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博
图1 丰子恺作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词,经过多年不懈的推广,可谓家喻户晓。这十二个词看似简单,却含义深刻、涵盖全面、富有内在逻辑性。要将这凝练的十二个词升华为能够让老百姓看得懂的艺术作品确实不易。2016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全校师生迎接了这个挑战,如火如荼地展开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活动。作为创作团队的一员,有幸参与其中,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收获了难得的创作经验。
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
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每一个人的价值导向依据。据此,团队开始了创作方向的讨论。最初,主创们被丰子恺的绘画作品吸引,进而衍生出根据一幅丰子恺静态作品创作动画的想法。经过几位教师讨论,决定创作主题为“种树”,参照丰子恺的作品,创作一个众人一心,培育大树的景象。影片脚本大致为:一个女孩和男孩来种树,后来发展为许多小学生来种树。大树长得又高又大,结满果实,大树的后面是繁荣的现代城市。借此表达,爱国和敬业,万众一心,建设国家,最终结出丰硕的成果。
图2 剧中的小学生形象
图3 真实场景与影片中背景对比
此动画脚本刚刚成型,团队成员就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什么是这个时代需要的文艺作品?团队的意见统一后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人民的价值观。文艺作品首先要做的就是走进人民生活,避免“假、大、空”。正如潘鲁生院长在《践行大学的文艺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创作展”序》中所强调,创作要“深入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挖掘题材,把握新时期的生活面貌,阐释时代精神”。[2]团队经过推敲,认为此动画脚本内容“不接地气”,用“种树”这种形式来进行比喻的手法过于老套,过于强调形式,而忽视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精神的表达。讨论会的决定是:痛下决心,全盘推翻,深入生活进行调研,重新构思脚本。
自2016年底开始一直到寒假结束,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故事才能打动人,怎样才算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一次次提出新的思路又一次次否定、推翻。2017年3月,新的开学季到来,团队先后邀请了奇麟笔动画导演苏庆、山东艺术研究院编剧创作室王娟、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张杰和多媒体教研室的韩明几位老师一起讨论动画脚本。几经波折后,确定了以一门传统手艺为主要表现题材,讲述一个老手艺当代传承的故事。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性提炼。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而且应当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弘扬和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使其获得精神的滋养和民族价值的认同。[4]在浩如烟海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民间艺术最为贴近人们生活,大部分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造型特点,是比较理想的动画表现题材。
图4 影片主题思维导图
2017年3月,在专家座谈中逐渐明确了方向,决定取材山东本土的民间艺术。考虑到动画的画面效果,皮影是一个最佳的选择,于是开始了针对性的考察调研。经过考察,皮影在我国历史源远流长,经过长期的传播,广泛分布在我国各地,与当地的地方戏结合从而产生了多种流派。山东皮影是由河北滦州传入,经过多年的发展枣庄、临沂、济宁、青岛、烟台、泰安、济南都有皮影班子,唱腔以柳琴调为主辅以各地方言。皮影人造型较西部皮影粗犷一些,但很有地方特色,色彩比较艳丽,符合山东的文化特色。我们对泰山皮影展开了实地调研。调研活动得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范正安的支持和配合。范正安展示了自己珍藏的老皮影、皮影制作用具,讲解了皮影制作流程、皮影表演过程、泰山皮影的演出剧目等等。我们分享了很多学艺过程中的有趣故事。这些一手素材成为了创作的珍贵材料。
在调研中,了解到老手艺当代传承的困难和新时代的机遇,这一点启发了创作团队。调研返回后,确定了表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新继承和新发展,以及手艺人实现自我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的主题。
《追梦》动画片的剧本在此背景下酝酿而出。影片表达了中国民间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扬的主旨。影片结合时代的特点,通过民间传统艺术和现代社会之间的隔阂,向现代社会提出了严肃的思考:“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如何继承”“老手艺的传承与创新”“现代青年人在面临社会生存压力的情况下如何忠于自我”“在繁华的当代社会勿忘初心”。通过一个当代失落年轻人找寻自我到成为一个传统手艺传承人的故事来讲述文化自信和当代工匠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爱国和敬业。
