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吡蚜·噻虫胺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效果试验

2018-06-21 09:16王晓荣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噻虫胺吡蚜防效

王晓荣

摘 要:为探明20%吡蚜·噻虫胺悬浮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效以及对水稻的安全性,了解该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使用剂量及其使用技术,2015年在安徽省泾县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旨在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20%吡蚜·噻虫胺悬浮剂是防治水稻稻飞虱的良好药剂,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等特点,且对水稻安全,持效期在1个月左右,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推荐剂量为60~90g·a·i/hm2,施药适期应掌握在稻飞虱低龄若虫发生盛期,按每hm2用药量兑水675L均匀喷雾。

关键词:吡蚜·噻虫胺;水稻;稻飞虱;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2-0052-02

稻飞虱(主要是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稻丛基部刺吸汁液,使被害处变褐坏死,养分和水分散失,引起叶片发黄,生长低矮,严重时枯杆倒伏,严重影响产量。稻飞虱具有“隐蔽性、爆发性、毁灭性”等特点,是泾县水稻生产上的一种主要虫害之一,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有11年在泾县大发生,危害频率极高,稻谷产量损失严重[1-3]。受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药与药械处委托,本研究于2016年度进行了北京明德立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20%吡蚜·噻虫胺悬浮剂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试验,目的是通过田间试验,明确20%吡蚜·噻虫胺悬浮剂对稻飞虱的的田间实际防治效果,以及其对稻飞虱的速效性、最高防效和持效期,应用的药剂量,为田间生产使用提供有效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选在安徽省昌桥乡泉水村岩山组农户叶建华承包的水稻田中进行,试验田面积0.24hm2,地势平坦,为紫砂泥田,土壤肥力中等。试验田的水稻栽培、管理条件与当地农业实践一致。

1.2 供试材料

1.2.1 供试害虫 稻飛虱(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1.2.2 试验药剂 20%吡蚜·噻虫胺SC,北京明德立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5%吡蚜酮WP(对照药剂),江苏富田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1.2.3 供试作物 供试作物为水稻,品种为丰两优4号,播种期6月12日,直播栽培,栽植密度为2.7万~30万/hm2,施药时水稻处于孕穗末期。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重复4次,共20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66.7m2,各小区之间做子埂作隔离行,独立排灌,各小区之间互不窜水。具体安排见表1。

1.4 施药方法

1.4.1 使用方法 供试药剂按1hm2剂量兑水675L均匀喷雾。施药时田间保持3~5cm浅水层,与当地农业生产实践一致。

1.4.2 施药器械 WS-18D电动喷雾器,山东卫士植保机械有限公司生产,工作压力0.15~0.4MPa,喷头直径1.5mm。

1.4.3 施药时间和次数 在六(4)代稻飞虱低龄若虫盛期施药。具体施药时间为2016年8月31日下午4时,施药时水稻处于孕穗末期期,稻飞虱虫口基数平均1660头/100丛(1000~2275头/100丛),中、低龄若虫占84.82%,褐飞虱比例为70.79%,符合试验要求。施药次数为1次。

1.5 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剂资料 在水稻试验田未使用其它药剂防治病虫害。

1.6 气象及土壤资料

1.6.1 气象资料 施药当天多云,微风,最高温度32.1℃,最低气温20.1℃,平均气温25.8℃,相对湿度78%。

1.6.2 土壤资料 试验田为紫砂泥田,有机质含量33.5g/kg,全氮0.206g/kg,有效磷12.5mg/kg,速效钾77mg/kg,pH值5.9,水层深度3~5cm。

1.7 调查分析

1.7.1 调查时间和次数 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3d、7d、14d、28d调查残留虫口数,具体调查时间为8月31日、9月3日、9月7日、9月14日和9月28日,共调查5次。

1.7.2 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小区取10点,每点调查2丛。随时调查记录各药剂对水稻安全性,记录水稻的异常情况[4]。

