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之父,撒豆成兵

2018-06-21 09:19浦东
莫愁·时代人物 2018年4期
关键词:甲流干扰素基因

浦东

有统计说,古今中外的自然灾害或者战争对人类的伤害都不如病毒大。无论曾在国内出现的非典、禽流感、甲流H1N1,还是在国外肆虐的埃博拉、塞卡,每当人们陷入被流行病毒攻击的恐慌之中,奋战在一线的总是病毒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2018年1月,89岁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侯云德,摘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侯云德是谁

侯云德1929年生于江苏省武进(今属常州市),1943年考入当时全国有名的省立常州中学。少年时,长兄因传染病去世,侯云德便立志学医。

1948年,侯云德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那时,学习条件很艰苦,因为战争的关系,大家只能在简易的房子里上课,物理、化学课上没有实验器材,基本都是靠老师讲,都说当时的“做实验”叫“讲实验”。1955年,大学毕业后,侯云德分配到北京中央卫生研究院微生物系病毒室。

1958年,29岁的侯云德被公派到苏联伊凡诺夫斯基病毒学研究所攻读副博士学位。在导师戈尔布诺娃教授的指导下,侯云德的研究领域是流感病毒。

然而一到所里,侯云德就遇上“大事”,动物房里的小白鼠大量死亡,专家束手无策。侯云德暗下定决心,要帮忙找出“真凶”。侯云德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不久之后终于发现,小白鼠的传染和死亡特征与一种少见的病原体——仙台病毒相吻合。为了证实自己的推断,他反复实验,最终成功分离出了仙台病毒。随后他通过深入研究,首次发现了仙台病毒可使单层细胞发生融合的现象,并阐明了仙台病毒可致病的机理。

一个新来的中国留学生竟有这样的本事!这件事震动了整个研究所,也让侯云德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留苏三年半,他常常工作到深夜,是全研究所最后一个离开的人。三年半勤勤恳恳、术业专攻,侯云德共发表了17篇学术论文,引起了苏联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据说,苏联《病毒学杂志》的编辑特意跑到病毒所來打听“侯云德是谁”。

鉴于侯云德的突出表现,苏联高等教育部破例越过副博士学位,直接授予他苏联医学科学博士学位,这在当时的留苏学生中是极为罕见的。

悬壶济世的情怀

上世纪70年代,我国治疗肝炎、肿瘤等疾病,要用一种进口的干扰素,患者治疗一个疗程的费用需要2万元~3万元。这个费用在四十多年前,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是根本不可能承受的。

侯云德学成归国后就投入到干扰素的研究中。作为医药工作者,他有一种悬壶济世的情怀,希望广大病毒病患者都能轻松解除痛苦。

他带领同事,对几十种中药材展开研究,经过大量实验最终发现,中国传统中药黄芪对病毒繁殖有明显的抵制作用。随着研究进一步深入,黄芪的作用机理也逐渐浮出水面:它可以诱生干扰素,促进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有轻微抑制仙台病毒的作用。这是我国第一次以科学的方法证明传统中药黄芪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此后,他经过反复实验,不断尝试,终于在1982 年,首次克隆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适用于中国人的α1b 型干扰素基因,并成功研发出国际上独创的国家I类新药产品重组α1b型干扰素。

二十六年前,在侯云德办公室发生的一幕,令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永庆至今难忘。那一天,侯云德打开自己的抽屉,里面都是各种科研论文、获奖证书。他对程永庆说,特别希望这些科研成果能早点变成药品,让老百姓都能用得上。在侯云德的极力倡导下,三元基因药业在病毒所地下室成立了。侯云德开风气之先当“创客”——在地下室里建起中试生产线,在楼上的重点实验室完成小试的基因药物,很快拿到地下室的三元药业进行中试,加速了成果的产业化。

随后的十多年里,侯云德带领团队利用基因技术先后研制出8种基因药物,并全部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仅短短两年就夺回由国外产品占领的60%的市场份额。国外的干扰素300元一支,而我国只要30元。即便如此,侯云德仍然嘱咐制药人员:希望价格能争取降到20元一支,要让所有人都用得起。

坐在火山口上去灭火

2003年,“非典”疫情席卷全国,至今人们谈起“非典”依然心有余悸。

而在当时,到底该如何防治“非典”,全国专家一度陷入非常艰难的境地。那时,侯云德每天都会接到无数个催问电话。事实上,全世界在“非典”疫情面前都很被动,各国都希望尽快在诊断、预防和治疗该疾病方面有所突破。面对难题,侯云德和我国疾病防控专家们快马加鞭地与病毒赛跑。

终于 ,工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4月,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第一个预防“非典”的药物——α2b干扰素。这是侯云德的研究成果。

这种能抗病毒的透明液体,一下子成了救命的护身符。被称为“中国干扰素之父”的侯云德随即誉满天下,有人称他制药救人是“撒豆成兵”。

此后,在国家多次重大疫情中,侯云德每次都毅然成为“坐在火山口上去灭火的人”。

2005年年末,对“非典”余悸未消的中国人又陷入“禽流感”恐慌之中。侯云德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很快站出来说:“尽管H5N1病毒已经在全球扩散,但不能就认为,禽流感病毒一定会引起人类流感的大流行。”这铿锵有力的科学证言极大安抚了恐慌的人群。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侯云德深入灾区,调查疾病预防控制情况,对灾后防疫工作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

2009年,全球突发“甲流”疫情。根据文献和初步研究结果,侯云德提出甲型流感疫苗一剂接种的免疫策略,在此决策的指引下,中国在87天内成功研制出全球首个甲流疫苗,并在甲流大规模暴发前上市使用。第三方评估表明,我国甲流的应对措施减少了2.5亿人发病和7万人住院,病死率比国际低约5倍。

在侯云德的主导下,经过近十年的科技攻关,目前我国已建立覆盖到省、市级的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综合防控实验室网络体系。通过这张网络,我国能够在72小时内,鉴定约300余种已知病原,对未知病原进行检测和筛查,从而使我国得以成功应对近十年来数次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长董小平说:“在国家多次重大疫情中,他是专家委员会主任。这个主任真的不好当,他是坐在火山口上去灭火的人。”

2018年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将“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给了侯云德,他一时间成了举国上下都知道的名人。

“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我只是做了点实实在在的事,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侯云德很淡然。

跟病毒搏击了一辈子,侯云德从不懈怠。时至今日,耄耋之年的侯云德还坚持每天早上7点开始工作,依旧以病毒“超人”的姿态,奋战在疾病防治的第一线,守护着国人的生命健康。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

猜你喜欢
甲流干扰素基因
干扰素 你了解吗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基因事件
基因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骆驼怕甲流?
马英九接种 甲流疫苗
基因搜索仪
甲流蔓延令印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