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博
(四川省中江县人民医院脑外科 四川 德阳 618100)
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指长期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而使脑内小动脉发生病理性改变造成的破裂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致残率较高,主要发病人群为50至60岁的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头痛、呕吐、眩晕、肢体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出血体积较小者,则可采取保守治疗,若出血体积较大,则需要手术进行清除血肿[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两种:开颅清除术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本文重点探究两种方法的临床效用,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以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科室收治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命名实验组、一般组,每组平均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验组男患与女患比例为3:2,最小年龄48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64.1±1.6)岁,出血量35-100ml,平均出血量为(56.7±6.2)ml,小脑出血6例、枕叶出血6例、基底节区出血5例,其他8例,一般组男患与女患比例为16:9,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年龄(64.2±1.5)岁,出血量40~105ml,平均出血量为(56.8±6.3)ml,小脑出血7例、枕叶出血7例、基底节区出血6例,其他5例,实验组、一般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做比对。
术前进行常规检查,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实验组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行CT检查,充分掌握血肿部位、血肿体积等情况,选择适合位置作为穿刺点,穿刺针穿过颅骨,严格按照手术标准抽吸颅内血肿,并变更穿刺方向,确保完全清除颅内血肿,对于凝固的块状血肿需要先进行粉碎,待其液化后再行抽吸,患者颅内血肿完全抽吸之后,保留引流管,结合患者病情,注入氯化钠溶液及尿激酶;一般组采取开颅清除术进行治疗,选择离血肿最近的位置作切口,术后使用抗生素,避免感染[2]。
(1)治疗效率,治愈:治疗后,患者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100%,可独立生活无需帮助,显效:患者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生活能力可达3级,有效:治疗后,患者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生活能力可达4级,无效:治疗后,患者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小于17%或病情加重;(2)术后15天血肿体积变化情况;(3)并发症出现率,肺部感染、颅内感染、消化道出血[3]。
对治疗效率、血肿体积、并发症出现率使用SPSS19.0做统计学处理,治疗效率、并发症出现率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血肿体积为计量资料,行t检验。
实验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率为96.00%,一般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率为76.00%,差异明显,P<0.05,数据见表1。
表1 治疗效率对比表(%)
术后15天,实验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比一般组小,差异明显,P<0.05,数据见表2。
表2 血肿体积对比表(ml)
术后两组并发症出现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出现率对比表
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高血压脑出血占据较大比例,属于一种极其严重的高血压并发症,该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诱导因素较多,给临床治疗工作带来一定难度[4]。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过去临床比较常用的方法包含保守治疗、开颅手术等,但治疗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近些年随着微创技术不断被应用在临床领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不断被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过程,该治疗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开颅手术的不足,具有止血彻底、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并且可有效避免对脑部其他组织的损伤,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5]。从本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与开颅手术相对比,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率(76.00%提高至96.00%),术后15天血肿体积明显小于开颅手术组,并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出现率,安全性较高,由此可见,脑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较优,值得借鉴。
[1]刘俊.高血压脑出血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60例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23):83-84.
[2]刘瑞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7):90-91.
[3]顾相海.不同外科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25):5211-5211.
[4]赵家鹏,杨卫泷,王玉峰.高血压脑出血个体化外科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1):12-14.
[5]雍利军,贾元光.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16,28(6):84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