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敏怡
摘 要:密斯·凡德罗是现代主义四大建筑设计大师之一,他摒弃了豪华繁琐的设计原则,提出了“少即是多”“流通空间”“全面空间”的设计思想,并主张人—自然环境—建筑应融为一体,表现人机环境与自然的天人合一。功利之美与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设计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密斯·凡德罗在建筑设计上不仅表现了功利间的有用、实用的功能,而且在外观设计及内观装饰上还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通过对密斯·凡德罗的作品解读,了解了当代设计的“少”非空洞而是精简,“多”非繁琐而是完美。“功利”不是唯利是图、私欲泛滥,而是艺术与哲学间最神圣、最尊贵的产物,其不能作为伦理道德与政治决策的高级精神产品。
关键词:功利之美;密斯·凡德罗;设计思想;作品解读
一、现代主义建筑的功能化设计立场
现代建筑的产生与发展,与人们自身的社会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科学领域的认识上,人们对于建筑结构的实用性、功能性特征及视觉美学的追求上有了较大的转变,这促使了现代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新型应用材料让现代建筑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的力学观点与科学系统结构的崭新提出也让现代建筑的承受能力与受力坚固程度有了较高的提升。
自1851年在伦敦世界博览会上建造的水晶宫开始,玻璃、钢材、水泥等材料的使用就开始渐渐地被大规模运用于现代建筑行业中,钢筋混凝土与玻璃的应用使得建筑业发生了飞跃的变化。19世纪的欧洲建筑发展主要由复古主义与折衷主义两种建筑风格引领。复古主义风格的建筑主要以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原形和美学观点为典范,如形状与外观模型对称、追求古典装饰艺术的视觉效果;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主要是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注重建筑的形式美、讲究建筑间比例协调匀称的良好关系。这两种建筑风格的发展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不能及时对功能与结构的科学进行转变,不能适应变化中的社会发展新思维,因此它显得有限与单一。于是人们就开始追求简单、坚固、耐用、易于安装与拆卸的方式来作为建筑结构发展模式的方向。这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相吻合。紧接着现代建筑潮流逐步从建筑学、建筑图案、装饰、雕塑为一体的古典主义风格中走了出来。
“功利”一词在《新汉英词典》中被译为名词,utility(功用、效用的)、material gain(功利)[1];在《黑格尔辞典》中被解释为Nutzlichkeit(有用性、实用的),在黑格尔看来,“功利”即是“纯粹识见的现实意识以之为对象的那种现实”,在情感或思辨的抽象看来,功利是丑恶的,一切事物外而言,就是有用的[2];在《朱熹大词典》中,“功利”两字被解释为“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在道义允许之下或与道义一致的情况下,功利是值得追求的,因此,功利不是以个人功名利禄为准则,而是具有社会价值、功在千秋、利在万世的社会功利[3];在《中国哲学大辞典》中“功利”则被解释为是中国古代伦理学的范畴。先秦时期,功是指功绩、效讲,利是与“义”对应,指人们得到的利益;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道德评价上,功利讲的是兼重志功;墨家重视功利则提出“功,利民也”的命题;汉代董仲舒则提出“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一说法;颜元则将道义与功利解释为“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同时颜元把中国伦理学上关于功利的思想推向了高峰[4]。
因此,在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设计理念上,我们可以将功利之美看作是对人们有用、实用且为别人谋得某种好处或目的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利益。美的、实用的、有用的事物即可看作为是“功利之美”,建筑结构、建筑理念、建筑方式也应如此。
二、密斯·凡德罗的设计思想及作品分析
密斯·凡德罗作为20世纪建筑风格——流动性空间美学中的引领者,与创新派“极简主义”和保守派“繁复”的装饰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流动性空间”美学原理不同于传统的六面体盒子空间,流动性空间感是无法形容的,边界与边界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界限模糊,所创造的不确定性空间关系与空间中的运动和视觉经验为核心的空间体验具有模糊性的本质区别。在密斯·凡德罗“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的作品设计中有效体现了这一特性。
如图1所示,密斯所设计的德国馆外观建筑结构形体简单,极具魅力之处即是密斯抛弃了一切常见的复杂装饰物,采用钢与玻璃的结合,追求大面积的立体效果。从材料选择的初始,密斯用最本质的质感打造了建筑中最为和谐、简约、优雅、别致的氛围。这与中国古代园林造园设计中追求“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有异曲同工的地方。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流动性空间讲究自由搭配、随意摆放,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意地突出园林造园设计中的观赏性特征。而在密斯的设计理念中,他则讲究有秩序性、实用性的空间造形设计。由此可见,密斯无论在建筑或是空间形态的划分与处理中,都是为了给世人营造一种成功的设计理念,每一个精心打造的细节,都似乎是为了诠释“少即是多”的设计原则。“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规律”这一新概念的提出,为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改造创造奠定了里程碑式的基础。
巴塞罗那德国馆中摆放的“巴塞罗那椅”是现代家具设计的经典之作,其造型简单,使用“X”形的钢架结构是巴塞罗那椅的典型特征之一。如图2所示,巴塞罗那椅使用不锈钢钢架结构与弧形交叉状有机结合,体现了椅子本应有的完美造型。在材质选择上,椅子中的黑色真皮皮垫选用了高密度海绵。海绵具备了良好的回复性能,有着不易变形的实用性特点,这让使用者拥有良好的舒适感。此外,椅子的设计上还注重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全方位地考虑到了人的情感需求,体现人性中的自然关怀。巴赛罗那椅无论是外观设计上还是材料选择上,都具备着内外合一的实用性能。这有效地将巴塞羅那椅有机地融入到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建筑设计中去,可见该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实实在在地展现现代设计中的“功利之美”。
三、结语
密斯在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范特沃斯住宅、西格拉姆大厦等建筑的设计中,他都无形地使用特殊的“减法”规律、将先进的技术与极简的哲学理念渗透于建筑设计核心之中,这不仅是视觉效果的最好说明,更是以一个简单的设计理念与材料的完美使用相结合,用于实现人类情感上的最初共鸣、让人身心愉悦。从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的德国馆到著名的巴塞罗那椅,在密斯最初的设计理念与建筑本身的使用价值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有意无意充分地展示了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奇思妙想,他将人类无限创造的可能性发挥到了极致。在审美疲劳的今天,“准确”的创造是适应现代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功利”不是唯利是图、私欲泛滥,“少”非空洞而是精简,“多”非繁琐而是完美。我们需要将这些新的创新理念思维与构思想法融会贯通,实现现代建筑价值中本身具有的艺术美,以此来促进现代建筑行业的有效发展,让艺术与技术也具有“功利之美”的美感。
注释:
[1]吴景荣,沈寿源,黄钟青.新汉英词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231.
[2]张世英.黑格尔辞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123-124.
[3]张立文.朱熹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125.
[4]方克立.中国哲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76.
参考文献:
[1]吴景荣,沈寿源,黄钟青.新汉英词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231.
[2]张世英.黑格尔辞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123-124.
[3]张立文.朱熹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125.
[4]方克立.中国哲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76.
[5]王鹏.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的建筑设计[J].装饰,2017,(01):136-137.
[6]孙国宁.流动性空间美学初探——以密斯·凡德罗的作品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1):80-81.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