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故事·引经据典·产生共鸣

2018-06-20 14:50梁彦
曲艺 2018年4期
关键词:断臂评书艺术

梁彦

评书,既是一种曲艺形式,也是一种文学样式;既是具有民族风格的通俗文学,也是诉诸于听觉和视觉的叙事艺术。其本身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通过演员独特的说演艺术技巧呈现出来,从而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曲种。

关于评书的基本程式,评是评议,书是故事。评,是评书之精髓,根据书中故事情节的发展,或引经据典,或有感而发,评人、评事、评情、评理、评历史曲直、评人物功过,醒世警俗,画龙点睛;书,是评书之要素,故事起承转合,跌宕曲折,人物命运因之变化。因此,夹叙夹议成为评书的基本程式,即在讲好故事的同时,注重评点议论。然而,评书之所以不同于故事,还在于评书要说理,说理要说事,说事要说人,说人要说心。评书要说理,是要有主题,扬善抑恶,褒是贬非。说理要说事,是要有情节,说明事件的起承转合。说事要说人,是要塑造人物,让人物在事件中活灵活现,推动情节的发展。说人要说心,是人物要有思想感情。演员通过说书,使观众的思想感情和书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悲欢离合联系在一起,让观众和书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产生共鸣。

如果从剖析本质的层面探寻评书的艺术特色,首先是虚拟。传统戏曲和曲艺艺术都是虚拟写意的,评书也不例外。这里所说的虚拟写意是广义的,并不局限于某些具体的表现手法,而指完整的表演程式和体系。其次是变化。既有叙事结构上的变化,或“倒插笔”,或“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或“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又有表现手段的变化,或叙述,或说明,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甚或五者并举,还有句式和遣词用字的变化,以及在表演层面上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法(程式)、步(脚步)的节奏变化。再次是灵活。虽然情节内容和诗词赋赞等表演程式相对固定,但“书外书”、“现挂”,甚至语言的变化都属于灵活的范畴。最后是幽默。相对于前三者,幽默在评书中只是穿插、点缀,属于锦上添花,看似可有可无,但只要有,演出效果就會迥然不同。评书中的幽默来自于或是情节、人物出其不意的巧合,或是谲智机巧且耐人寻味的讽刺议论,或是惟妙惟肖且诙谐风趣的表情动作。

由此可见,虚拟、变化、灵活、幽默,构成了评书的艺术特色。而在书馆现场说书时,灵活尤为重要。哪怕是同一段故事,每说一遍都会不同,绝非“死纲死口”,而是“活用活说”,或是一遍拆洗一遍新,或是“把点开活”,或是随机应变、见景生情。再者,灵活的另一层含义是对原著的敷衍加工,亦即演员的二度创作,因为评书绝不仅仅只是背诵和记忆,评书更是创造。笔者在北京宣南书馆每周六连续演出已近十年,积累了一定的现场说书经验,下面便将近期说演的《精忠说岳》之“断臂说书”一节试做介绍,求教于方家。

金宋交兵,岳飞与金兀朮会战于朱仙镇,岳飞帐下参谋王佐施苦肉计,不惜自断一臂,诈降金营,说反二殿下完颜乌赫龙(实为陆登之子陆文龙),最终全身而退,回归宋室。王佐断臂说书在戏曲和曲艺舞台上屡有呈现,可谓家喻户晓。那么,如何把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说出新意来,正是笔者需要重点思考的。《说岳全传》原文描述断臂说书不过四五千字,然而笔者在书馆却说演六回之多,字数超过五万字,得到观众的认可与褒奖,成功之处便在于“讲好故事,引经据典,产生共鸣”。