1.7.3 药效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处理前虫口数-处理后虫口数处理前虫口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整个示范试验期间,各处理间的水稻生长正常,长势良好,未见有药害现象发生,安全性良好。对水稻的质量和产量没有影响。

2.2 对天敌的影响 对天敌没有影响。试验田块天敌的主要种类是蜘蛛,药后3d调查,清水对照区蜘蛛数量92头/100丛,20%吡蚜·噻虫胺SC各处理区蜘蛛数量平均107.3头/100丛;药后7d调查,清水对照区蜘蛛数量97头/100丛,20%吡蚜·噻虫胺SC各处理区蜘蛛数量平均100.0头/100丛;药后14d调查,清水对照区蜘蛛数量63头/100丛,20%吡蚜·噻虫胺SC各处理区蜘蛛数量平均72.3头/100丛;药后28d调查,清水对照区蜘蛛数量73头/100丛,20%吡蚜·噻虫胺SC各处理区蜘蛛数量平均69.3头/100丛。

2.3 不同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效 分别对药后3d、7d、14d、28d各处理的防效经反正弦代换(Sin-1[P]),采用邓肯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显著性测定,结果见表2。本试验供试药剂20%吡蚜·噻虫胺SC每hm2有效用药量60g、90g和120g3个不同处理,药后3d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为96.14%、96.29%和97.47%,3个处理之间在1%水平上和5%水平上差异均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处理4对照药剂25%吡蚜酮WP的防效75.47%。20%吡蚜·噻虫胺SC3个处理药后7d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为85.95%、91.14%和93.79%,对照药剂25%吡蚜酮WP的防效为77.70%。20%吡蚜·噻虫胺SC3个处理之间在1%水平上和5%水平上差异均不显著,与对照药剂25%吡蚜酮WP在1%水平上差异显著;在5%水平上处理2、处理3与处理4差异显著。20%吡蚜·噻虫胺SC3个处理药后14d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为87.57%、92.26%和95.97%,对照药剂25%吡蚜酮WP的防效为85.67%。在1%水平上,处理3与处理1、处理4差异显著,其他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在5%水平上,处理3与处理1、处理4,处理2与处理4差异显著,其他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20%吡蚜·噻虫胺SC3个处理药后28d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为83.35%、92.52%和96.28%,对照药剂25%吡蚜酮WP的防效为66.44%。在1%水平上,处理2、处理3与处理4差异显著,其他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在5%水平上,20%吡蚜·噻虫胺SC3个处理与对照药剂25%吡蚜酮WP差异显著。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20%吡蚜·噻虫胺SC是防治水稻稻飞虱的良好药剂,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等特点,且对水稻安全,持效期在1个月左右,建议可作为防治稻飞虱的药剂登记使用。其使用剂量以300~450g/hm2,即60~90g.a.i/hm2为宜,施药适期应掌握在稻飞虱低龄若虫发生盛期,按1hm2用药量兑水675L均匀喷雾。

参考文献

[1]张传根,董思能.安徽省泾县2005年褐飞虱大发生特点·成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599-5618.

[2]程建华,冯成玉,于宝富,等.不同药剂对稻纵卷叶螟与稻飞虱的防治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8(9):113-115.

[3]包月华,武雯,陆爽,等.几种杀虫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探析 [J].上海农业科技,2010(3):146-147.

[4]黄建华,许晓辉.几种不同杀虫剂对稻飞虱的防控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77-78.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噻虫胺吡蚜防效
不同剂型噻虫胺对柑桔木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冬枣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噻虫胺研究开发进展综述
控制释放农药颗粒剂吡蚜酮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总结
鸭脚树星室木虱的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30%苯甲·丙环唑不同施药期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及产量效应的试验研究
不同药剂拌种防治水稻病虫害药效试验初报
利用热激活过硫酸钾技术降解噻虫胺
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效果研究
恶性竞争导致吡蚜酮价格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