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淬火涅槃中的艺术

2018-06-21 06:35郭嘉
时尚北京 2018年5期
关键词:景泰蓝珐琅林徽因

郭嘉

景泰蓝是紫铜、釉料、火的融合体。在十余次反复烧炼中,它一次比一次华丽,一次比一次精致。在六百年的起起落落间,它有着鼎盛时期奢华绮丽的风采,备受皇室青睐与世人瞩目;也经历过生死存亡之际的凄苦与无奈,在呐喊和挽救中默默坚守。种种悲欢沉浮都成为如烟的往事之后,景泰蓝终于如凤凰涅槃一般重生,闪耀出无比绚烂夺目的光彩。

景泰蓝的由来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金属表面用玻光釉料进行奢华装饰的特殊珐琅器工艺品。人们习称其为“景泰蓝”,是因为在明朝景泰年间(1450年-1457年),铜胎掐丝珐琅在器形、纹饰、色彩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尤其在蓝釉料的使用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淡白微绿的天蓝、琉璃般的钻蓝、蓝宝石般的宝蓝,无一例外地被用作底色,显得十分清新雅致。现在虽然各色俱备,但仍沿用旧称。景泰蓝也成为一种工艺的名称,而不再是颜色的代称。

北京是景泰蓝的发祥地。明清时期,景泰蓝作为宫廷重器,摆放在紫禁城的金銮殿里,彰显皇家气魄。直到清朝后期,北京才出现民办的珐琅作坊。景泰蓝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并且从道光年问出口国外,在国际上名噪一时。

景泰蓝重绽华彩

在西方人的心目中,奢华的景泰蓝代表着中国灿烂的文明。但这种繁缛华丽的艺术,在抗日战争时期差点失传。当时的中国民不聊生,景泰蓝原料不断上涨,外销中断,很多珐琅作坊倒闭。景泰蓝行业岌岌可危,多亏了民国才女林徽因的抢救,才得以保存至今。

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海王村古文化市场转悠,相中了古玩摊上的一个景泰蓝花瓶。瓶子虽历经沧桑,却依然色彩斑斓、闪耀晶莹。“二位有眼力,这是正宗老天利的景泰蓝,别处你见不到了。就是老天利这家大字号,也撑不住,快关张了。”老摊主一边把花瓶递给林徽因,一边遗憾地念叨:“北京的景泰蓝,热闹了几百年,到这会儿算绝根儿了。”“这可是中华的瑰宝啊,怎能说绝就绝了呢?”两人回家一合计,申请在清华大学营建系成立一个美术组,抢救濒于灭绝的景泰蓝。

1951年,林徽因带领抢救小组,深入到北京各家珐琅作坊了解景泰蓝的生产现状。起初,林徽因对古代景泰蓝只有荷花、牡丹和勾子莲几种图案非常不满意。她找出历代装饰资料,学习研究。当看到故宫午门展出的历代敦煌壁画临摹作品后,林徽因指导小组设计了新的纹样和色彩图。

当时,北京正在进行“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和迎接前苏联文化代表团访问中国的筹备工作。林徽因带领钱美华几人设计了景泰蓝台灯、烟具、金漆套盒等,作为赠送给各国代表的礼物。郭沫若称“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礼”。当时前苏联著名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得到了一件飞天图案的景泰蓝瓶,赞叹道:“这是代表新中国的新礼物,真是太美了!”

景泰蓝工艺被抢救了下来,林徽因带出的不少学生也成为其传承者。中国首位从事景泰蓝专业设计的工艺美术大师钱美华,便是师从林徽因。

淬火涅槃的景泰蓝

每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其背后都要经历设计、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几十道极为繁琐复杂的工序。而每一道工序,又分为很多个细节。

设计:包括造型设计、纹样设计、彩图设计,由于景泰蓝纹样的线条受胎型、丝工工艺和釉料的限制,过稀过密都不行,所以设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定的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还要熟悉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了解各种原材料的使用性能,以便在创作构思时,充分考虑到制作工艺的特点,使产品具有整体和谐的美感。除此之外,公司自有的机械设计、建筑设计、电脑平面设计等技术人员在景泰蓝技艺应用领域的拓展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制胎:是将合格的紫铜板按图裁剪为不同的扇面形或圆形,用铁锤将其打制成瓶、盘、碗、罐等各种形状的铜胎。

掐丝:先将铜线压成不同型号的扁丝,掐丝艺人根据產品的大小选择丝号,再按照设计人员设计的图纸,以专用镊子将柔软而有韧性的扁丝掐(掰)出各种图案纹样,蘸上白芨,粘在铜胎上,经过烧焊,使扁丝构成的各种图案牢牢地固定在铜胎上,这道工艺就像绘画中的白描。

点蓝和烧蓝:布满扁丝的胎体经烧焊后,便进入点蓝工序。点蓝艺人们用蓝枪把各种颜色的珐琅彩填入丝问,并与丝的高度相平,经烧结,釉料下凹,然后再点蓝,再烧结。如此反复三至四遍,方可完成点蓝。这道工艺就像绘画中的着色。

