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中心城区土地储备资源调查评价

2018-06-21 10:19郭玉娇于鹏
农业与技术 2018年8期

郭玉娇 于鹏

摘 要:为掌握淄博市中心城区土地储备资源状况,本文以新城区、旧城区、高新区3个区域的宗地为研究对象,对已储备、批而未供、低效土地进行调查评价,采用Arcgis、Mapgis将储备地块与城镇地籍、城市规划、城市基准地价等数据进行叠加分析,评价地块储备潜力。结果表明,调查区存在一定数量的可储备土地资源,应优先挖潜利用存量土地;可储潜力主要在二、三、四级,住宅用地潜力最大,应作为开发利用的重点。

关键词:土地储备资源;低效用地;批而未供土地;淄博市中心城区

中图分类号:F30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432214

城市用地壓力不断增加,土地利用的重点已从传统的新增变为从存量中挖潜[1],2004年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开展全国城镇建设存量用地情况专项调查工作的紧急通知》,调查显示到2004年底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闲置、空闲、批而未供土地共26.374万hm2,占建设用地总量的7.8%,土地闲置、低效利用问题显著[2]。淄博市是土地储备工作启动较早的城市,但缺乏最新数据为城市发展、规划统筹做支撑,因此开展土地储备资源调查、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发掘土地利用潜力势在必行。

1 工作概述

1.1 工作目的与意义

1.1.1 摸清土地储备资源现状

摸清可储备土地资源状况,明确用地类型、分布、规划及基准地价等级;调查宗地的权利人、坐落、面积、土地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理清批而未供土地数量、位置、种类。

1.1.2 分析土地的可储备潜力

结合城市规划与基准地价成果,计算宗地的储备潜力,分析资源利用的可行性和潜在效益,为土地储备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1.3 明确土地利用优势与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

总结淄博市土地储备资源利用过程中的经验和优势,分析产生闲置、低效利用土地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提高政府对土地资产的管控能力,为土地储备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2 调查范围与方法

淄博市中心城区位于淄博市中部,调查区包括高新区、新城区、旧城区,总面积360.35km2,调查时点为2014年底。

采用资料收集法、实地调查法、影像判读、矢量数据统计分析及其他方法开展调查评价。调查对象分为存量土地资源和新增土地资源。

存量土地包括低效用地和已储备用地。低效用地:指布局散乱、利用粗放、产出效益低、用途不合理的存量建设用地;已储备土地:已通过收回、收购、征用或其他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但尚未向市场推出的土地。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储备资源指已取得建设用地审批、尚未供应的土地,简称批而未供用地。

2 土地储备资源现状分析

2.1 可储备土地资源总体情况

淄博市中心城区可储备土地资源共计200宗,902.14hm2。旧城区71宗,271.17hm2;新城区78宗,346.78hm2;高新区51宗,284.19hm2。高新区可储备土地的单宗土地面积较大,平均值达到了4.71hm2/宗,是旧城区的1.2倍,更适合大型项目的使用。

从地块分布可以看出,已储备土地资源与低效利用土地资源主要分布于旧城区,批而未供土地资源主要分布于高新区和新城区。

2.2 可储备土地资源类型分析

淄博市中心城区存量土地资源82宗,面积为388.94hm2,主要集中于旧城区共54宗,199.13hm2。已储备土地167.31hm2、低效用地221.63hm2。

新增土地资源118宗,面积为513.2hm2,旧城区17宗、68.98hm2;新城区56宗、219.82hm2;高新区45宗、224.4hm2,高新区批而未供土地较多,与近年其开发储备势头迅猛,量大、面积大有关,今后应缩短供地环节时间,进一步增大已批准土地的供应率。

3 土地储备资源潜力评价

3.1 潜力评价指标选取

结合土地储备资源特有性质,选取土地储备资源类型、产业聚集度、土地平整度3项指标,形成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商服繁华度、道路通达度、公交便捷度等影响因素已在基准地价成果更新评价体系中体现,不再单独设立评价指标。

3.2 评价指标权重及分值标准确定

邀请国土资源局、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土地评估、科研机构等多家单位专家,采用特尔菲法对指标进行量化打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见表1。

3.3 潜力评价分等定级

根据潜力评价体系,对中心城区可储备土地资源潜力进行评分,得分呈正态分布趋势,分值越高、潜力越大。

4 结论

新城区的可储备潜力最大,存量土地中低效用地占68.13%,应优先储备利用,但存量土地面积普遍较小,开发利用存在一定难度。

规划用途为住宅用地的土地储备资源面积最大,是今后发展利用的重点,应加强土地使用的科学管理,提高科学用地水平。

住宅用地应作为今后土地储备资源开发利用的着力点[3],商业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作为储备资源利用的重点。

加大力度盘活闲置土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激励市场力量推动开发利用[4];树立规划前置、拆迁跟进、组织保障的观念,多部门联动配合,全方位保障储备工作顺利进行,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涛,杨瑛.土地低效利用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

2014(11):122-126.

[2]张伟雄,刘晓红.整合土地资源,盘活闲置土地[J].广东土地科学,2011(6).

[3]刘志华,孙鹏举.土地闲置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1(4).

[4]芦慧晶.对土地闲置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华北国土资源,

2013(3):87-88.

作者简介:郭玉娇(1985-),女,研究生,测量工程师,研究方向:土地利用、测量、信息化等;于鹏(1978-),男,测绘工程师,研究方向:土地测绘、规划、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