断臂说书:断臂在先,说书在后;断臂是前提,说书是目的。因此,重点在于王佐断臂诈降金营后的故事讲述。首先,“讲好故事”。王佐投奔金营,兀朮见他可怜,封他“苦人儿”;军师哈迷蚩心存疑虑,认为王佐有行苦肉计之嫌。这样一来,王佐、兀朮、哈迷蚩构成评书中矛盾冲突的“三碰头”,王佐如何在兀朮和哈迷蚩之间周旋,观众的胃口自然被吊起来了。王佐为了迷惑哈迷蚩,在金营说书,听者座无虚席。先是哈迷蚩偷偷听书,没听出毛病;然后是二殿下听书,王佐正说《封神榜》妲己惑主,二殿下愤然叫停,王佐装作不认识,之后借机开晚场单说;最后是兀朮听书,王佐正说《隋唐》,随机应变,临时支出去,让兀朮听不出破绽,自然放松警惕。经过“三番”必要铺垫后,才要“四抖”,而观众此时已经十分期待王佐如何单给二殿下说书了。

其次,“引经据典”。王佐给二殿下说书,不再说长篇,而改为单段,这就是评书所谓的“拉典”。《说岳全传》原文所涉只有越鸟归南、骅骝向北两个故事,而笔者在王玥波师兄的指点下,扩充到一大四小五个故事。先是四个小故事,分别是李陵归降、苏武牧羊、越鸟归南、骅骝向北,既描摹情节,又批讲评论,关键是以禽兽喻人,均有所指。经过四个小故事的铺垫,重点自然是一个大故事——搜孤救孤,包括闹朝扑犬、搜孤救孤等情节,其间由鉏麑触槐又引出三槐九棘和文字对联等书外书。之所以说搜孤救孤,是因为王佐断臂说书种种细节与其惊人相似:赵武是仇人之后,屠岸贾收为义子,抚养成人;陆文龙亦是仇人之后,金兀朮收为义子,视若己出。程婴挂画献图,述说以往;王佐挂画献图,道破机关……

最后,“产生共鸣”。先是王佐和奶娘张氏暗答机锋,由奶娘籍贯到打听陆登之死,再到询问陆登之子的年龄,步步引向真相;然后奶娘脸色大变,执剑逼问王佐,王佐说明苦肉计的同时,奶娘大放悲声,道破真情;最后二殿下身份之谜彻底揭开,正是陆登之子陆文龙。经过如此一番抽丝剥茧,观众和书中人物产生共鸣,自是水到渠成。

断臂说书至此,情节刚刚过半。之后王佐效仿程婴画图,每日久在帐中作画不出,引起哈迷蚩疑心,兀朮不请自到,观画认出自己,先愣后怒,而王佐临危不惧,先发制人,反问兀朮——“讲好故事”,观众此时已被带入跌宕起伏的情节之中;兀朮顺口答音,王佐就势说书,一段《东汉演义》姚期、邓禹将帅同心的“贯口”,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引经据典”,博得全场观众的掌声、彩声;数日之后,王佐画毕,这一日晚间挂画说书,本是忠孝节义四字俱全,但王佐故意说孝字不具,经过步步连环,最终说破昔日潞安州夫妻殉国故事,陆文龙恍然大悟,跪谢王佐——“产生共鸣”,观众再次和书中人物产生共鸣,自是酣畅淋漓,大呼过瘾。

囿于篇幅所限,上述内容只是蜻蜓点水般的介绍,主要体现笔者对于这段故事的二度创作构思,以及从艺十年的理解和感悟,衷心希望得到各位前辈、老师、读者的批评指正。

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评书作为传统曲艺艺术的一支,它的价值和作用是多向性的,既要传承,更要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评书的生命力,离不开传播方式方法的创新、作品内容选择的创新和艺术本质要素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评书必须立足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高度,同时务必葆有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特点。只有这样,评书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要求,永葆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魅力、感染力和生命力,气象磅礴,蔚为大观。

猜你喜欢
断臂评书艺术
取名为“掩耳”
独居者
中国曲协评书艺术委员会在渝举办系列活动
“断臂”再出发
纸的艺术
To Be Continued
网络评书,能否让评书重新繁荣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