能突出其淡泊高远的性情。竹的人格品性可以简明扼要的归结为一种无欲无求、超凡脱俗的出世之态。中国传统竹文化形态中的审美内涵恰好契合了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追崇的宁静而致远、淡泊而明志的人生情怀[2]。明清时期竹文化和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结共同体现出了竹的文人情结,所以在当时的文人社会阶层认为竹就是“雅”的代名词。因此,明清时期的文人士大夫经常把竹用在日常所用的家具和器物中,是谓增加“居有竹”之意趣。但是,竹材的自然属性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例如容易开裂、虫蛀、变形,保存时间和使用寿命相对较短,材质较轻等,这就限制了竹材在设计和应用上的拓展。因此,明清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红木仿竹家具和不同材质的仿竹器具,形成了具有一定时代特色的明清仿竹文化。
我国竹子的种类繁多,据统计有1 200余种,竹子的造型千姿百态,竹竿、竹节、竹根、竹叶都具有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内涵。在仿竹器具的造型中也常常去模仿竹子的这些特征,并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如笔直修长、坚韧挺拔的竹竿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竹子的形态,同时这种形态也赋予了竹子以精神内涵,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在 《种竹》中这样描绘竹子: “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借竹抒情,寄竹寓意,抒发其正直清高的人生追求。在我国竹文化中,竹竿直立挺拔的形象常常被人们隐喻为刚正耿直、肃然端庄的人格品性。因此,我国明清时期很多仿竹家具和仿竹器具都是根据竹茎的直立挺直的特征进行造型上的模仿。如图1所示,这件明晚期黄花梨仿竹六仙桌,就是在腿部和束腰造型上模仿竹竿的形象,使桌子的整体形象给人以直立俊挺、隽秀素雅之感,与明代文人士大夫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的心态有着完美的契合[3]。
图1 明晚期黄花梨仿竹六仙桌
竹节是竹子成长的自然痕迹,是竹秆表面自然分布的凸出线条,展现出竹材最原始、最自然的形态特征。竹节也是竹材区别于其他材料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其自然形成的线条分布在竹秆中,错落而有节奏地打破了光滑平整的竹材表面,不经意中的交替分割更带有自然的韵律感,给人以一种和谐韵律之美,让人感觉朴素却不单调,自然却不零乱。同时,在我国竹文化中,竹节也代表着 “气节”的精神内涵,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在题 《兰竹图》中写道: “竹有劲节,兰有幽芳,德相似也。”在明清时期竹节也被赋予了风骨气节、民族气节的精神内涵,同时在宫廷和民间,竹节也有 “节节高升”的吉祥之意。在明清仿竹文化中,很多家具和器具都是对竹节造型的模仿。如图2中的清代瘿木仿竹节如意,就是对竹节造型的模仿,体现了人们希望 “节节高升、步步如意”的美好愿望。
图2 清代瘿木仿竹节如意
竹子的竹叶,一年四季凌霜傲雨,葱绿青翠。在我国竹文化中,竹叶冬青也象征着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优秀品质。在明清时期的仿竹文化中对于竹叶造型的模仿也很常见。如图3所示,清代天蓝釉仿竹叶笔筒就是当时文人士大夫以物明志的最好见证。竹子的根深扎于地下,蜿蜒错综,能屈能伸,在明清时期的竹文化中,竹根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顽强不挠的风骨,如图4就是一件清代黄杨木仿竹根形笔架,此笔架黄杨为材,色微黄,采用圆雕的方式模仿一段老竹根的造型,微呈山形,下凹处可供搁笔,环以镂雕粗细不同的3个分枝,竹根遒曲,竹枝挺健,竹段清晰,此件笔架形象逼真,雕刻入微,是明清仿竹器具中的精品。
图3 清代天蓝釉仿竹叶笔筒
图4 清代黄杨木仿竹根形笔架
2.2.1 对竹子材色的模仿