磨光:烧完蓝后,产品转入磨光工序。技师先用较粗的砂石将釉面磨平,再用细砂石、椴木炭蘸水细磨,最后用布轮抛光。

镀金:将磨完光的产品放入镀金溶液中,使所有的铜线、铜丝、铜口处全部镀上金。这样一件完整的、金灿灿、亮闪闪的景泰蓝艺术品的制作过程便告完成。

珐琅作为西方艺术的舶来品,在元、明、清三朝皇帝的极力推崇下加上能工巧匠们的不懈努力,造就了绚丽多彩的“景泰蓝”。

从宫廷御用到国礼珍品,景泰蓝代表着中国灿烂的文明,走过600多年的淬火涅槃。那一抹动人心魄的蓝,在数代手艺人的指尖传承下闪耀着熠熠光辉。

钱美华大师景泰蓝作品介绍

铜胎掐丝珐琅《和平尊》

《和平尊》从立意构思到制作完成,历时一年多,是为喜迎祖国六十华诞隆重推出的献礼作品。《和平尊》主体以造型各异、色彩多变的和平鸽、吉祥花及百鸟纹样交相辉映,烘托出和平、和谐、祥和的鲜明主题;绵延不绝的缠枝莲图案通贯作品,形成主脉,寓意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与新中国六十年历程一脉相承,生机无限,作品底部三尊金牛托起瓶身主体,在明示《和平尊》作于牛年的同时,褒扬了中国人民勤轰倔强的民族性格,是祖国振兴发展的坚实基础;整部作品2009mm的高度以及镶嵌于尊盖沿处晶莹剔透的60颗红色玛瑙,彰显出创作者向祖国六十华诞献礼祁福的赤子之心。

铜胎掐丝珐琅《周器垒瓶》

器型传统,简洁,丝工设计严谨、考究,图案用双鱼、蝙蝠、寿字、牡丹、莲花组成吉祥装饰纹样,寓意福寿有余、福寿连绵。色釉用殊红与调和色——绛色配合使用,形成渐变和统一的暖色调,经烧结呈珊瑚红色,光泽温润自然,色彩热烈,艳而不俗,很好地烘托了主题,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风格,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铜胎掐丝珐琅

《如意樽》

《如意樽》器型为如意形,纹样以汉代漆器龙纹为主题装饰,构图严谨,色彩以红色为主调,并配以黑、白、黄三色,对比强烈。从纹样至颜色,主题突出,各装饰区域主次得体。瓶颈处镶金色如意型双耳,更有画龙点睛之效果。作品主体区域嵌有珍贵绿色松石,同作品红色主调产生对比,更丰富了作品的装饰效果。作品整体构思严谨,历史感厚重,是难得的艺术珍品,观后给人以深刻印象。

铜胎掐丝珐琅《和平颂宝鑑》

《和口平颂宝鑑》以和平鸽、橄榄枝、吉祥鸟、牡丹花、万年青等花鸟题材为装饰内容。“五只和平鸽”代表世界五大洲人民向往和平,“八组图案”、“橄榄花环”是世界人民团结友谊的象征。作品装饰纹样用中国传统的图案形式进行排列组合,构图饱满、严谨;色彩以红为主色调,设色丰富,润色讲究、和谐。《和平颂宝鑑》是钱美华大师2005年78岁高龄时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而创作。以此表达祖国和人民向往和平、和谐、幸福的意愿,寓意祖国富贵常青。

铜胎掐丝珐琅《盖碗型瓶》

该作品是钱美华大师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作品。造型以盖碗型体构成,简练、敦厚、朴实、雅致。装饰纹样以蝙蝠、寿字、白鹤、寿桃组成吉祥图案,主体部分用回纹开光,光内团型白鹤口衔寿桃,意寓福寿莲绵、富足,也增添了作品的喜庆气氛。丝工设计考究,精致细腻,施色有创意,以珊瑚红作底色,配有白、黄、黑、粉、褚、蓝等。虽颜色较多,但俏而不乱,愉悦心情。作品整体稳重又不失秀气,富有鲜明的传统文化风格,是多年来极具市场生命力的经典作品。

铜胎掐丝珐琅

《六角扁瓶》(16英寸)

该作品是钱美华先生1965年设计的景泰蓝精品,器型古朴典雅、构图疏密有致。作者将中间的六面纹样连为一体,风景图的上方被传统的回纹所环绕、严谨美观。画面中的每个细节都是手工掰制,表现了制作技工的高超技艺。画面中远山连绵、树叶繁茂、群鹿悠闲自在、鸳鸯在水中嬉戏、荷叶在水面飘动着,动静交织、清幽安详、淡雅的色彩,体现了传统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钱美华先生自称是:洞天乐园,静中幽趣。

铜胎掐丝珐琅

《25寸花边琵琶瓶》

1979年,为缅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钱先生创作了2对“花边琵琶瓶”。作品器型古朴典雅,构图严谨,丝工繁复精细,瓶体每个部分都由手工掰制,润色细腻。主体部分以抽象的君子兰花作为装饰图案,寓意着敬爱的周总理坚强刚毅、威武不屈的高贵品格和坦坦荡荡的君子之风。整体看酷似一把琵琶在拨动一曲动听的思念之曲,倾诉着对总理的怀念之情,歌颂着总理的丰功伟绩。其精湛的设计水平,高超的制作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铜胎掐丝珐琅

《34寸六面绣墩桌》

景泰蓝绣墩桌,以龙为主题装饰。龙是华夏先民的图腾,是吉祥瑞气的象征。作品中,但见形态各异的龙,或须目怒张,或生动威猛;四周回纹与牡丹团花环绕,丝工线条流畅,回纹精细规整,色彩柔润典雅。运用景泰蓝工艺将龙的形态及传统牡丹团花巧妙结合,寄托吉祥的祝福,体现了大师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对景泰蓝艺术的孜孜追求。此作品被收藏于钓鱼台国宾馆。

猜你喜欢
景泰蓝珐琅林徽因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节选)
La eterna belleza del cloisonné chino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且以优雅过一生
签约42家 中国珐琅盛典首站告捷,成功起航!
何谓景泰蓝?
弗得一窥画珐琅
林徽因VS陆小曼: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林徽因比张爱玲幸福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