脚本的确定给予主创们精神动力,是时候考虑项目推进问题了。几位核心主创意识到,这个脚本相对于大部分动画短片的故事而言,故事线、人物、场景较为复杂,有大量的情感表演成分,制作难度和工作量都非同小可,而且时间较为紧迫,急需专业的各类人才进入团队。于是决定了团队建设方案——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动画教研室教师为主,动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辅,广泛发动、招纳其他专业,甚至兄弟院校的学生加入团队。以大学三年级动画艺术设计专业为项目成员主体,在此基础上打破年级限制,打破学科限制,打破学校限制,力求将最需要的人才引入项目。经过课堂宣讲、学生动员、微信推广等一系列活动终于建立了一支专业水准高、思想统一的团队。
最终构架的团队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指导教师和动画艺术设计的高年级学生为主体的核心团队,成员包括4位教师、7位动画艺术设计专业大学三年级同学、1位硕士研究生同学、2位其他学院同学、1位校外同学(山东女子学院)。核心团队成员有着较强的造型能力,动画制作经验,负责影片最为核心的部分——前期设计、角色表演与运动规律部分。
第二个层次为专家和顾问团队,包括行业内专家资深动画导演、省艺术研究院戏剧创作室编剧专家、民俗民艺研究学者、皮影传承人、党校教师。顾问团队由各个方面的专家构成,在各自角度对影片提供专业的指导。
第三个层次为加工制作团队,包括动画艺术设计专业大学二年级同学2位,负责清线稿;动画艺术设计专业大学二年级同学18位,负责图像处理与上色。制作团队大多刚刚接触动画制作,因此工作任务以技术含量较低、较容易控制的描线和上色为主。
为了控制整个项目的推进时间,由教师和有责任心的同学组成了制片组,督促和检查推进情况。制片负责发放并回收制作内容。内容由执行导演对每一个画面审核,通过审核后由制片交付一下制作环节。由此循环往复,直到成片制作完成。
动画片《追梦》以现实题材为背景,所以动画风格贴近写实,人物造型和场景造型根据真实人物和场景进行了动画的演绎。这一点符合创作的初衷,尽量做到接地气,坚持“深入生活实践”,不做“虚假”的动画,践行“植根生活的创作”。[5]这也是本片制作的难度所在:越贴近真实,工作量越大,制作难度也越高。
影片叙事上并非线性叙事,大量不同时空的镜头反复剪切,有着大段的插叙,现实和回忆相互交织,孤寂的老艺人和喧闹的城市进行对比,力图表现时代的变迁和老人的坚守。对比男青年则是从毫无精神追求,到找到自己的“初心”,与老艺人一起守护老手艺,主题上升到这个时代的各行各业也需要坚守的精神。最后升华为“每个人的梦想,加在一起就是我们共同的梦想”。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提到: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6]社会主义以人为本而建构一切的制度,那么所有人心中的各自的价值观的叠加,就应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如实反映。[7]所以,在影片的最后,个人的“小我”价值观与整个国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在了一起,将影片带向了高潮。
从2016年底到2017年6月底,从构思到阶段性完成,经历了半年的时间,创作时间紧、任务重,无论是剧本、镜头、画面都有很多瑕疵,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小问题还可以通过后期修改,而某些前期的不足则再也没有改正或改善的可能性。某位导演曾说过“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鉴于复杂的制作工艺,动画更符合这一论断。这些“不完美”和“遗憾”成为今后动画片制作的宝贵经验保存了下来。
半年来,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尽己所能地付出,尤其是在和教师、同学们明确了没有物质补偿的前提下,仍然无私地奉献时间和汗水,并不计较个人得失。项目中邀请的几位专家顾问也同样是无偿付出,并不辞辛苦地多次驱车前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与团队一起解决问题。在感谢他们的同时,应该感谢这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活动,它让全体成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在此感召下聚集在一起努力奋斗,真正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注释: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2]潘鲁生.践行大学的文艺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创作展”序[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7(4):6-7
[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4]王泽应.论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伦理学研究,2015(1):6-10
[5]潘鲁生.潘鲁生院长主持召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创作活动”座谈会[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7(1):1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7]邓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