竹子,四季常青,挺拔秀丽。不同种类竹子的颜色也各有特色,如青竹的青翠、紫竹的紫色、黄竹的金黄、赤竹的紫红等,色彩缤纷,千姿百态。但最具代表性的还是竹子的青绿,竹子的竹青组织紧密,质地坚韧,外表像似涂了一层蜡质,色泽温润,光泽度高,具有坚韧洁净、清新清爽的质感,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也能给人如丝绸般清凉、光滑、细腻的感觉。同时,在明清时期的竹文化中,竹青色也有 “清正、清廉”、“两袖清风”之意。清代著名诗人郑板桥在 《竹石》中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表现了诗人 “清为官、勤为民”的气节和志向[4]。在明清时期的仿竹器具中很多文房器具都是对竹青和竹节的双重模仿,表现了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借物明志的心境。如图5所示,这是一件清康熙青釉竹纹笔筒,从整体造型来看,整个笔筒外形雕成竹节状,周身施青釉,玉璧底,远观就宛如一段青竹,宁静素雅、超凡脱俗。清代文房在康雍乾三朝皇帝的爱好与推动下达到了极盛时期。因有文人雅士参与制作,遂使仿竹类的文房用具发展得更加多姿多彩。此笔筒整器器形典雅秀美,工艺精细,釉面因竹节颇具立体感,极具古韵古风。
图5 清康熙青釉竹纹笔筒
2.2.2 对竹材纹理的模仿
我国竹子的种类十分丰富,不同种类的竹子纹理也各具特色,如琴丝竹金黄的竹秆上镶有碧绿的线条;湘妃竹的竹秆上生有花斑,清秀婀娜;斑叶苦竹,在叶片上生有斑白的图案;花身竹,在绿色的竹秆上镶有黄色的线条。这些竹材的纹理之美可以使人们在触觉和视觉上获得双重的享受,同时也是竹材区别于其他材质的重要美学特性。欣赏竹子的纹理千变化万、有疏有密、自然天成,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里感受,这就是竹材的天然质感。如图6所示,清康熙黄泥湘妃竹壶,此壶仿自然形态的湘妃竹纹理及造型,旨在以形写神,以形寓意,以形抒情,以形寄志,被赋予了高尚的节操和清贞的性格。此件由紫砂壶黄泥而制,壶身为一捆十二枝湘妃竹围绕,壶把、壶流及盖钮皆竹节之貌,其上点点红斑,浑若天成,写实自然,极为相似。唐代诗人贾岛曾在诗中写道:拣得林中最细枝,结根石上长身迟。莫嫌滴沥红斑少,恰是湘妃泪尽时。于平淡中营造隽永的意味,令人回味无穷,也是对这把湘妃竹紫砂壶最佳的诠释。
图6 清康熙黄泥湘妃竹壶
竹家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素雅的造型,秀美的质色,独特的结构无论是在宫廷还是民间都广受欢迎。但美中不足的是竹材有很多致命的缺点,如易开裂、易虫蛀、易变形,保存时间和使用寿命较短,不能传代,给人以廉价、朴拙的感觉。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高速发展的2个朝代,人们在满足了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余,开始追求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享受,因此,明清时期各种名贵材质的仿竹家具开始出现,既弥补了竹材的缺陷,又满足了人们对于竹文化和竹子精神的追求。
明清时期的仿竹家具种类繁多,从椅类到桌案,再到橱柜类,几乎涉及到所有家具的种类。在特点上,明清时期的仿竹家具大多是在家具的边角及腿部模仿竹子的造型或雕刻仿竹的图案,其中包含着很多的寓意,如 “节节高升、知足 (竹)常乐、青梅竹马”等。如仿竹玫瑰椅、仿竹罗汉榻等。由于明清时期竹文化中竹子所呈现的文人气质,因此仿竹家具一般都出现在书房、闺房之中。例如条案,是明清时期文人书房中不可缺少的家具品类,通常摆放在客厅厅堂正中,前设一方桌,桌的左右配放一把大椅。如放置在书屋,也必放在正迎门或窗前的显著位置,与书架、多宝格等配套使用。图7是明晚期黄花梨竹节条案,是利用名贵木材制造的仿竹家具,这在精神上满足了文人士大夫对于君子的定义:竹节又谓之 “礼节”,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经常以谦和儒雅的性情要求自己,借用竹节来自勉自励,同时竹节也被明清时期文人隐喻为之 “气节”,仿竹家具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文人士大夫的气节风骨所折射出的正直、无私的爱国精神。
图7 明晚期黄花梨竹节条案
