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万利
我叫郝万利,2006年毕业于沈阳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工作中的一次偶然机会看见日本进口的巨峰葡萄可以卖到100多元一串,心中感到震撼。自己家乡也种植葡萄,同样也是巨峰葡萄,价格才一两块钱一斤,如果把家乡的葡萄种植好,哪怕卖到十块八块一斤,也会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女朋友也是大学毕业,我们两个人都坚信一定能把葡萄种好,怀着这一想法,2008年初,我和女友一同辞掉工作,回到家乡北镇开始种植葡萄的创业历程。
无资金,无背景,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自己家只有微不足道的四亩葡萄园和三亩苹果园,要想取得效益,这点规模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扩大规模就得租地,没资金就跑银行贷款,银行的回复是贷款种植葡萄有风险,怕资金收不回来,无奈之下又向亲友借贷,亲友也同样投来鄙夷的目光:“父母好不容易供你读书,还找到好工作,两个大学生不在城市发展,回家种哪门子的葡萄,让本该享福的父母跟着不省心”,资金问题没有解决,舆论压力倒起来。一时间俩大学生回家种葡萄成为全乡,乃至全县的茶余饭后的谈资。但这些对我和女友来说都不在乎,还好有父亲坚定不移的支持,有父亲的支持,干劲更足了。银行不给贷款我们就找私人借钱,流转了邻村一块八亩地的田块。由于没有管理经验,第一年栽下去的小苗没有长好,预期的第二年回本计划搁浅,同时资金也变得更紧张。冷静下来思考,要在短时间内种出好葡萄还真不是件容易事,看来得持久战。
通过一年的管理,心态慢慢沉淀,通过理论学习、向其他果农请教以及父亲的指导下,果园开始有了很大起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栽培模式,初期以老园养小园,以苹果收益补充葡萄园投入。初期密植,长成后逐年间伐。由传统的一亩栽植400棵,增加到一亩800棵,2010年终于迎来一个丰收年,两个葡萄园销售额达到十四万元,多少人羡慕不已。苹果园的产出也很惊人,三亩多的苹果园结了三万多斤苹果,收益超过五万元。还完借来的钱,还剩余八万元,可以继续扩大规模。
2011年的葡萄发展规模仍较小,但是葡萄质量却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通过对互联网技术学习,接触到西北大学杨旭武教授,应用杨教授的专利产品,葡萄的口感更鲜,含糖量更高,尤其是售卖货架期更长,葡萄达到了预期的质量,开始自己做终端市场。2011年元旦前,我带着葡萄找到盘锦兴隆大厦,采购经理一看是巨峰葡萄就嗤之以鼻,回复我说不卖巨峰葡萄,货架期太短,破损率太高。但我对自己生产出来的葡萄很了解,主要优势就是好吃、高糖、且货架期长。通过与采购人员的交涉,我们最终达成协议,放十箱葡萄在商场,十天后看葡萄变质程度,如葡萄损坏,分文货款不要;如葡萄完好无损,可以继续供货,按每斤十元结算。一周后采购经理打电话,让我送一部分葡萄开始试销售,自此万利牌葡萄开始被商超认可。
周围果农听说我把巨峰卖到十块钱一斤,纷纷过来请教,当初质疑的亲人朋友也都心悦诚服。但是本着对果农负责的态度,提质增效技术不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熟悉不能盲目推广,应当先试种两三年,应用管理经验成熟后再推广。可是果农不理解:“有好技术不告诉别人,闷声自己发财”,又一次把我们全家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之后,我对每一位果农都给予了细心指导,按照操作规范做的果农都效益显著。
通过三年的推广应用,这一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果农所理解接受,现在直接受益果农达到一百多户。
2012年是回家创业的第五个年头,我和女友完婚,也有了我们可爱的宝宝,同时成立了合作社,修建冷库,葡萄产业总投入规模达到三十万元左右。
面对未来,合作社顺势发展,进一步通过专家技术支持、品种改良、品牌建设、把葡萄推向高端市场,带领更多果农增收致富。2017年,我流转了四十亩土地,用于新品种试验。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是发展态势是乐观的。相信不远的将来,家乡的葡萄定会驰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