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健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政治论断与战略规划,这是总书记在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这一客观基础上,结合世情国情党情所作出的具备历史性与全局性的国家治理方略,深入把握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实考虑,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现实意义、治理逻辑与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深入论述,以期从立意高远的战略站位与底蕴深厚的全局视角精准地把握习总书记所提出的这一历史性论断。
【关键词】现代化经济体系 理论逻辑 实践基础
【中图分类号】F2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09.0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并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多点推进、整体发力的历史性节点,只有确立能够确保经济充分协调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够成功地走出一条以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为抓手、以提高社會供给体系质量效益为主攻方向、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关键路径、以区域协调发展与经济社会全面振兴为基本保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之路[1]。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实考虑针对该项重大国家战略的历史地位、时代意义及远期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入论述,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多重维度透视这一有效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战略举措。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背景进行精准判断后所作出的经济发展方略,准确把握这一概念的内涵对于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逻辑与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与时俱进中的历史方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更为稳健、产业布局结构更加趋于合理,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朝向高质量发展方向发生历史性转变。由此可见,应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方方面面[2]。这就是要以创新驱动显著增强我国核心竞争能力;以协调发展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短板;以绿色理念践行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道路;以深入开放构建国家改革开放新格局;以共享方式促进人民在更大程度上享用改革红利。因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新时代的最新理论判断与实践指南。
“新矛盾”:国家治理中的矛盾转换。党的十九大对于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崭新判断,在科学继承供需间对立统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阶段,将原有矛盾中的需求侧科学凝练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并进一步优化关于供给侧现状的分析,将其归纳为发展中的不平衡与不充分。这一重大现实判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二重性分析逻辑,即关于发展中的充分问题,包含了动态变化中侧重于数量归纳的思想;发展中的平衡问题,包含了动态变化中侧重于结构状态的思想[3]。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有效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核心手段,只有以“质量新”“结构新”与“速度新”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支撑,才能够科学化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矛盾与新问题。
“新格局”:深化改革中的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实践支撑在于“质量与效益并行发展”,要紧密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工作主线,以质量、效率与动力“三位一体”的变革路径来有力助推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国家治理中实现层次演进与程度跃升。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述现代化经济体系时,提出了以更加科学高效的协调发展机制保障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合理发展区间中运作。可见,在以供给侧改革、创新发展、乡村振兴、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论框架中,协调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与制度安排。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仅以“质量与效益并重”的推行原则有效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同时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精准对接“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跨越经济企稳关口的急迫需要。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整体经济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的关键时期,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正是跨越这一关口的关键一招。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若干领域中的核心制度尚未定型与成熟,许多经济发展潜力与改革红利并未得到充分释放[4]。通过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能够更有效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变革经济发展动力。可见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必然选择。
实现质量效益并重的最优战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质在于谋求与培育“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其中具体包括了三层含义:首先,以大力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质量为核心任务;其次,以显著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执行质量为战略支撑;最后,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质量为基本保障。而改革质量需要以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来检验,由此可见构建以创新发展、制度优化与实体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质量效益并重的最优战略。
促进新生矛盾破解的关键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其中最为鲜明的表现与突出的特征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矛盾的转化突出表现在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矛盾变化、生产力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矛盾变化、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与发展结构彼此之间的矛盾变化等方面。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构想是在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基础上而作出的一项重要政治判断,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端着力化解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客观实际、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激发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失衡的问题。现代化经济体系符合我国当前最大的客观实际、现实的基本国情,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支撑与现实路径。
建设四者协同产业体系、夯实现代化经济的物质基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前置条件在于实现产业、技术、金融与劳动力升级这四类要素间内生性协同发展。其中产业发展是总纲,应以强化国有经济为核心;科技创新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驱动力量;现代金融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资本血脉;先进的劳动力是培植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生性动力。而夯实现代化经济的物质基础,一方面需要以积极的自主创新与主动的市场出清来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另一方面需要持续地创新金融服务供给的质量及效益,以优质资产来平抑资产价格泡沫化,而上述这两项工作均需要人力资源这项第一生产力为支撑。
完善“三个有”的经济体制、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体制机制支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市场体系有活力、微观主体有动力、宏观调控有定力。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建设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前置条件。我国经济体系每一次历史性调整与跨越,均是建立在生产力与时俱进发展基础之上的[5],因此,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体制机制支撑方略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要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总纲,通过优化理顺及优化国企现行的体制机制来确保微观主体有活力;其次要以负面清单与责任清单制度为基础,以逐步破除不利于市场机制运作的“计划性”做法为核心来确保市场机制有效;最后要持续地优化及完善宏观调控策略体系,健全围绕产业、经济等方面的政策协同体制以确保宏观调控有度。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质量、效益与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见这一战略着力点在于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内生性”顽疾,其核心实施策略如下:首先应大力培育发展实体经济,将振兴实体经济作为提升我国实体经济质量的一项最为重要的任务;其次要精准把握世界科技进步的基本方向,促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渗透融合,不断推动我国产业链与价值链向高端迈进;最后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水平,以发展现代服务业来全面统筹促进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方面的社会服务供给能力与供给质量。
牢牢把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旋律,提高发展质量。党的十九大指出,着力化解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需要通过产业升级的方式来提高我国经济产出的附加值。伴随着我国当前人口红利不断缩减,我国需要以功能完备的市场机制来有力助推产业升级。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由于缺乏科学合理产业政策引导,导致产业非理性集聚产能过剩的窘境。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路来建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践路径,应从打造全产业链的“大而全”发展模式向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小而精”的发展模式转型,从企业主体性培育向企业平台化转型,从针对性的政策倾斜扶持向普惠式市场竞争转型。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夯实制度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就如何实现有效的市场与有为的政府之间的平衡,党中央及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的关键前置条件及基本制度前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重点提出,产权制度变革和要素自由流动是改革的重点。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在企业改革、市场机制改革等方面“四梁八柱”的制度框架,而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就在于努力地将上述“四梁八柱”制度框架予以扎实落地,进而在国资监管与国企改革、市场准入与放管服改革、宏观调控管理改革、现代财政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形成更为成熟更为定型的制度体系。
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目标与关键任务。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理顺经济运行体制机制,提高整体的经济运行效率。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在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理顺优化社会分配制度。这进一步凸显了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所隐含的公平正义与共同富裕的价值标准与实践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践行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应积极推动优化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间的关联关系,持续优化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显著增强政府管理水平,并在以政府为主导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实践中,通过“责任清单”与“负面清单”方式来合理管控政府职责边界,进而提升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协同性”与“系统性”水平。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助推我国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核心力量,牢牢把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旋律、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夯实制度基础、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才能够以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手段,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内生性经济增长动力,持续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朝“高质量”的方向迈进。
注释
[1]韩保江:《基于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的大背景研究财政问题》,《财政科学》,2017年第11期。
[2]贾康:《建设新时代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年3月上。
[3]唐皇凤:《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4]黄相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6期。
[5]熊晓琳、王丹:《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年第1期。
责 编∕周于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