明清时期,不仅只有文人士大夫喜爱和推崇竹,这一时期的封建统治者也以竹作为文化统治的象征符号。因此,仿竹文化得到上至皇室贵胄下至文武百官的普遍欢迎。明清时期的仿竹家具也得以广泛的流行,并且仿竹家具的材料也越来越丰富,从黄杨木、核桃木等普通材质到黄花梨、紫檀、金丝楠、酸枝木等珍贵的硬木,应有尽有,满足了不同阶层对于仿竹家具的需求。例如图8为清代黄花梨仿竹南官帽椅,椅子的整体造型为仿竹器样式制作,其中搭脑、靠背、扶手、腿足等结构造型均为仿竹节形,靠背板浮雕吉祥云纹,扶手用攒拐子作,座边沿亦雕竹节纹,座面之下安有弓背牙子 (罗锅枨)也采用仿竹节造型,圆材直腿,四面平式管脚枨,腿足外形如四根直立挺拔的竹秆以仿照圆竹家具的形态,椅子整体造型隽秀朴拙、文雅简洁,同时黄花梨的材质纹理行云流水、色泽幽美,不仅显示其木质的清丽脱俗,又给人以庄重大方、雍容华贵的皇家气质。图9为清早期黄花梨裹脚竹叶纹方桌,其造型简洁,结构完美,典雅大方,桌面光素,罗锅帐牙板置矮老,直腿,腿间设双帐,除了桌面的其他部分都采用竹节和竹叶的浮雕图案,即古色古香又给人以尊贵之感。
图8 清代黄花梨仿竹南官帽椅
图9 清早期黄花梨裹脚竹叶纹方桌
在明清时期的仿竹文化中,除了仿竹家具之外,还有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仿竹器具。明清文人以竹为雅,在桌案之上经常摆放着文房清供和案头清供,这里就包含着大量的仿竹器具,这些仿竹器造型逼真、古朴典雅,在气质上与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的贵而不骄、贫而不忧的恬淡的人生态度十分契合。
文房,是明清时期文人意蕴集聚之处;文具,是明清时期文人雅士挥毫泼墨、行文作画之用具。自古以来,文房用具便为文人雅士探索艺术、追求悠闲雅趣生活的必备之物,不但要求器具实用,更要注重艺术雅致。因此,明清时期的竹文化对于文房类器具的制作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明清时期的文房类器具种类繁多,如笔架、笔筒、镇纸、臂搁、笔洗等,在这些文房器中几乎都可以看到仿竹样式。如图10是一件清代黄杨木雕竹节形水盂,其整体造型是对竹形和竹节的双重模仿,色彩逼真、造型生动,整个水盂虽为人作却宛如天工。图11是一件清代象牙雕仿竹根臂搁,在清代的仿竹文房器具中,有很多是采用动物牙、骨等珍贵材料制作而成,这类仿竹的文房器大多数都是供宫廷或者王后贵胄们使用。图12是一件清代道光时期紫砂仿竹纹笔筒,此笔筒为仿天然竹节外形而制,像由诸多杆枯竹子捆扎组成,竹段长短错落有致,粗细参差不齐,器底作竹子断面,竹节及纹理表现逼真,体现出作者高超的雕刻塑形功力。图13是一件清代乾隆时期乌金釉瓷仿捆竹镇纸,此件仿竹杆24根双绳札捆,根节壮实,梢俏捆重,雕塑精到,浸乌金酱色釉,绳带、节槽、根结,自然化色,浑然一体,光润莹亮俨然以紫竹入意,作宫中文房之具,创意极具慧眼,内含气节、修养、畜势、成材、学海行舟、书林砍樵、勤奋结实之意,寓意深刻,技艺惊人。
图10 清代黄杨木雕竹节形水盂
图11 清代象牙雕仿竹根臂搁
图12 清道光时期紫砂仿竹纹笔筒
图13 清乾隆时期乌金釉瓷仿捆竹镇纸
明清时期的仿竹文化是我国民族竹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从我国竹文化的角度总结了明清时期仿竹文化的根源、特点,分析了传统竹文化和明清时期仿竹文化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仿竹文化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原因。通过分析明清时期的仿竹家具和仿竹器具的形制、种类以及特点,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明清时仿竹文化提供相关资料和依据。
[1] 林军.中国竹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涵[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5):84-88.
[2] 何明,廖国强.中国竹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 吕天娥.仿竹家具研究[J].竹子学报,2014,33(3):38-41.
[4] 于伸.木样年华:中国古代家具[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5] 邹永前.中国竹文化释读[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