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业华
任鹏远:其实一开始想讲一个小人物找大人物来复仇的故事,这个大人物就是一个年度财经人物,他在自己创业的过程中做了好多不好的事情,在写作过程中这个人在我的心中不断成长,我觉得他更有意思一些,后来把视角转移了一下,从他的视角来讲,就是徐峥老师出演的这个人物。大概是这么一个过程。
任鹏远:那肯定是先有人物,一开始哪里能想到能找到徐峥老师。先有了人物,慢慢有了故事之后,到后来才定了类型,然后定了剧本,最后才找徐峥老师来拍。
徐峥:我每年都能看到很多剧本,这个剧本我一下子就看完了。可能吸引我的基本点还是跟演员有关系吧,因为看到从头到尾都是这一个人的戏,然后从一开始一个很平常的状态到他进到一个密室里面,从里面一步步逃脱出来,然后到最后完成整个这个人物选择和救赎。从人物的角度来看,他是非常完整的,我总是被这样的剧本所打动。你看以前的催眠大师也是这样,两个人在一个房间里面心里医生,反正这样的戏我都会比较容易被吸引。
徐峥:是不一样的,我觉得这一部表面上看上去是悬疑伤脑,我自己理解,还是从人物的角度出发,他其实还有很多现实的观照,一方面他从事着职业,另一方面他跟她老婆的一条情感线,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为了赚钱完全就是无法回头的那种人,不到最后炸弹背在身上,绝对感受不到他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觉得那个东西还是挺打动我的。后来我跟导演一聊其实,表面上是复仇啊,密室啊,或者是烧脑啊,但是其实核心,你看他自己也炒股,他一直跟我聊她老婆之间,还是挺关注情感点的。其实我们主要还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的题材和主题应该是主流的。
徐峥:其实一直在做,一直在做有的剧本,也有不是的剧本,有小体量的剧本,也有大制作的剧本,但是事实上做出来了好几个故事,关于的故事也有好几个,我们想进行梳理,没有那么着急把它拍出来,现在基本上梳理的差不多了,后面会马上开始拍一个。然后大制作的的那个就更想等一等,没有那么着急,因为整个市场大盘很热,大家都拍的很快,我们就没那么着急,想稍微沉一沉,是不是值得花那么多时间,那么大的制作。所以这3个是在这个过程中酝酿出来的。《幕后玩家》是一个,还有一个是《我不是药神》,还有一个5月18号的《超时空同居》。其实剧本都已经做了两年了。虽然3年中大家觉得好像没有拍什么戏,但其实一直在工作没有停过,只是现在比较集中,现在先从《幕后玩家》开始。
第二点就是说,不仅仅说只对喜剧感兴趣,演喜剧是一个福利,你演喜剧别人也接受,本来演员并不是只想演喜剧。打动我的角色,我都会去演。
徐峥:我觉得两方面都要有吧,都要考虑,因为我觉得每个人都在做青年导演计划,每个人的特点不一样,我也有我自己的局限性,我的长处就是说,是他拿着本子来找我演,首先我要被这个剧本打动。如果是我要演的话,理所当然的就会去帮到,不管是前期剧本的调整,还是制作方面的规划,以及宣传策略的定位,我们能贡献的一些资源,帮助年轻导演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从创作角度,让他可以走的更加顺利,让这些片子更容易浮出水面,所以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另外一点就是说,年轻导演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每个人的特长不一样,跟他们合作其实也是自我成就的过程,让我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王砚辉:我拍电影多。我觉得是要看运气,如果遇到好的团队特别开心。电影,电视剧都有好的团队。有时候拍戏一年的时间,后面看到感觉是收获的季节,在现场我觉得,我们都主动要求多做一些事,对电影的一种敬畏吧,而且我觉得如果我看了这部电影一定会激动的,我们花费了那么多的心血。有一场戏是拖着在里面打,都是说再来一条王老师。多么有趣的一件事情。
王砚辉:其实一开始演反派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我很善良,后来演着演着对我也是一个锻炼,反派有时候也会喜欢,你要分析这个人物,电影你要把人物复杂化,多层次的去理解,在荧幕上提现的时候他一定是不同的。坏人都不觉得自己坏,有时候找一下自己在里面的理由,角色是鲜活的。
这次拍《幕后玩家》我根本就没犹豫,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我和徐峥老师是第三次合作,第一个是心花怒放,第二个是我不是药神。导演有给我认可,我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